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鴻章懟張之洞:沒想到做官幾十年,仍是書生之見!

李鴻章懟張之洞:沒想到做官幾十年,仍是書生之見!


你準備先看哪篇熱文

 

明朝那些事兒 講的歷史是真的嗎

 慕容復要恢復的大燕國有多奇葩

極簡中國游牧民族史

古代一兩銀子值多少錢

國外歷史書吹水的現象很嚴重

我們為什麼要放棄永生





李鴻章




據《清稗類鈔·外交類》






1、外人譏吾外交




弱國無外交,但是有外交官,這些外交官的遭遇,就像其國家一樣,經常遭外人欺辱和譏諷:你們國家的外交,哪裡是外交,簡直是兒戲。


大清國的外交,便得了個「兒戲外交」的雅號。


英國公使威妥瑪曾對滿清外交官說:「你們的總理衙門大臣,都是些牙牙學語的小兒,擊之則號哭,撫之又驕慣。對待中國外交家最好的辦法,就是左手打一巴掌,右手撫摸一下。」

更有甚者,某為駐日公使的時候,各國公使竟然用手彈他的臉,邊彈邊說:「貴公使真是福人福相啊,這張臉比嬰兒還嫩。」彈完臉又拽其朝珠,說:「貴公使有此奇寶,宜終日玩不釋手,如小兒之得食物也。」


俄國駐華公使更不像話,與大臣往來,每當贈以金錢為禮物時,都要對人說:「今天又投了不少錢,給小兒買饅頭。」






2、改「賠款」為「撫恤」




國際賠款始於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簽訂的《中英江寧條約》(又叫《南京條約》),這也是中國近代史上與外國簽訂的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


根據該條約,滿清除了以洋銀六百萬元「償補鴉片原價」,還得「償補兵費」洋銀一千二百萬元。


之後的咸豐年間中英法之役、光緒年間的中法、甲午中日兩役,以及簽訂於光緒二十七年的《辛丑各國和約》(又叫《辛丑條約》),更是無戰必敗,敗必賠款,尤其是《辛丑各國和約》,創造了賠款四億五千萬兩白銀的世界紀錄,可謂國恥!

既然是國恥,說出去當然不好聽,很沒面子,所以滿清的公私文書中,統統把賠款叫做「撫恤」。


按照詞典的解釋,所謂「撫恤」,指的是「在戰爭中犧牲以及因公犧牲和導致病故的人員,對其家屬支付給一定數額的撫恤金,對其致傷致殘的人員,按期付給一定數額的傷殘撫恤金,同時對傷殘人員和家屬給以精神上的安撫」。


這一改,就把加害者和受害者顛倒過來了,打人的成了受害者,挨打的反而成了兇手。


但人家並不買賬,比如中日甲午之戰,奉命督師的吳大澄在檄文中說之前的賠款是「中國戰勝外夷,撫恤遠人,恩威並用之至意」,《申報》刊登後西方各大報紛紛轉載,英、法領事看到後致書責問:咱們的條約上說得好好的是賠款,你們為毛要肆意侮辱我們?蘇松太道(前身是蘇松道、蘇松常道,清初設兵巡道,管轄蘇州、松江兩府,駐地太倉)急忙復書道歉,對方的怒火才得以平息。





3、軍機大臣膽小誤國




光緒庚子之變,召來外侮,慈禧太后命軍機大臣王某某去東交民巷各國使館解釋,王某某卻怕得要命,竟然抗命不從。

巧的是當天下大雨,幫了他的大忙,第二天見到慈禧後他說,昨天那麼大的雨,沒法去呀,慈禧「默然」。






4、名妓賽金花保全都人




賽金花是當時的名妓,曾經嫁給洪鈞,人們叫她「狀元夫人」。


洪鈞同治七年中狀元,官至兵部左侍郎,1889年至1892年任清廷駐俄、德、奧、荷蘭四國大臣,是當時著名的外交家。


洪鈞奉命出使德國的時候,賽金花與之同往,學得一口德語,洪鈞死後,賽金花重操舊業,輾轉來到京師。


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時,聯軍統領德國人瓦德西久仰賽金花大名,多次召她去伺候他,終於成功,對其情深意厚,言聽計從,賽金花便趁機請他「保護大內,並約束諸將,勿使任意劫掠」,瓦德西從其言,京師不少人得以保全。


滿清最大的「外交成果」,居然是一個妓女創下的!







