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記者凌志軍:2007年癌症晚期,被醫生判定活不過3個月,為什麼現在他依然很健康?
凌志軍 人民日報社資深記者、作家。代表作有《重生手記:一個癌症患者的康復之路》、《交鋒》、《聯想風雲》、《中國的新革命》等。
作為時政記者,他曾記錄下中國改革開放30年來的風雲變遷。2007年,他被診斷為肺癌晚期,腦轉移,當初醫生認為「活不過三個月」,但他卻走出了適合自己的康復之路,現如今依然非常健康!
1
醫生認為「活不過三個月」,他卻走出自己的康復之路
他就是凌志軍,生於1963年,人民日報社資深記者、作家,代表作有《重生手記:一個癌症患者的康復之路》、《交鋒》、《聯想風雲》、《中國的新革命》等。
凌志軍的抗癌過程可以說是個「奇蹟」!
2007年,他被診斷為「肺癌晚期」,且已經轉移顱內。當時多數醫生認為是惡性腫瘤,不立即手術會貽誤「最佳治療時機」時,凌志軍決定靜養;當肺內陰影變小被多數醫生認為無關緊要時,他決定接受病灶切除手術。兩次他都「賭」對了。
抗癌成功後,凌志軍寫了一本抗癌感悟的書《重生手記:一個癌症患者的康復之路》,包含了他五年抗癌康復之路上的經驗總結,如實記錄了犯過的錯誤,堪稱一部「生病智慧書」;也書寫了一位資深記者對當今中國癌症醫療體系種種利弊的觀察和剖析,觀點犀利。
今天小編就根據其《重生手記》以及其接受媒體公開採訪的內容,總結出其患癌後的8大感悟,可以說字字如金!
2
很多人不是死於腫瘤,而是死於對腫瘤的無知和恐懼!
「癌症只是一種慢性病」。著名腫瘤臨床專家何裕民顛覆了中國人「癌症是絕症」的慣性思維。他說,「很多腫瘤患者不是死於腫瘤,而是死於對腫瘤的無知、高度恐懼以及恐懼本身帶來的盲目應對。應該理性對待、善用智慧以合理防治。」
凌志軍認為:「我們最大的不幸在於被中國式的觀念包圍著,同時還接受著中國式的治療。」他認為,我國癌症治療體系可能存在致命的弊端,人們對癌症的認識也存在致命的偏差。「只要我們不恐懼,不盲從,不走上錯誤的治療之路,就已有66%的機會遠離死神。即使我們的腫瘤已經到了中晚期,也可以長期與癌共存。」
3
沒想到做癌症病人那麼沒尊嚴!
2007年2月,凌志軍被診斷「肺癌、腦轉移」的概率為98%,即「肺癌晚期」。北京、上海兩地名醫會診,幾乎一邊倒地判定他活不過3個月。
今年3月15日,新一輪複查結果:顱內病灶幾乎完全消失,肺部和腹部未見新的異常,癌胚抗原指標回歸正常,腳踝骨的陰影正在淡化,手術後倖存的那片肺葉生長壯大起來。
在治療期間,凌志軍發現,病人們花了錢、排了長隊、內心所期待和倚重的一流醫院的「特級專家會診」,才不足三分鐘。醫生冷漠的「你等著吧」的「診斷」幾乎就是一紙死亡判決書。手術、化療等高科技治療和開「天價特效藥」,是不同醫生的相同手段。而憂心忡忡、愁眉苦臉、排隊就醫甚至傾家蕩產的那個弱勢群體,就是中國癌症患者的群像。
4
我們要用腦子救命,而不是用腰包救命
北京、上海的專家們陳述的治療程序是:開顱手術、化療、放療;觀察肺部病灶,準備第二次手術,打開胸膛,切除肺葉;繼續化療,放療……
因為開顱也不能保證痊癒,凌志軍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先觀察一陣。
兩星期之後,醫生的說法是腦部的腫瘤「應該是沒有長大」!凌志軍傾聽自己身體所發出的信號是,頭痛、眩暈、視覺模糊、眼球震顫等癥狀並沒有更嚴重。
他感悟:對病人而言,要用我們的腦子救命,而不是用腰包救命。
但是,他並非一味排斥手術,在可信的醫生,胸科影像學專家石木蘭確認肺部的癌症,並建議他做手術開胸之後,他立即按照石木蘭的推薦,選擇醫生為自己主刀。肺部的惡性腫瘤被切除之後,他迫不及待地回到了家裡。他拒絕了化療,因為化療僅僅「將治癒率從60%提高到62%」,同時拒絕了很多昂貴的「特效藥」。
他查閱了很多資訊,確認中國有很多癌症患者被過度治療。他的一個朋友,身體棒,腰包鼓,結果從發病到治療僅三個多月就去世了。
他決定,做一個聰明的患者,相信自己身體的力量而不是醫生和藥物,開始自我恢復。
5
把性命託付給自己,找到適合自己的康復之路!
