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看昭通巾幗如何促和睦?小平安大和諧第3輯

看昭通巾幗如何促和睦?小平安大和諧第3輯

「家傳」的和睦

一個家庭可以留下來、傳下去的最寶貴的財富,那應該就是良好的家風了。走進魯甸縣桃源鄉龍頭山村三組市級「平安家庭」示範戶李琳家裡,第一次感受到幸福和睦這種家風,原來也是「家傳」的。

李琳在魯甸縣文屏鎮工作,她說,她有好多個家:昭通城有自己的小家、丈夫父母家,魯甸城有自己原生家庭居住的家,現在自己父母在桃源鄉老家翻蓋的新家……原來,她把雙方的親人都當自己親人一樣看待,丈夫撒蘭健也是,所以每個「家」中都會安排相應的時間居住、相處,大家庭氛圍搞得其樂融融。

沿襲兩代人的特殊緣分

李琳是90後,丈夫撒蘭健是85後,他倆相識於2013年3月。李琳回憶,那是源於一次公益活動,當時剛參加工作的李琳參加了撒蘭健負責的公益組織前往看望孤兒的活動,接觸當中李琳對撒蘭健留下了正義、活力、有責任心等良好印象。撒蘭健也認為李琳不但漂亮溫柔,而且還很善良。多次共同參加公益活動,兩人越加了解,慢慢確定了戀愛關係。

2014年10月,撒蘭健家請人前來李琳家提親,媒人說起來撒蘭健的父親是昭陽區青崗嶺小學教師,李琳父親李興對剛要說自己有個老同學在那教書,媒人報上的姓名恰好就是那老同學的名字!原來李興對跟撒蘭健父親是讀師範時候同班同宿舍而且最要好的同學,李興對深知撒蘭健的父親性格忠厚誠實有擔當,想來這麼優秀的老同學教育出來的孩子也錯不了。有了這麼好的印象,撒蘭健在李琳家中受歡迎程度自不必說。

很快未來姑爺就通過了准岳父岳母的考核:有一次准岳父李興對在縣城家中正要粉刷牆壁,撒蘭健來探望老人剛好遇上,二話不說脫了衣服甩開膀子充當了主要勞力,不但活幹得漂亮還吃苦耐勞,幹得非常賣力氣。准岳父岳母暗自喜歡上了撒蘭健,特別是准岳母馬玉美,一個勁在李琳面前誇撒蘭健勤勞肯干,是個靠得住的好小伙。

看著心愛的女兒選對了人,准岳母馬玉美很高興,走路也是哼著小曲有些飄飄然,有一次正高興不小心從樓梯上摔下來,把腳趾頭摔得生疼。馬玉美當時自己覺得沒大問題,可准姑爺一定要送馬玉美上醫院檢查,還真是把小腳趾頭摔骨折了。撒蘭健自己開公司,本來平時挺忙的,可為了照顧馬玉美,不但三天兩頭買牛、羊骨頭熬湯給馬玉美補鈣,想著家裡沒人做飯,還經常燉肉、送菜給李琳家裡送去。李琳父母真是越看越喜歡這個姑爺了。

一個重要的承諾

2015年3月,李琳和撒蘭健結婚了。結婚之前,李興對有一次曾當著一些親友的面向撒蘭健鄭重提過:「我們家生養的是兩個女兒,意味著未來姑爺對於我們老兩口的責任會更重,娶李琳你要考慮好這個因素。」撒蘭健真心實意地說:「我會把雙方父母同樣對待,兩方家人都當自己親人一樣照顧。」

撒蘭健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他們小兩口的時間幾乎是平均分配給雙方父母,周末有時候到撒蘭健父母家小住,有時候到李琳父母家小住,陪陪老人,儘儘孝心。雙方父母本來就有很好的感情基礎,有時候小兩口也策劃一些共同的活動讓雙方家庭所有成員共同參與,比如旅遊、聚餐,真正把兩個家庭融合成了一個。特別是李琳和撒蘭健的兒子撒迪格出世後,兩個家庭圍繞照顧小孫子這個重任,就團結得更加緊密了。

