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茨威格:良知對抗暴力|文學志

茨威格:良知對抗暴力|文學志

原標題:茨威格:良知對抗暴力|文學志



寬 容 宣 言

[奧地利] 斯蒂芬·茨威格


舒昌善 譯


火刑處死塞爾維特立刻被當年所有同時代的人視為是宗教改革中的道德分水嶺。雖然處死一個人本身在殘暴的十六世紀並不是什麼大驚小怪的事:當時,為了所謂基督不被褻瀆,從西班牙的沿海遠至挪威海岸和不列顛群島都有無數異端分子被燒死。成千上萬手無寸鐵的人被各種各樣自稱唯一正確的教會和教派拖到刑場燒死、斬首、窒息斃命或者淹死。


卡斯泰利奧在他的《論異端分子》一書中寫道,不過被屠殺的僅僅是人而已,所以沒有人想到要去計算犧牲者的數目,「如果被屠殺的是豬——我還根本沒有說被屠殺的是馬呢,那麼任何一個君主都會說他蒙受了巨大的損失」。

深感沮喪的卡斯泰利奧嘆息說:「我不知道,是否曾經有過一個時代會像我們這個時代一樣流如此多的血。」——卡斯泰利奧當然不可能預見到我們今天這個到處都是戰爭的二十世紀。


但是,數百年間固然始終有數不勝數的暴行,而火刑燒死塞爾維特畢竟是唯一一次喚醒世人良知的暴行——當時世人們似乎還都在沉睡之中,燒死殉道者塞爾維特的火焰照亮了他那個時代的所有其他人。


兩百年以後,吉本還表態說:「這樣一次殺人獻祭比宗教裁判所在火堆上處死數以千計的人更使我感到震驚。」因為處死塞爾維特是宗教改革內部第一次「出於宗教信仰的謀殺」,也是第一次明目張胆地否定宗教改革的原始思想——伏爾泰如是說。


「異端分子」這個概念本身對福音派教義而言就已屬荒謬,因為福音派教義允許每一個人都有闡釋教義的自由權。事實上,路德、茨溫利和梅蘭希頓在宗教改革之初也都明確表示:他們憎惡對宗教改革運動中的過激分子和局外人採取任何殘暴的措施。路德還特別解釋說:「我不大喜歡死刑,即便是罪有應得的死刑,而使我吃驚的是竟有人在這件事情上開了先例。因此我絕不會同意將那些巫術醫生處死。」路德還有過這樣言簡意賅的表述:「異端分子不能用人為的暴力加以鎮壓或者遏制,而只能用《聖經》與之鬥爭。因為持有異見只不過是一種思想而已,不可能用塵世的某種火或者水將其消滅乾淨。」茨溫利也同樣明確表示:他對蘇黎世行政公署的每一次起訴異端分子和每一次採取殘忍的暴力都非常反感。


然而,這樣一種新的教義闡釋者不久就不得不認識到,不使用暴力,權威就不可能長期保持新的教義——舊的教義早就知道這一點,而新的教義在此期間都已有了自己的「教會」。於是路德建議,為了推遲作出不可避免的決定,首先採取一種折中的辦法:他要知道「異端分子」和「煽動分子」之間的區別——即要在那些僅僅在思想和教義上偏離改革派教會思想的「進諫分子」和那些在改變宗教信仰的同時也要改變社會秩序的真正的「騷亂分子」之間作一個區別。

路德只同意當局對後一種人——當時指的是具有公社思想的再洗禮派教徒——有鎮壓的權力。只不過改革派教會的領袖們中沒有一個願意下決心採取這種堅決的步驟:將持有異見者和思想自由者交給劊子手。他們心中依然記得自己的那個時代:他們自己當時作為思想革命者把爭取最神聖的人權作為自己內心的信念,並為此與教皇和皇帝抗爭。因此他們覺得建立一個新的宗教裁判所——即新教的宗教裁判所簡直不可思議。


而現在加爾文卻以火刑處死塞爾維特為開端邁出了具有世界歷史意義的這一步。加爾文的這一步徹底踐踏了宗教改革為之奮鬥的「基督徒思想自由」的權利。加爾文的這一步已遠遠超過天主教會;天主教會為了使自己的名聲受到敬畏,在把一個人由於信仰基督堅持自己的獨立看法而活活燒死之前,畢竟還猶豫了一千多年呢。加爾文卻在自己統治的第二個十年中就以這次為維護自己的思想專制所採取的極其卑鄙的行動而使宗教改革名聲掃地。


加爾文的行為在道德意義上或許比托爾克馬達的暴行更加令人憎惡。因為當天主教會把一個異端分子革出教門並把他移交給世俗法庭時,天主教會並不是要以此實現個人的復仇,而是要從這個異端


分子有罪孽的肉體中拯救出永生的靈魂——是為了天主而凈化教會,是為了天主而救贖世人。


而在加爾文的冷酷的司法中完全缺乏這種救贖思想。

加爾文用火刑處死塞爾維特不是為了拯救他的靈魂;在尚佩爾點燃起那堆薪火完全是為了向世人昭示:加爾文的神學思想不容被指摘。塞爾維特並不是作為一個無神論者——他從來不是無神論者——死得如此痛苦,而僅僅因為他不認同加爾文的某些教義。


因此,即便數百年以後在自由的城市日內瓦為自由的思想家塞爾維特建立的紀念碑上的碑文寫著塞爾維特是「他的那個時代的犧牲品」——這是試圖為加爾文開脫罪責,但純屬徒勞。因為並不是他的那個時代的蒙昧和瘋狂——在他的那個時代也有蒙田,也有卡斯泰利奧——把塞爾維特推上火刑柱,而完全是加爾文的個人的專制獨裁把他推上火刑柱,任何道歉都不可能使這個新教的托爾克馬達」——加爾文擺脫殺害塞爾維特的罪責。因為就算愚昧和迷信在一個歷史時期之內可能是造成暴行的原因,但是,實施暴行的人始終要對自己的暴行負責。


_______


本文摘選自良知對抗暴力:卡斯泰利奧對抗加爾文 (三聯書店,2017)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喜聞 的精彩文章:

《耶路撒冷三千年》:數千年宗教紛爭下的耶路撒冷路在何方|搜書記
曾國藩與中國式生存智慧:從「笨拙愚鈍」到「老奸巨猾」|史間道

TAG:喜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