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進擊的激光雷達:十八「羅漢」攪動自動駕駛「江湖」

進擊的激光雷達:十八「羅漢」攪動自動駕駛「江湖」

在關乎自動駕駛視覺系統的所有感測器當中,激光雷達可謂是最不可或缺的一個。受全球自動駕駛戰場持續火熱的影響,這條賽道現在也開始變得擁擠起來,前有Velodyne以高線束LiDar研發能力和大規模量產實力穩拿「一哥」地位,後有Quanergy、LeddarTech以及速騰聚創等眾多行業新秀們「群雄逐鹿」,在加上通用、百度、福特以及安波福等自動駕駛巨頭們持續的煽風點火,激光雷達的「江湖」熱鬧非凡。

同時,隨著新舊技術之間不斷的摩擦碰撞,如今的激光雷達「十八羅漢」也開始組建不同的技術陣營,以此撬動整個自動駕駛「江湖」。其中,以Velodyne代表的機械旋轉掃描、速騰聚創代表的MEMS、Quanergy代表的相控陣列以及LeddarTech所代表的3D Flash已先行組建起激光雷達戰場四大主流陣營。除此之外,諸如Strobe的FM線性調頻、Oryx Vision的COR相干光以及光珀智能的固態面陣這類的新型技術也開始嶄露頭角,成為打破傳統激光雷達技術的一股創新力量。

全球主流激光雷達代表廠商

1、機械式旋轉掃描陣營

在所有激光雷達種類中,機械旋轉掃描式LiDar可謂是開山鼻祖,並在「江湖一哥」Velodyne的引領下殺出了第一條通往自動駕駛戰場的血路。除Velodyne以外,Quanergy、Ouster、Ibeo以及國內的禾賽科技也在不斷耕耘機械旋轉掃描式激光雷達市場。而隨著該技術的不斷精進,越來越高線束(比如128線)的LiDar產品也經由Velodyne之手正式加入到戰場,Velodyne也一箭雙鵰,進一步鞏固自己行業主導地位的同時,也令機械旋轉掃描式LiDar在新型固態激光雷達技術大規模衝擊之下仍能保持主動性。

機械旋轉掃描式激光雷達內部結構

不過,就長遠發展及商業化而言,由於該類型產品採用諸多機械零部件,設計原理和結構上已趨於固定,價格高昂且平均的失效時間僅1000-3000小時,難以達到整車廠們的最低要求的13000小時。因此,多方應用瓶頸並存的態勢下,機械旋轉掃描式激光雷達的市場並不被車廠以及技術研發商們所看好,這也使得之前在該領域持續深耕的Quanergy和Ibeo兩家公司開始轉投混合固態和純固態激光雷達產品路線。

2、MEMS陣營

與傳統機械式多線激光雷達相比,MEMS式利用微振鏡方案進行區域掃描,可極大減少發射器和接收器的使用。這樣的設計可讓產品的零部件數量急劇減少,相應的零部件成本也可隨之大幅下降,同時可以實現一次成型,大大降低LiDar的開發成本以及提升產能。

此外,由於可以做成固態激光雷達,更容易實現規模化和商業化,近年來受到國際上越來越多廠商的熱捧。而目前,研發MEMS激光雷達的主要有美國的Luminar、Innovusion、以色列的Innoviz以及國內的速騰聚創等廠商。儘管美國公司Cepton的產品也有一部分MEMS的身影,但該公司的激光雷達更主要的還是採用Micro-motion技術來實現,並不是純粹的MEMS LiDar技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維科網_資訊 的精彩文章:

MCPP收購Dutch Filaments 以鞏固3D列印地位
三星S9本月發布 全球首發高通845晶元 售價將大漲

TAG:維科網_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