張之洞




5、庚子和議




光緒庚子和議,皇上以奕劻、李鴻章為全權大臣,又令外省督撫對議和條款的利弊進行討論,然後上奏。


李鴻章主張談判時應採取以下原則:可以答應的事情慨然許之,不能答應的斷然拒絕,不要在文字上進行辯駁,而張之洞卻相反,喜歡在文字上爭論得失。


李鴻章嘆了口氣說:「沒想到這位做官幾十年,仍是書生之見。」


老王:張之洞當時搞實業,中外給他的企業一個外號:張之皆洞。








6、去酒果




光緒二十三年,李鴻章以兩廣總督入總理各國事務衙門。


當時的慣例是,外國公使一來,總署就用酒果款待,不管一天來多少次,每次都這樣,李鴻章到來之後,讓人把酒果收起來,說:「外賓第一次來可以這樣,再來就沒門了。」


各種公使都不高興,但也沒人敢說什麼。






7、京師使館界內之防疫




宣統二、三年之交,東三省暴發鼠疫,疫情蔓延到天津、塘沽一帶,差點殃及京師,有關部門採取有力措施,取得了預防、撲滅的好成績,卻是在旅華外國人強迫之下做到的。


一天,奧國公使到外交部門談事情,談完後提到防疫問題,說:「如果北京有傳染,我們打算斷絕使館與外界的交通,屆時請你們就近設個電報分局,好方便與外面聯絡。」


奧國公使僅僅是個假設,並未加以敦促,外交部門卻像接到了聖旨,立馬讓郵政部門照辦,還說什麼「限三日竣工,事關交涉,切勿遲誤,致干未便」。


郵政部門不敢怠慢,立馬令電報局照辦,電報局當天就派人到使館界內選址。


不料東交民巷屁大點地方,怎麼也租不到房子。


眼看期限只剩一天了,外交部門、郵政部門的電話像催命一般不停地催,派去選址的局員急了,徑直拿著公文去見奧國公使,告訴對方實在在這麼短時間內辦不成,奧國公使啞然失笑:「我不過隨便說說罷了,你們何必這麼急?到時候真有必要,再與貴局接洽不遲。」


