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孩子滿月要剃頭,胎髮不能亂丟,怎麼處理最好?
原標題:古代孩子滿月要剃頭,胎髮不能亂丟,怎麼處理最好?
生育禮俗一般包括添喜、報喜、三朝禮、送粥米、滿月、做百日等,各地又在細節上各有不同。
上篇講到「送粥米」,下面再接著來看看古代山東是如何給嬰兒過滿月的。
還是以《醒世姻緣傳》為例。人人愛讀小說,就是因為寫的都是生活。
【本號沒有高大上,只有關乎生活的歷史,歡迎關注、留言、轉發】
滿月,顧名思義,就是指嬰兒降生一個月。一般人家在這天要「做滿月」,也有稱之為「過滿月」。
祝賀母子平安,謂之「彌月之喜」。
這一天可不一般,主家必須廣泛宴請賓客,親友們則要準備賀禮,大多為饅頭、點心、衣物之類。
很多地區會在滿月這天給嬰兒第一次理髮,俗稱「鉸頭」或「剃頭」,而且會有一定的儀式:
「滿月剃頭儀式在舊式禮俗中比較隆重,主要由外祖母家贈禮,布置禮堂,請全福人抱嬰兒坐中間,由剃頭匠人剃胎髮,胎髮多收藏起來或用絲絡裝起來掛在床頭,剃頭後嬰兒穿上新衣,親友贈禮聚餐,剃頭匠人得供桌上所有供品。」(《中國民俗學》)
當然,滿月這天對於產婦來說也很重要,終於可以告別充滿禁忌、如同坐牢的「坐月子」時光,進入到正常的生活狀態。
下面來看看《醒世姻緣傳》的描述。
第二十一回描寫了晃梁滿月的情形:
「瞬眼之間,過了年,忙著孩子的滿月,也沒理論甚麼燈節。十六日,春鶯起來梳洗,出了暗房。
晃夫人也早早梳洗完備,在天地上燒了紙,又在家廟裡祭祀,春鶯也跟在後面磕頭,方才一家大小人口都與晃夫人道了喜。
春鶯先與晃夫人叩了頭,晃夫人分付家下眾人都稱呼春鶯為沈姨,因他原是沈裁的女兒,所以稱他娘家的本姓又與小娃娃起了個乳名叫做小和尚。
吃過了早飯,可可的那十六日是個上好的吉日,煞貢、八專、明堂、黃道、天貴、鳳輦,都在這一日裡邊,正正的一個剃頭的日子,又甚是晴明和暖,就喚了一個平日長剃頭的主顧來與小和尚剃胎頭。
先賞了五百文銅錢,一個首帕,一條大花手巾,剃完了頭,又管待他的酒飯。漸次先是那些族裡的婆娘們,又是眾親戚的女眷,都送了禮來與小和尚滿月。」
一出滿月,產婦便可結束月子生活,因此春鶯終於可以出得暗房。由於春鶯是晃老爺收房之妾,所以地位較低,娘家人也不受重視,故而春鶯沒有「搬滿月」之事,剃頭亦無春鶯娘家兄弟在場。
山東是孔子故里,受孔府家族制度的影響,也比較重視家族習俗,如年節、祖先忌、誕日或家庭喜慶之日,在家中或祖塋進行簡單的祭祀活動。
其中「廟祭在家廟中舉行」,「家慶通常包括家庭成員的誕生禮,冠禮即成年禮、婚禮、壽禮等項,除此之外,一切為家庭添喜的事,都可以作為家慶。」(《山東省志·民俗志》)
晃梁的出生不是一般的添丁之喜,更重要是避免了晃家財產被晃思才、晃無晏等人瓜分,晃家才不會家破人亡。因此,這次添丁之喜足以看作是晃家的家慶,理應在家廟中祭祀一番。
運營/影子
※古代生孩子為什麼床上鋪一層草?胞衣也要埋起來,不能被狗吃!
TAG:祥說近代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