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尋心之旅:心在身內嗎?一般人都是這麼認為的

尋心之旅:心在身內嗎?一般人都是這麼認為的

發兵討賊,就要知道賊之所在。要明心見性,就要知道心在哪裡。看《楞嚴經》之前,我們都和阿難一樣,都以為我們的心是居在身內的。真是這樣的嗎?

繼續邊讀邊聊《楞嚴經》。

【阿難,我今問汝:「當汝發心,緣於如來三十二相,將何所見?誰為愛樂?】

佛陀問阿難:「當初你發心出家,是起緣於如來的三十二相,那麼,你是拿什麼看見的呢?又是誰愛樂這三十二相呢?」

佛陀開始啟發阿難思考。

【阿難白佛言:「世尊,如是愛樂,用我心目:由目觀見如來勝相,心生愛樂。故我發心。願捨生死。】

阿難說:「世尊,我用心和目,就產生了如是愛樂。眼見如來之殊勝之相,心便產生出愛樂。由此我就發心,願意舍離生死之輪迴。」

阿難所答,乃人之常情也。不過從最後一句話可以看出,阿難想出離生死輪迴,並不是因為對死亡的恐懼,而是對如來殊勝身相的欽慕。

【佛告阿難:「如汝所說,真所愛樂,因於心目。若不識知心目所在,則不能得降伏塵勞。譬如國王,為賊所侵,發兵討除,是兵要當知賊所在。使汝流轉,心目為咎。吾今問汝:唯心與目,今何所在?】

佛陀說:「誠如你所說的,愛樂之真實所在,歸因於心與目。如果不能識知心目的所在之處,就不能得以降伏無休無止的煩惱。就像國王,當國土為賊人所侵擾時,就要發兵討賊,而發兵討賊前,這些兵應當要知道賊的所在之處。同樣的,既然使阿難你生死流轉的,是心和目的咎失,那麼,我現在問你,這個心與目,現在在何處呢?」

塵勞:無休無止的煩惱。塵:煩惱;勞:不住、不止息。

【阿難白佛言:「世尊,一切世間十種異生,同將識心居在身內。縱觀如來青蓮華眼,亦在佛面。我今觀此浮根四塵,只在我面。如是識心。實居身內。】

阿難回答說:「一切世間的十類眾生,都是將識心居在身內的。縱然是觀察如來的青蓮華眼,也是在佛面上啊。我這個由四塵組成的眼根,只可能在我的面上;而我的識心,確實是居在我身內的啊。」

十種異生:由於眾生業報不同,形體各有差別,故而劃分為十二類眾生。這裡去掉了無色眾生和無想眾生。因為這兩類眾生沒有心或目。

青蓮華眼:指如來的眼睛,如青蓮華一樣,清凈無染,智慧圓滿。

浮根四塵:眼睛浮於面上,由四塵所組成。四塵是色、香、味、觸的總稱。

【佛告阿難:汝今現坐如來講堂,觀祇陀林,今何所在?】

佛陀又問阿難:「你現在坐在如來講堂里,如果要觀祇陀林,現在它們在哪裡呢?」

祇陀林:祇桓精舍又叫祇樹給孤獨園。該園由給孤獨長者黃金鋪地買下供養佛陀,園內之樹木花草由祇陀太子供養。

【世尊,此大重閣清凈講堂,在給孤園,今祇陀林實在堂外。】

阿難說:「這個大重閣清凈講堂,是在祇樹給孤獨園內。祇陀林就在講堂的外面。

【阿難,汝今堂中先何所見?】

佛陀又問:「阿難,你現在在講堂中,先看到什麼呢?」

【世尊,我在堂中,先見如來,次觀大眾,如是外望,方矚林園。】

阿難回答說:「世尊,我在講堂中,先看到如來,其次看到大眾,然後,向這樣往外面望去,可以看到樹林和園中景色。」

【阿難,汝矚林園,因何有見?】

佛陀又問:「阿難,你遠矚樹林和園中景色,因為什麼才能看見呢?」

【世尊,此大講堂,戶牖開豁,故我在堂得遠瞻見。】

阿難回答說:「世尊,這個大講堂的門和窗都是敞開著的,因此我在講堂內,就能看到遠處的景色。」

【佛告阿難:如汝所言,身在講堂,戶牖開豁,遠矚林園。亦有眾生在此堂中,不見如來。見堂外者?】

佛陀對阿難說:「像你這麼說,身在講堂之中,因為門窗敞開,能夠看到遠處的樹林和園中景色。那麼,有沒有這樣的眾生,身在講堂內,看不見如來,只能見到講堂外的景色呢?」用現在的話說,佛陀開始挖坑了。

【阿難答言:世尊,在堂不見如來,能見林泉。無有是處。】

阿難很乾脆的說:「世尊,在講堂看不見如來,卻能看見外面的樹林和泉水,是沒有這種道理的。」

【阿難,汝亦如是!汝之心靈,一切明了。若汝現前,所明了心,實在身內,爾時先合了知內身。頗有眾生,先見身中,後觀外物。縱不能見心肝脾胃,爪生髮長,筋轉脈搖,誠合明了,如何不知?必不內知,云何知外?是故應知,汝言覺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內。無有是處。】

佛陀說:「阿難,你就是這樣的人啊!你的心有靈覺,一切都能明了。如果你現前這個明了的心,確實是住在身內的話,就應該先明了知曉身內的一切。那麼,有很多眾生,都應該先看見身中之物,然後才看到身外之物。縱然不能以眼睛看見心肝脾胃,指甲、頭髮的生長以及筋脈的轉搖等等,確也合當明了於心,如何能沒有內知呢?如果沒有內知,又如何知道外物呢?因此你應當知道,你說的覺了能知的心,住在身內,是沒有這個道理的。」

這句話當然是對阿難的肉眼講的。如果是面對神通第一的目犍連和天眼第一的阿那律,佛陀就不會這麼講了,因為他們能看見身體內部,透視對於他們而言是小case啦。

這裡回顧一下關於心在身內的辯論,共分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

佛問:以什麼而見,以誰為愛樂?

阿難答:以目而見,故心為愛樂。

第二部分

佛問:目在哪裡,心在哪裡?

阿難答:目在面上,心在身內。

第三部分

佛問:如來講堂內,先見什麼,後見什麼?

阿難答:先見如來、次觀大眾,後見堂外林園

佛說:若心在身內,則應當先見身內心肝脾胃、筋脈等,為何你不知呢?

如此,破了阿難「心在身內」之見。既然如此,那麼,心在哪兒呢?且聽下回分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經典讀說 的精彩文章:

TAG:經典讀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