和咱們現在很多公司辦事規則差不多。






8、文祥與外使議覲見禮節




同治朝,有六個外國公使請求覲見,總理衙門大臣文祥與其商議覲見的禮節,雙方分歧很大,以至於發生了擲碎茶杯這樣的事。


原來外國公使想佩刀覲見,還想帶多名隨從,文祥一概不答應。


沒想到正式覲見時,諸公使竟然帶了不少人,文祥毫不含糊截留數人,到紫光閣時僅剩翻譯一個隨從。






9、唐景星折英使威妥瑪




香山人唐景星(唐廷樞),洋務運動代表人物之一,非常熟悉歐洲的情況,同治初奉旨在總理衙門行走。


大臣們都不懂如何與歐洲人打交道,歐洲使節盛氣相凌時只能縮著脖子,你看我我看你,屁都不敢放一個,導致外國人更加盛氣凌人。


有一次,駐華英國公使威妥瑪爭一件事的時候未能佔到上風,竟然拍了桌子,聲音也很大,唐景星忽然站起來,舉起拳頭朝他一揚:「威妥瑪,你憑什麼如此囂張!」


居然有人敢懟他,威妥瑪愣了一下,怒道:「你怎麼如此無禮,竟敢直呼我名!」


唐景星差點揍他:「這是什麼地方,你竟敢拍桌子,我憑什麼要對你客氣!」


平時囂張至極的威妥瑪一聽這話,居然再也不吭一聲。


後來有人問唐景星為什麼敢得罪大使,唐景星回答說:「我在歐洲呆的時間不短,對那裡的規矩很熟悉,在公堂拍桌子是很嚴重的行為,所以他理虧,不敢對我怎麼樣。」


然而,大臣們怕他給他們惹事,找個借口把他趕出了總理衙門。










10、李鴻章懟孫子




光緒二十三年,李鴻章在總理衙門,法國公使名叫施阿蘭,為人極其狡詐。


有一天,施阿蘭拜會李鴻章,李突然問對方几歲了,西方人不喜歡有人打聽年齡,因為這很不禮貌,但是懾於李鴻章的威望,施阿蘭又不能不答。


施阿蘭回答後,李鴻章笑著說:「你好年輕哦,和我的孫子同年。你可知道,我在巴黎的時候,曾與你祖先無話不談,甚是投機,幾天幾夜也說不完嗎?」


施阿蘭頓時坐立不安,極不自然。




 


11、萊陽中德之交涉




光緒二十七年春,山東萊陽教民唐賓慶,企圖利用其父耶穌教教徒的身份敲詐勒索,勾結洋工程師哈司台致函縣衙,聲稱他家遭大刀會匪徒盜竊,叫縣衙賠款。


縣令給那個洋工程師回信,大意是說,萊陽上年並無什麼大刀會匪,該教民家被竊,按例應該報案,有關部門自然會處理,「無賠贓明文」,請貴工程師不要摻和。


唐賓慶一計不成又生一計,請德國教士盧威廉「函乞償恤」。


為了達到卑鄙的目的,唐賓慶污指縣民李某為竊賊,還把他抓來,扭送到縣衙,教唆李某污衊修洛五等人為賊,企圖盡量多地勒索錢財。


縣令察其意圖,對唐賓慶一頓痛斥,並致函盧威廉,責令他「查明賓慶恣縱不法各節,照約應由中國官長自行嚴辦」,盧威廉再也不敢幹涉。 






12、李鴻章主與日和




光緒甲午之戰後,李鴻章主持與日本議和,宴會時伊藤博文口佔一聯:「內無相,外無將,不得已玉帛相將」,請李鴻章對下聯。


李鴻章明白這個小日本在諷刺自己,想懟回去,一時之間又沒靈感,回去後對隨從說起此事,隨從們皆「默然」。


其中有個浙江人,雖然有才,但一直未能受到李鴻章的重用,此時此刻,當其他人都拿伊藤博文的上聯無計可施的時候,他脫口而出對出了下聯:「天難度,地難量,這才是帝王度量。」


李鴻章嘆息一聲,連連叫好。






13、李鴻章不踏日本領土




馬關議約之後,李鴻章出使俄國。取道日本易船的時候,日本人為他準備了行館,李鴻章不但不給面子,還以舢板為日本舟而拒絕乘坐,令人在兩船之間架了個「飛梁」,他從飛樑上走過去。






14、德宗聯日




光緒二十四年夏,黃遵憲奉命出使日本,總署撰寫的國書,卻讓光緒很不滿意,他拿過筆來,親自在「大日本帝國皇帝」前面,加上「同洲同種同文最親愛」九個字,其他地方也改動不少,讓人看了渾身起雞皮疙瘩。






15、洪秀全亦知外交




咸豐、同治間,洪秀全佔了南京。


一天,江山忽然駛來一艘汽船,太平軍以為是官軍,正打算用炮轟它,船主急忙升起白旗。


太平軍中有人曾去過香港,懂得點旗語,於是乘小艇到汽船,問其來意。船主回答道:「我國不少商人云集上海,南京被貴軍佔領,我們擔心貴軍逼近對我們不利,此來只是想求個保護。」那個士兵報告楊秀清後,楊秀清又報告了洪秀全。


洪秀全派人把船主叫來,陪他參觀他的軍隊,對他說:「彼此通商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你們別再把洋煙弄到中國來,除了這個,其他一切貿易都不受限制。」


後來,洪秀全還派洪仁軒出使過美國,在美國逗留兩年之久,回來後還寫了一本名叫《使美日記》的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教師王漢周 的精彩文章:

失足落井沒想到從天而降一具女屍 這個和尚真是有嘴說不清
中國奧運之父 他不但是周恩來的老師 還是張學良的偶像

TAG:歷史教師王漢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