撒蘭健的母親有腰椎間盤突出的老毛病,有一次做手術過後,需要半個月時間卧床靜養,李琳每天下班就去做飯、洗衣、陪伴老人,照顧得無微不至,老人們說起這個兒媳婦,也是驕傲地翹起了大拇指。

李琳心疼婆婆腰不好,不忍心讓她帶小孩勞累,總是交代自己的媽媽多擔待,馬玉美嫉妒地說:「姑娘心疼她婆家的媽媽,讓我這個親媽媽多勞累一點,我也是理解的。」

好家風 代代傳

李琳夫婦雖然年輕,但彼此寬容,相處有道,兩個人都表示,既然成為了一家人,就是一個共同體,相互包容、共進退是必須的。李琳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有分歧要通過交流達到互相理解、支持,屬於誤解,通過交流就能消解,屬於分歧,盡量理解,至少做到尊重。但有一點,深入交流一定要選擇合適的時間和地點,首先不要給孩子造成不好的影響,其次不要讓雙方父母操心。

李琳對於兩個人的良好性格進行了分析,原來雙方的教養也是「家傳」的。兩家的家庭背景相似,撒蘭健的母親自小是孤兒,李琳的母親也是孤兒,對於家人的情感都很珍視,在家庭中總是默默付出與操勞。而雙方父親都有很好的文化教育背景,對於女性非常尊重,兩人回憶,雙方父母從來沒有在子女和老人面前紅過臉,吵過嘴,都是好好說話。雙方父母都為子女在孝敬老人方面作出了良好的典範,李興對回憶,愛人馬玉美是東川人,嫁進這個大家庭後大家都很愛護她,她對於老人也很孝敬,和自己一起照顧老人,直到他們離世。撒蘭健的父母也很孝敬爺爺奶奶,直到現在,爺爺奶奶還和爸媽幸福生活在一起。

李琳對於自己的孩子撒迪格有一個期盼,希望他長大以後像他爸爸一樣,成長為一個有能力有擔當的男子漢。一家人正齊心協力教育小孩子往那個方向發展……

路邊攤走出來的女企業家

「叮!」電梯門開了,斜對面周順玉家的門半敞著,裡面不時傳出孩童歡快的笑聲。

敲門進去,寬敞明亮的客廳中間,一個未滿周歲的孩子正在兒童椅上手舞足蹈,周順玉則拿著玩具在一旁搖晃逗樂。她剪著一頭利落的短髮,微胖的臉上溢滿母親的慈愛。若不是事先認識,我定以為她不過是尋常巷陌間洗衣做飯帶孩子的家庭主婦。

然而,眼前這個人正是大關縣宏達商貿有限公司的總經理——周順玉。

周順玉出生在昭陽區鳳凰鎮母鹿村一個農民家庭,一家12口人擠在一進兩間的昏暗小瓦房裡,艱苦的生活條件迫使她比同齡的孩子更早成熟。

小學畢業,年僅13歲的周順玉就輟學在家,幫助父母種菜、賣菜。稍微大一點,便獨自出去擺地攤賣小吃和「小百貨」。

「那時候,幫別人挑水泥一天才1塊錢,但是我騎自行車去各個鄉鎮趕集賣小產品一天能掙2塊錢。」回憶起往事,周順玉笑中帶淚。儘管輾轉在各個鄉鎮的小路上,但對於買賣東西的過程她卻很知足,也算初嘗了做生意的甜頭。

在最艱難的日子裡,周順玉和夥伴約著去工地打工。同去的人在工地受了傷,僅僅工作了三天,周順玉卻堅持了下來。冬日的昭通寒風刺骨,每天早上7點不到,她就要帶著自己準備的盒飯出門,中午在工地燒了吃,直到晚上8點才能回家。風像針扎一樣灌進她的手指,凍瘡肆意潰爛。幾個月以來,她沒有請過一天假,柔弱的肩膀挑的活不比漢子差。