凌志軍的經驗是:他把性命託付給自己,走出一條適合自己的康復之路。出院時,凌志軍嘗試用一些純自然的方法恢復自己的體能。他曾在一種「末日心態」籠罩之下,但也在不經意之間走上康復之路——他每天步行5公里。8000公里,就是他5年走過的路程。相當於從北京到拉薩一個來回。
現在的凌志軍好似一個得道的智者,樂山樂水樂於助人,喜歡攝影,發現並捕捉光影世界中的美感,喜歡以積極的眼光看待世界和人生。他的妻子也說:愛情、親情和友情的力量,會讓我們的生命出現奇蹟。即使它無法起死回生,仍可以讓我們超越肉體的痛苦,達到心靈的安寧。
著名作家、心理醫生畢淑敏說:「他不但奇蹟般地把病治好了,整個人生都上了一個新境界。」
6
向死而生,把身體交給自然!
從飲食和起居習慣開始,凌志軍徹底改變了自己的生活,他不再忙碌。對他來說,「時間不再是金錢,不再是完成工作進度的承載體,它不過是我告別死神走向康復的橋樑。」
他更多的時間是在戶外度過,在湖邊踏青,在林間漫步,在陽台聽音樂閉目養神,眺望遠山近水和藍天白雲。他享受陽光,也享受風雨雪霧。
每天,他重視的五件事是:吃、喝、拉、撒、睡。在吃的方面,要足夠雜,足夠粗,足夠素,足夠天然;他每天要喝2400毫升水;讓自己的排泄每天都有規律,同時觀察大小便的顏色和多少,間隔時間;每天的睡眠不低於8小時。
春秋季節,盛夏9點之前和下午5點之後,他會來到戶外,裸露50%的皮膚曬太陽,就算不能補充維生素D,「我的生命再次被陽光照亮,生機和活力不知不覺重新回到我的身上。」
他還去一些氣候和空氣好的地方療養。去蘇州的第二天,開胸手術後的正常反應胸悶和咳嗽就減輕了,五個月後咳嗽就好了。他還去了深圳東郊隱居,或漫步海邊,或在山間拾級而上。
他終於又回到了滑雪場,重溫了這種野性和富有刺激性的運動。當晚,他給關心他的朋友發出一條簡訊:「號外:凌志軍重返滑雪場。」
2012年3月15日,經過新一輪的複查,凌志軍顱內病灶幾乎完全消失,肺部和腹部未見新的異常。醫生對他說,「不要再把自己當作病人啦!」
7
中國有八成癌症患者被「過度治療」
在治療期間,他處處發揮自己的記者本能,細心觀察自身所處的醫療環境,悉心搜集資料,對中國癌症治療現狀有很多驚人的發現。當今社會醫患關係緊張,醫生誤診錯診,病人傷害醫生的事件時有發生,醫療領地上的「割據」與「門戶」讓人很是無奈。這些現象及其根源在本書中都有體現。
有一組數據很能說明問題:全國每年因癌症死亡的人數是200萬,有80%的癌症患者在有意或被迫接受著超過疾病治療需要的「過度治療」。90%以上的癌症患者沒有得到良好的治療方案,符合規範用藥者僅為20%。
「這些數字令我震驚,癌症患者中竟有如此多的人不是死於自己的疾病,而是死於自己的恐懼和不正確的治療。看起來,我們最大的不幸不在於遭遇癌細胞的侵襲,而在於我們被中國式的癌症觀念包圍著,同時還接受著中國式的癌症治療。這種醫療環境正在造就一個悖論:醫學越是發達,越是剝奪患者的主動性和判斷力,越是造成病人的恐懼和錯誤。」
