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山西省晉中市榆次區,地名始於戰國,地名來歷有四種說法

山西省晉中市榆次區,地名始於戰國,地名來歷有四種說法

榆次(Yuci),古稱「魏榆」,位於山西中部的太原盆地,面積1328平方千米,總人口91萬。榆次是山西省綜合指標十強縣市、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全國文化先進區、中國晉商文化之鄉。

一、歷史沿革

1、戰國屬趙,稱榆次。《左傳》昭公八年(前534年):「石言於晉魏榆。服虔云:魏,邑也;榆,州里名。」

2、秦置榆次縣,屬太原郡。東漢、魏、晉因之。

3、北魏太平真君九年(448年)併入晉陽縣,景明元年(500年)復置榆次縣,北齊廢。

4、北齊移中都縣治此。隋開皇十年(590年)改為榆次縣。唐屬并州,開元中以後屬太原府。

5、北宋太平興國四年(979年)置并州於榆次;七年遷州治於唐明鎮(今太原市),榆次為并州屬縣。嘉祐四年(1059年)後屬太原府。元屬太原路,後屬冀寧路。明、清屬太原府。

6、1914年屬冀寧道,1927年直屬山西省。

7、1954年建榆次市,屬榆次專區。1958年撤銷榆次縣,與壽陽縣同併入榆次市,屬晉中專區。1963年榆次市改縣。1967年屬晉中地區。1971年復析設榆次市。1983年榆次縣併入榆次市,由晉中地區代管。1999年晉中地區和縣級榆次市撤銷,改設地級晉中市;原縣級榆次市改置榆次區。

二、地名來歷

榆次的地名來源,說法有四:

1、《山西大觀》、《榆次縣誌》記載:上古帝(實為部落長)榆罔憑太行以居冀州,其後代建立榆州國,後亡於西周末。《周書》云:孤而無使,曲沃(國)伐之。榆州既亡,其社存焉(今榆社境內有社城),古謂之榆社,榆次和榆社土地「相次接屬」,故名榆次。

2、據《九州地理》云:太原、上黨間,其地上(上空)值(正遇)天榆(天榆星),故有榆社、榆次之稱。

3、據《辭海》載:榆次在陽曲東南,其地有榆次山,榆次是因山而得名。現在榆次境內無榆次山名,疑古代有之,有待進一步考證。

4、據傳,榆次境內古代植榆樹多,質優。《辭海》註:古代北方邊塞植榆,故稱邊塞為「榆塞」。地處「邊塞」的榆次以榆樹多為特徵,故稱榆(樹)次(處所),意思為「優質榆樹多的地方」。傳說的「榆林城」在今修文鎮東長壽西南,現在榆次莊子鄉境內還有「榆城坪」地名,榆次名稱由來與此有關。

三、風景名勝

1、榆次老城。榆次老城是隋開皇二年(公元582年),在漢城舊址上修築起來的,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榆次老城集古民居、古城牆、古縣衙、古寺院、古街道、古商鋪等人文景觀和山、水、林、泉、瀑等自然景色為一體,融晉商文化、民族文化、黃河文化、三晉文化、都市文化於一爐。

2、常家莊園。常家莊園位於山西省晉中市榆次區西南東陽鎮車輞村,距榆次17.5公里。車輞由四個小自然村組成,四寨中心建一大寺,與四寨相距各半華里,形成一個車輻狀,故名「車輞」。經之後近二百年的完善,建成百餘處房屋四千餘間,樓房五十餘幢,佔地六十萬平方米。院內樓廳台閣,雕樑畫棟,精緻恢宏,蔚為壯觀。

3、後溝古村。榆次後溝古村位於晉中市榆次區東趙鄉,最高海拔974米,最低海拔907米,相對高差67米,形成了後溝村溝、坡、垣、灘縱橫交錯的獨特地貌。後溝村古建星羅棋布,神廟系統相當完善。關帝廟、文昌閣、真武廟、三官廟、魁星樓、觀音堂、菩薩殿、山神廟、河神廟、五道廟等18座神廟和1座祠堂依風水而建,按方位而立,將佛教、道教、儒教盡收囊中。

4、烏金山森林公園。位於太原、榆次、壽陽三縣市區交界處,太行山余脈的罕山之陽,總面積5.5萬畝,森林面積3.1萬畝,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

5、榆次烏金山歡樂谷,又名烏金山狂歡谷主題公園,是國家AAAA級景區,山西第一個主題公園,華北最大的歡樂谷。烏金山狂歡谷中國唯一森林中的歡樂谷,由8大主題24個遊樂項目組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文大觀 的精彩文章:

山西省代縣,千年古縣,古迹景點眾多,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秦皇島市撫寧區,唐朝建縣,南戴河是與北戴河齊名的避暑聖地

TAG:人文大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