「不管多苦,堅持一下就過來了,而且一個月得到90塊錢的工資能給家裡做很多事。」周順玉憑著這樣的信念,挺過了日後一個又一個的難關。

1993年,周順玉跟著姐姐們學做生意,由於資金不足,她們決定把起點定在周邊的小縣城,一番考察後選擇了大關縣。沒想到,自己在這裡一呆就是25年。

帶著親戚朋友借的5千塊錢,周順玉和姐姐、表姐在縣政府旁邊租了一間20平米不到的瓦房門面,所有的飲食起居都在裡面。一個90公分長,30公分寬的櫃檯締造了宏達商貿有限公司早期的模樣。

「那時只有百貨公司,沒有私營企業,很多人信不過個體戶。」回顧這段經歷,周順玉幾度哽咽,不願提及太多細節。她說,剛開始店裡只有火柴、味精、二曲酒、綠豆糕等幾樣產品,但整整半年,幾乎無人問津。

眼看著借來的錢要花完了,周順玉急得吃不下飯:與其坐以待斃,不如走出去先賒銷。她知道這種方式十分冒險,但還是決定孤注一擲。

「過去炒菜會用味精的人極少。」看準了商機,周順玉就背起背簍向周圍的小餐館一包一包地推介、賒銷,慢慢得到人們的認可。沒有電話的年代,她必須不停地往返於商鋪之間,拿貨、推銷、再收款。

就在大家都精疲力盡,近乎絕望的時候,奇蹟出現了。周順玉激動地說,有一天竟然有顧客主動上門買貨,慢慢越來越多……

1997年,宏達商貿有限公司擁有了第一輛貨車,就在正月里從昆明進貨回來的路上,周順玉再遇冰凌。貨車剛到半路,天空就飄起了大雪。整整3天,大家被堵在路上一動不動,沒有吃的就用冰冷的礦泉水泡速食麵。

終於,雪化了。為了確保貨物安全,周順玉決定下車走路,貓著腰用麻袋邊攆車輪邊讓貨車行駛,這樣一步一步,冰冷的腳趾頭被雪水浸濕得失去知覺,走了2個多小時。她說,那是自己走過最漫長的一段路程。

從路邊攤到現在的宏達商貿有限公司,周順玉把生意越做越好,並始終秉承著企業精神,不忘承擔起更多的社會責任。

2013年冬天,逢大雪,很多返鄉的人被堵在凌子口到二道橋這段路上。周順玉得知情況後,馬上帶著一家人和店裡兩名員工拉著一車牛奶、麵包、雞蛋等食物順著公路向上走,給沿途被堵的車輛派送。遇到特別高不能直接夠到的貨車,她們就把貨箱墊在地上,踮著腳往上送。車開始緩慢行駛後,她們就不斷加快傳遞速度,見車就發,直到派送完回家。

「我體會過路途天寒地凍、忍飢挨餓的苦楚,所以儘管那天天氣很冷,心裡卻很暖和也感覺很有意義。」周順玉說,小時候家裡面特別窮,但父母看見可憐的老人都會把僅有的米、面、油舀給別人。當時,自己對父母的做法很不理解,現在才慢慢懂得父母常念叨的那句話:「捨得捨得,有舍才有得」的真正含義。她希望事事以身作則,也讓自己的孩子多一些感悟。

這些年來,汶川地震、魯甸地震等災難來臨時,她積極捐款捐物,帶著大女兒參與志願者活動、慰問養老院的老人……她沒有間斷過。

作為宏達批商貿有限公司的總經理,周順玉親自設計課程,給員工做培訓,通過一個月的時間慢慢考察、篩選,甚至每次排班前還要挨個進行家訪,目的只是為了讓員工天晚下班時方便結伴同行。

談及家庭生活,周順玉滿臉幸福,但她表示,等小女兒周歲過後自己仍將儘快回歸事業,竭力經營好公司,爭取拓寬市場,幫助更多人解決就業問題。

小家庭促大和諧

「聞主任,只有你過來才說服得了,他們只聽你的,只相信你,你快過來吧。」採訪聞明會時,不時有電話打過來請她去幫助解決問題,聞明會是怎樣的魅力讓這麼多群眾信服於她,這讓我對她加倍的好奇。

