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我有多恨我爸媽。」
談起父母與家,很多人都用避風港去形容人,它代表了溫暖和依靠。
後來聽過的事多了,見過的父母種類也多了,才發現對於一些人來講,父母和家也可能是風口浪尖,不管是表面平靜,還是表面洶湧,都免受不了一場血雨腥風。
一談父母,對錯就變得異常模糊,自稱真理本體的他們,真的不會犯錯誤嗎?
「我恨我爸媽。」
前兩天,我收到了一個朋友發來的這條微信。她終於還是忍受不了自己的父母了。
和一些小朋友受了一點委屈就套用「恨」字不一樣,這個字從她的嘴裡說出,是背負了20年痛苦的爆發。
她不止一次地說羨慕我,因為不管是工作上的煩心事,還是生活上的芝麻小事,我都能和我爸媽聊上幾個小時。而她,只要看到手機來電顯示的是三串熟悉的數字——來自「爸」「媽」或者「弟」,她就肝顫。
「我已經5年沒有主動給家裡打一通電話了,」她苦笑,「即使我不主動,我也會經常被爸媽問候,問候一次,至少5000塊。」
她習慣用價格去形容行為:一通電話5000,一次家人的見面10000,一趟回家20000。標價後,她總會加上一句:太奢侈了,能省則省。
她不僅嘴上離不開錢,身上也不能少了錢。平時和朋友出去吃飯,她一定會戴上這頓飯需要花費的所有現金。
錢,是唯一能讓她安心的東西,但是一旦手裡有了錢,她就沒法安心。
每個月1號是她最矛盾的一天,這天她發工資。2萬的工資她想了小半個月,但是她的銀行卡只是中介,留下一小部分手續費,剩下的,全進了她媽的銀行卡。
她就是現實版的樊勝美和平民版的張韶涵。
她喜歡標價的行為繼承自她媽,這一次吵架,她媽展示了20多年精打細算明碼標價討價還價的功力,簡直無人匹敵。
貨物是我的這個朋友,標價200000+,不還價,不講理。
「我媽說,想結婚可以,20萬彩禮外加一套市區的兩居室,錢歸她和我爸,房寫我弟的名字。我嫁出去了,隨意去哪,但錢的事必須提前算清楚了。」
她男朋友站在一邊,可能長這麼大都沒見到過要錢這麼直接的媽,一臉震驚。
她說,一分錢都沒有。
「沒錢還想結婚,你早晚都是別人家的人,不給我錢,我是給別人家養人呢,我吃飽了撐的啊。」
之前,每次她想說出「恨」字的時候,都會想到父母把自己養大也很不容易,要錢歸要錢,總歸是一家人。但是這次她才真正醒悟,她爸媽只把她當成了交易的籌碼,因為她早晚是別人家的,能撈一筆算一筆。
她曾經以為,自己為這個家貢獻了所有的積蓄,情感不能讓他們多愛自己一點,錢總能了。
事實是,錢能,但是她給的錢還不夠能。
GIF
「如果我不貪心地用錢來置換他們一丁點的愛,我可能不會去想恨這件事。」
雖然她說了狠話,但是恨有多長,不得而知。
聽他說,她弟弟今年就要結婚了,這場她與父母之間的鬥爭,最後,很可能還會以一場金錢博弈下她的妥協結束。
在她向我訴說的這段時間,我沒說一句讓她原諒她爸媽的話,畢竟沒有任何矛盾是一方說原諒就能結束的。
況且「不管怎樣,爸媽都是為你好」這句「假安慰」的話,她早就聽爛了。
雖然這樣的事情,是少數的存在,但是在原生家庭里,父母不經意的一句話,就可能直擊心靈。
春節期間,表妹看到一個帖子:鑒定父母是否重男輕女的重要標準是,家裡的房子只有一套,且只能給一個人,這套房子會屬於誰?
表妹覺得還挺可笑的,把它當成了玩笑,隨口問了一下她爸這個問題,沒想到他爸毫不猶疑地說,當然留給哥哥了。
她沒想到,一直很疼自己的爸爸,竟然給了這個答案。
GIF
因為這事,她在家悶悶不樂了好幾天。最後,還是他爸向她保證,那天是在開玩笑才停罷。
雖然大家都覺得這事過去了,但是表妹卻一直沒忘了這件事。
一句玩笑話,讓她有了危機意識,他爸媽並不是完全沒有重男輕女這種思想,她在爸媽的心理的地位,永遠比哥哥差一點。
一句話帶來的傷害,真的不止一時。
豆瓣里曾經有人發問:你的原生家庭,讓你性格有什麼特點?
點贊最高的兩個,一個說軟弱,一個說自卑。
我一個大學室友,討好型人格,對別人的評價特別在意。一旦發現誰可能對他有意見,嘴上說著要和這個人干架,但卻就想盡一切辦法對這個人好,讓人家改變這種看法。
他為此很苦惱,明明想活得瀟瀟洒灑,但就是畏畏縮縮。
GIF
他們家崇尚「貶低式教育」,他從小是在爸媽「笨」「不行」「沒出息」中度過的。他沒聽過他爸媽誇過他一句,但是他又特別渴望被認可。
他說,這種「語言暴力」讓他擁有特彆強烈的自尊心。但自尊就像內衣,穿在裡面才是本體,穿在外面就成了傻逼。
原生家庭給了他這個內衣,並「好心」地潛移默化地提醒他:穿在外面好看。
在傷害造成的前提下,能道歉的父母卻佔了很小一部分。
一個月前,留美碩士和父母斷絕關係的事情中,王猛的父母就是大多數中國父母的一個縮影。
他寫萬字去控訴自己的父母,很可能是他找不到一條更有效的途徑了。然而,這個方法也不見得有效。
父母一直不認錯,並不是他們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拉不下臉,而是他們深信自己沒有錯。這是根深蒂固的觀念衝突,根本無法互相理解。
原生家庭的罪與責是一代一代的積累,父母是這樣,因為爺爺奶奶也是這樣。沒有養孩子經驗的父母,在被原生家庭影響以後,他們又將這種影響傳了下去。
《請回答1988》里的德善是家裡的老二,爸爸不疼媽媽不愛的,一直過的挺委屈。
在德善生日那天,爸爸對她說:
「爸爸也不是一生下來就是爸爸,爸爸也是頭一次當爸爸,所以女兒體諒一下吧。」
如果父母能向德善爸爸一樣,至少看到了自己的錯誤,怨恨就會少一些。如果不能,離開原生家庭也不一定是壞事。
但不要忘記,讓傷害到我為止。
今日話題
你曾經被父母傷害過嗎?
+
TAG:咋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