所有死亡的癌症患者中,三分之一是被嚇死的,三分之一是治死的,只有三分之一是真正因病而死。
8
不能盲目,你要會辨別哪些醫生值得信任
在自己親歷了之後凌志軍說,病人通常有兩種心理:第一,我不懂醫,不聽醫生聽誰的;第二,醫生都是錯的,不能聽醫生的。我想這兩種心理都有問題,都會導致自己犯錯誤。
我自己的感受是看病是一件很受罪的事情,去看病常常是很難受的事情——不是疾病帶來的難受,而是看病的過程當中種種的問題。
的確有一些醫生不怎麼樣,醫生也會犯錯誤,我遇到好幾次,所以對醫生的話不能盲目。但是,也的確有好醫生,醫術高明,道德水準也很高,這樣的醫生不難找到,我就碰到好幾位。
癌症患者對醫生的選擇非常重要,其實我從醫生那裡學到了很多,醫生不僅救了我的命,而且給了我很多這方面的知識,引導著我的康復之路,甚至他們的錯誤也讓我學到很多。
還有,犯了錯誤的醫生不一定不是好醫生。實際上,那些有熱情有辦法去發現新證據,並且根據新證據迅速修正自己錯誤的醫生,更值得信賴。
9
作為病人,我們不懂醫。但我們應當懂人!
作為病人,我們不懂醫,但我們應當懂人,應當知道什麼樣的醫生是可信的,什麼樣的醫生是靠不住的。如果既不懂醫又不懂人,那就很容易盲從,而盲從是導致我們犯錯誤的最重要的原因。
我做了30多年記者,接觸過各種各樣的人,的確養成了觀察人識別人的習慣,也有一些經驗。這能夠幫助我尋找那些值得信賴的好醫生。除了記者經驗之外,我想還有別的,比如冷靜,比如動腦子,甚至一個人的價值觀也會發生作用。
舉個例子,我非常信奉誠信,甚至有些偏執。如果發現一個人說了一句假話,我就會對他的所有言行產生疑問。所以,我在和醫生的接觸中,特別注意他說話的可信度。一旦發現他在自吹自擂,我就不會再去看他。
就是因為這個理由,我拒絕了不少醫生和他們的所謂「特效藥」。這也許會讓我失去一些治療的機會,但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自己犯錯誤。
最後,相比國外醫生,大多數國內醫生並不大看重病人的癥狀變化,「都有過分依賴現代掃描儀器和黑白影像膠片的傾向,漠視病人的直覺和陳述。
凌志軍說,我的一個美國朋友告訴我,在美國,醫生不僅僅依據影像診斷,還充分考慮病人的癥狀,認真傾聽病人的感受。而對於中國式專家門診,這一點很難做到。
一個簡單的事實是,人的生理狀態千差萬別,疾病也是五花八門。千差萬別的癌細胞發生在千差萬別的人身上,結果必定是千差萬別的。沒有任何一個醫生,更沒有任何一台機器,能夠精確地分辨出每一種情況。所以,當疾病猝然加之的時候,我們必須明白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開康復之門的鑰匙在我們自己手裡。
10
五成癌症與飲食有關
在這個癌症大爆發的年代,我們除了積極的面對之外,還能做哪些正向的改變呢?沒錯,是改變既往的飲食模式,從葷轉素,嘗試低脂純植物性飲食!
