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運20已經成功為何還要花大錢研發C919?是否多此一舉
軍情
03-10
近年來,隨著運20與C919依次亮相,其高比例的國產化無異給我國航空業打上了一劑強心針,標誌著被壟斷的情況成為過去。那麼問題來了:同樣都是大型飛機,為什麼還要弄兩個不同的?
首先,運20是軍用運輸機,其布局等設計一開始是為了滿足軍用——例如野戰機場的起降,在凹凸不平的土跑道上有著各種各樣的小石頭,發動機巨大的吸力能輕鬆吸入這些小東西甚至是人。於是,順便兼顧穩定性以後,上單翼布局就成為了現在大部分運輸機的最優解了。上單翼可以提供一定的滾轉穩定性,並且能夠將發動機吊艙抬高,縮短起落架高度——這對軍用所需的暴力起降來說是極好的。再加上下反角提高一定的地面效應,增強其短距起降能力與滾轉能力。但是,它是軍用機!你們想軍轉民也不至於這樣吧?軍用機對於舒適性並不怎麼考究,其掛在機身旁邊的發動機可以給機艙內提供源源不斷的噪音,我想不會有乘客想要在乘坐時感受那大到只能通過手寫交流的噪音吧?而且運20設計之初就考慮到需要運輸坦克等大型物資,造成其龐大的機身導致阻力較大,比起表面積更小,只裝人與小件貨物的科技,更加耗油。由於運20是軍用飛機,其結構強度也是客機不可比擬的。但是作為客機,這些設計會導致更高的空重,降低經濟性。
相比運輸機,客機對於艙內的環境就更加考究了。下單翼不僅能夠減少發動機對客艙的噪音,還能更加方便維修。相比環境很差的野戰機場,民航機場對於地面雜物等更加重視,也就很少存在雜物吸進發動機的情況出現了。
如果強行改裝呢?這樣的例子也並不是沒有,例如運8等。
※殲20正式服役,殲10依然大量生產,為何不是殲20大量生產?
※這支海軍戰力如何?從裝備可管中窺豹:雄風-3反艦導彈性能淺析
TAG:墜母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