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風中綻放的蠟梅
3月初的青島,立春已有月余,不覺中驚蟄已經到來。可是,每天的最高溫度徘徊在6-8度,陣陣海風吹來,寒冷依舊,冬季彷彿還在人間徘徊。
山坡上、公園裡、馬路旁,放眼望去,除了那些松柏、冬青等冬季常綠的植物外,依然是枯黃的草木,那些落葉的樹木,只留下光溜溜的樹榦和樹枝,難以覓到春天的氣息。
周末,朋友圈裡發了幾張蠟梅的照片,我問:「從哪裡拍的呢?」
朋友說:「在百花苑,靠近北部的區域,在一片草坪旁,你可以去看看。」
英國詩人雪萊在《西風頌》中唱道:「嚴冬已經來臨,春天還會遙遠嗎?」嚴冬中怒放的梅花,正是報春的最早使者。於是,一個風和麗日的假日里,與好友相約,來到百花苑,尋找這花使者。
進入百花苑,沿著彎曲的道路尋覓,在依舊枯黃的草坪旁,果然發現眼前的一株正在盛開的蠟梅花,頓時給了人們一份驚喜:寒冷如臘月的季節里,難得看到戶外的芬芳。禁不住湊近聞一下,先花後葉的蠟梅花,清新的香味撲鼻而來,這種久違的芳香,沁人心脾,頓時,寒意頓消,一股濃濃的春意湧上心頭,於是,舉起相機,從不同的角度拍攝這朵寒風中勇敢綻放的蠟梅。
這株蠟梅,足有3米高,米黃色的花瓣,正謂「蠟黃」,包裹著紅艷艷的花蕊,綻放在枝條上。或許是天氣過於寒冷的緣故,樹枝上三三兩兩的花朵兒,向下垂著頭,如同受凍的鳥兒,低著頭,將翅膀落下來,呵護著自己瘦弱的身體,寒風吹來,朵朵花兒隨著枝葉擺動著,似乎在向人們羞澀地訴說著春天的到來......
從植物學的角度講,蠟梅,雖然帶一個「梅」字,卻與梅花無關,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植物。梅花是薔薇科植物,蠟梅是蠟梅科植物。而且,許多人也在糾結,究竟是「蠟梅」,還是應該叫「臘梅」呢?人們常認為,這種花多在北方的寒冬臘月開放,自然應叫「臘梅」吧?在《現代漢語詞典》中,在「蠟梅」詞條後附註「也作臘梅」。而植物權威書籍——《中國植物志》也是這樣解釋。事實上,古代許多文獻中,蟲字旁的用法更多更常見。例如,李時珍《本草綱目》中記錄:蠟梅,釋名黃梅花,此物非梅類,因其與梅同時,香又相近,色似蜜蠟,故得此名。
在宋代,一代文豪蘇東坡,因見黃梅花似蜜蠟,遂將它命名為「蠟梅」,說它「香氣似梅,類女工捻蠟所成,因謂蠟梅」。由此蠟梅名噪一時。而古人詠蠟梅的詩詞也眾多,宋代詩人楊萬里在《盱眙軍無梅,郡圃止有蠟梅兩株二首》寫到「只道橫枝春未回,又疑不肯犯寒開。逢人問訊花消息,不識江梅只蠟梅。」
一代偉人毛澤東主席在《卜運算元?詠梅》中,使用了與宋代詩人陸遊的同題詞,卻反其意而作,在上世紀50年代末,經濟困難時期,以「梅」的美麗、積極、堅貞,表達偉人情懷:「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蠟梅,不僅僅有香味,有觀賞價值,還有藥用價值。據記載,根、葉可藥用,理氣止痛、散寒解毒,治跌打、腰痛、風濕麻木、風寒感冒,刀傷出血;花解暑生津,治心煩口渴、氣鬱胸悶。
詩曰:
花瓣黃如蠟,
蕊心艷又雅。
初春寒風勁,
芬芳香味達。
2017年3月7日 於青島
作者董興寶,國家一級註冊建造師,先後在山東某大型國有建築企業從事過行政、法律、合同等工作,在廣東從事過6年旅遊地產開發、營銷,曾就職於某央企下屬投資公司,從事基礎設施項目(PPP模式)投資工作。現從事房地產開發工作。兼任廣東清遠市人民政府顧問、清遠市文聯副主席,青島市作家協會會員,全經聯特聘講師。
TAG:說古亦道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