在「2004年天津市腫瘤防治宣傳周」上,專家如是說。「天津市癌症年新發病例為1.6萬,並呈增長和年輕化趨勢。據介紹,癌症儘管與遺傳因素有關,但主要還是由包括飲食在內環境因素引起,如吃肉多了,主食吃得精細了,缺乏纖維素,即粗糧、雜糧等食入少,導致大腸癌發病率的升高;高脂肪、高蛋白的攝入是乳腺癌、結直腸癌發病率上升的重要原因;約有75%的頭頸部癌是由飲酒和吸煙造成的……」
國外研究也證實,癌症跟肉食關係密切。根據一九九五年英國素食學會的研究報告發現,素食者早逝的機會只有非素食者的一半,且素食者較不會得心臟病和癌症,主要原因是素食者血中膽固醇含量低的緣故……
肉里到底有什麼,為什麼會致癌?除了公認的醫學理論,許多學派和專家都把致癌物指向肉中之毒。上面已經說過,肉毒可怕,但這個事怎麼強調都不過。中國著名的環保專家、北京麋鹿苑負責人郭先生說:「我舉一條證據諸位就可明白:無論大小畜生被人捆縛要殺的時候,是多麼痛苦,多麼怨恨。既起了嗔恨心,毒素就會流遍全身,所以肉食多含有毒素。這種毒是很厲害的。比如餵乳的婦人,若是生氣,乳汁就含有毒素,嬰兒吃了就易害病。不信你若看到有嬰兒的婦女發怒生氣的時候,把她的乳汁擠出一點來放在太陽里曬一會,就變綠色,正常的乳汁被太陽曬是白色的。」
11
癌細胞最愛蛋氨酸
經常聽說,動物蛋白是優質蛋白,它們的氨基酸配比和人的更接近,因此利用率更高。而植物蛋白不是優質蛋白,一些氨基酸的含量比較低,比如說,蛋氨酸。
蛋氨酸是構成蛋白質的20種氨基酸之一,而且是九種必需氨基酸的一種。在我們的細胞合成每一個蛋白質分子的時候,蛋氨酸總是第一個被加入新生蛋白質的「起始氨基酸」。除此之外,蛋氨酸也參與其它重要的生理過程,如DNA甲基化和多胺合成等。
But,越來越多的科學證據顯示,蛋氨酸與癌症有非常微妙的關係。某些癌細胞的生長對蛋氨酸有依賴性。
那麼什麼食物蛋氨酸含量較高呢?蛋、魚、肉、奶。
如果按食物的蛋氨酸含量排序,排在前300名的都是動物製品。實際上動物製品發出的腥臭氣味就是含硫的蛋氨酸分解後產生的。
純植物性飲食是天然的低蛋氨酸飲食,可能有利於癌症的預防和控制。
蛋氨酸確實是人類無法自身合成的必需氨基酸,但是我們平時攝入太多太多太多了,只要吃得飽,蔬果谷豆中的蛋氨酸就足夠了。
12
素食如何防癌?
美國德州大學安德森醫院的約翰遜博士經過多年埋頭研究,發現了一個事實。凡是平日攝取大量鉀的地區,人民患癌者總是偏低。原來人體細胞里,鉀的含量時常是鈉的十倍,細胞在分裂之時,鉀含量下降而鈉含量上升,癌細胞也不例外,每次細胞受傷時,鉀由細胞之中漏出來,癌細胞即開始繁殖。人患上了慢性病,若有辦法提高體內細胞的鉀含量,生癌的機會則減少。
相反,老年人體內的鉀特別容易由細胞膜漏出來,所以患癌的機會隨年齡而增加。醫學研究進一步發現,如果在有些癌細胞的培養液中加進了鉀,它會突然變成正常細胞。老鼠的血癌細胞本來不能造血,可是將其培養液中的鉀提高到十倍以上時,就有造血的現象出現。由此證明,鉀和鈉的比例是癌細胞形成的關鍵……
近年食療防癌的秘訣,正是根據這個原理,多鉀少鹽。食鹽和味精(一種鈉鹽)都含有大量的鈉,而蔬菜與豆類則含有大量的鉀,所以多吃蔬果豆類少吃鹽和味精,也是防止癌症、血壓高、糖尿病的重要舉措。
13
老天讓我們吃素