聞明會,昭陽區石頭塘社區三組居民,今年52歲,在周圍人的眼中,她是個溫和、樂觀,正直的人,鄰居有事叫她幫忙,她總是一口答應。在兒子眼中,她是嚴母,亦是慈母,她用自己的言行教育著子女。「誰都有老的時候,能幫就多幫下。」這是聞明會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聞明會在石頭塘社區任社區主任,對社區每家每戶的情況了如指掌,社區里困難家庭、留守兒童、五保老人等困難群眾都是聞明會的牽掛,聞明會一有空便去這些群眾家裡坐坐,陪他們聊聊天,再看看有什麼需要幫忙的。今年63歲的何朝惠和聞明會已經是多年的老姐妹了,10年前何朝惠被診斷為腎衰竭,為了讓老姐姐正確的面對疾病,聞明會隔三差五的去她家開導她,陪她聊天,讓她好好生活,堅持鍛煉身體。「這麼多年的鄰里關係,她都主動來關心我,讓我非常感動。她比親人還親」說起聞明會,何朝惠讚不絕口。

1月26日,聞明會代表社區去看望了耿遠丹一家,耿遠丹的父親幾年前去世了,家裡就只有媽媽支撐一家人的生活。聞明會擔心耿遠丹的媽媽一時想不開,就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她的媽媽要振作起來,照顧好孩子,讓他們長大成人。聞明會的丈夫幾年前肺衰竭去世,家裡所有的責任她自己默默的承擔起來,如今一雙兒女都已長大成人。她走進耿元丹的家裡,幫助他們一家人度過難關,她擔心姐弟兩因此一蹶不振,走上歧路,這幾年聞明會一直關注這兩個孩子的成長,經常到家裡去做孩子們的思想工作,和姐弟兩交心談心,生活上遇到什麼困難都儘力幫助他們解決,她還聯繫了一家企業對他們一對一的幫扶。如今,姐弟倆學習成績都很優異,耿遠丹跟聞明會說,自己想考上名牌大學,弟弟想像姐姐一樣考上市一中,這讓聞明會很欣慰。

俗話說:家長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家長的行為在孩子今後的成長道路上起著不可或缺的引導作用。聞明會平時十分重視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質的培養。在她家,有什麼家務事時,她總是讓女兒和兒子也一起參謀,開家庭會議,大事小情一起商量,讓他們發表自己的看法。從小做到在家尊敬長輩孝敬父母;在外遵守社會公德、講文明、懂禮貌、講衛生、愛清潔,做好好公民。「我媽媽是個潤物細無聲的人,對孤苦的五保老人,她都當作自己的親人一樣的看待,平時她都會自己買些水果和糕點去看望他們,老人們都幾乎把媽媽當作了他們的女兒一樣看待。媽媽的為人處世、樂觀向上、知禮孝親的品格是我學習的榜樣」聞明會的兒子范榮仁如是說。

聞明會平時還積极參与社區的公益活動,碰到需要提供幫助、提供服務的事情,她總是第一個出現在活動現場。碰到有鄰里之間鬧矛盾的,她也會主動上門做工作,進行調解。「社區是我們的大家庭,只有小家庭和諧了,才會有我們社區大家庭的幸福。」聞明會這麼說,也是這麼做的。

您還可以關注以下熱點

來源丨昭通日報社 昭通市婦聯 聯辦丨《昭通日報》全媒體記者 劉靜濤 譚光吉 莫娟

審核丨@晴歌

運營總監丨@俺是大笨蛋

編輯丨尹婕 鎖秋紅

校對丨尹婕

實習編輯丨代國璐

新聞爆料熱線丨0870——2128705

@昭通日報 微信團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昭通日報 的精彩文章:

讀故事看作品,昭通有個很牛的畫家,他的名字叫黃河!

TAG:昭通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