這個說法流傳很多年,已經得到了許多醫學機構和專家的同意和默認。那就是從人的構造和機能上看,人可能更適宜吃素。因而有人說,人原來是一個素食動物,只是因為各種原因,人才吃起了肉,結果報應連連,百病叢生。
醫學界做過這樣的研究,比較食肉動物與人的腸子,以老虎為例,它的腸子看起來又短又直,沒有許多皺摺。我們知道,肉易腐敗,所以上天給老虎短的腸子,使肉的消化殘餘物不會在腸子停留太久。而人的腸子總共約30尺長,光是大腸就五尺長,接近老虎的三倍,因此人不宜吃肉類;因為肉類容易腐敗,在腸子的溫度下更易腐敗與發酵,這一點,我們可由草食動物的糞便沒有肉食者的那種臭味而想像到。腐爛的肉類在人的腸子里會生出多少致病菌毒就可想而知了。
至於草食動物如牛、羊,上天給了它們好幾個胃,因為他們只吃草,而草的纖維很多,消化時間長,且需要大量進食才能維持身體機能……所以它們有好幾個胃來反芻,腸子比人類還要長。上帝不要人吃草,我們有五穀、硬殼果、豆類、水果等為食物,這些食物的纖維素不及草那麼粗而難消化,不必反芻,所以一個胃就夠了。
再有一點,人的臼齒髮達,適合磨碎食物,也就是說,適合吃五穀、豆類;而食肉動物,門牙尖銳,犬牙交錯,明擺著要用於攫取生命,咬碎肌體……了解了這一點,人們或許明白人類為何會百病叢生了,因為人違背了大自然的意旨,吃了不該吃的東西。
14
素食會營養不良嗎?
對於這個憂慮,素食者最常見的反應是笑而不答。他們可能樂於與肉食者比誰更健康。毫無疑問,從各個角度看起來素食者更健康:他們的身體更輕盈,他們的反應更敏捷,他們的腦力更充沛,他們更容易入睡,他們所需的睡眠時間更少,他們心情更開朗因而較少得抑鬱症,他們更少得感冒一旦得了好得更快,他們不容易缺鈣,更妙的是他們不容易得癌症、高血壓、糖尿病和老年痴呆症。
老年痴呆症一個重要肇因就是肥肉導致的血管畸變。今年國家的一組數據顯示,北方比南方比例高,而女性多於男性。最危險的人群是北方上了年紀的婦女。她們正好是肥肉餡的購買常客……
理論上講,素食能夠獲得比肉食更優質的營養。首先要打破人們的一個成見:肉類比素食蛋白質高。
GIF
其實許多素食品的蛋白質比肉類含量高:
比如,各種堅果、瓜籽中的蛋白質達30%,穀物約含10%,豆類中的蛋白質含量更高,近40%,是肉類的兩倍,豆皮的蛋白質更高達50%,且大豆中的蛋白是完全蛋白,更易為人體所吸收。
豌豆、小麥、燕麥所含的鐵是牛肉的兩倍,幾乎每樣植物中的鐵質都比肉類高;肉類的鈣質也不如素食多:每百克食物中所含的鈣質,雞肉為5(毫克),牛肉為 8,豬肉為12,魚為30,豌豆為71,香菇為125,木耳為207,紫菜為850……中國人普遍缺鈣,或因愛吃肉而致鈣磷比例失調。
即使是肉類最擅長的脂肪,也總被素食蓋過。如核桃含油高達66.9%;花生達48.7%,芝麻達48.23%,黃豆達20.20%……脂肪酸共有13種,動物性油脂中含6種,植物性油脂卻含全部,且動物性脂肪為飽和脂肪,膽固醇含量高,易引發血管硬化、高血壓、心臟病,並利於癌細胞繁殖;植物性脂肪為非飽和脂肪,能促進膽汁酸排泄,減低膽固醇,避免心臟病和各種心血管病。
了解事實真相後,
相信您會主動地摒棄對人類來講,
非自然的、且有害無益的肉食。
這一生
你想怎麼活?
※癌症治療,七分天註定,三分看心情!有個好心態才是硬道理!
※基因突變查癌症是怎麼回事?
TAG:癌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