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因為一頓餃子吵架的父母,根本沒注意身後的孩子發生了什麼

因為一頓餃子吵架的父母,根本沒注意身後的孩子發生了什麼

周末,朋友小娟喊我們一家過去吃餃子。

她弄了兩種餡:一種是胡蘿蔔和肉的,留著給孩子們;還有一種是酸菜和牛肉的,用來給大人們吃。

等到她老公值班回來,看見餃子餡,就隨口問一句:「啥餡的?」

聽完小娟的介紹,他嘆了一口氣說:「還是喜歡我們老家的餃子啊,素菜的,但是餡兒特別豐富,有粉絲、雞蛋,蔥姜蒜、豆腐、油渣兒和韭菜,比這種好吃多了。」

聽老公這麼一說,小娟不樂意了,說:「你喜歡吃,你自己做。」

小娟老公趕緊解釋說,自己有口無心地說了一句,讓小娟不要放在心上,洗了手,趕緊來幫忙。

可是,小娟不依不饒,說自己辛苦大半天了,就得到他這麼一句話。

小娟和老公是兩個地方的人,一個故鄉在中國南邊,一個故鄉在中國北邊。據說,因為這些吃喝拉撒的問題,還有各種風俗習慣,兩個人一直爭論不休。

小娟的分貝挺高,我擔心嚇著孩子,就勸小娟注意一些,她不以為然地說:「我們家孩子都習慣了,我倆經常這樣爭論。」

小娟的女兒正在和言寶搭積木,我往那邊瞅了一眼,正好發現她也朝我們這邊看,我對她笑了一下,她卻心事重重地低下了頭。

不一會,言寶過來告狀,說妹妹推翻了他們搭的積木。我走過去,了解一下情況,小娟的女兒振振有詞地說:「我都說了,這一塊是窗戶,應該放在上面,他非得放在下面,不聽話,就不搭了。」

小娟五歲的女兒,急赤白臉地說著,她這個模樣和小娟特別相似。

小娟說,和她老公爭論,孩子已經習慣了,不會害怕。可是,她卻不知道,自己的一言一行,已經被孩子學到了。

02

父母當著孩子面爭執,是最危險的教養方式之一。

對於孩子來說,父母在他們面前都享有很高的權威。

如果這些「權威」的意見導向是一致的,孩子就比較容易接受。

如果他們之間有矛盾和爭執,作為不完全明辨是非的孩子,他們會無所適從,會傾向於保護他們的一方,而「有原則」的家長會不被孩子喜歡和接納,繼而可能導致家庭的「分裂」。

而很多家長認為,當著孩子面前,互相爭執和爭辯,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卻不知道會給孩子帶來什麼影響。

當家長像演說家一樣,各持己見表達自己觀點和立場的時候,孩子的心裡都經歷了什麼呢?

缺乏安全感

當父母之間有激烈的爭執的時候,有的孩子會大哭大叫,這就是一種不安全的體現。

孩子感覺到無助和驚訝,看見爸爸媽媽爭辯,足以讓孩子嚴重缺少安全感,要知道孩子的內心是很柔軟和脆弱的。

據統計,80%的恐婚族,在小時候,都會經歷父母爭執或者是吵架的場面,這可能讓他們對婚姻絕望,乃至恐懼,這就是一種安全感的缺失。

易怒和易躁

孩子經常接觸父母爭執的場面,時間久了,就會模仿他們說話的口氣和方式,這種「學習」甚至也孩子性情大變。

就如小娟的女兒,她經常看到爸媽因為一些小事去爭辯,她也學會了。別人不認可自己想法的時候,她很不高興,為了讓別人認為自己是對的,不惜「毀了」一起搭建的「房子」。

小娟也說自己女兒變了,以前一個很乖的孩子,現在在幼兒園動不動就和別人鬧彆扭。

其實,小娟的女兒就是耳濡目染,受了父母行為的影響,因為看到自己爸爸媽媽也這樣,她就認為這種行為是對的。

自我否定

不官父母是因為什麼原因,發生了爭執,孩子卻都有一個心理:是不是因為我不夠好,所以爸爸媽媽才會這樣。

於是,他就會努力讓自己在父母面前,變得小心翼翼,努力呈現出最好的狀態,以博得父母的歡心,以為這樣父母心情就會好一些,爭執的機會也就小一些。

丫頭五歲的時候,有一次因為回誰家過年,我和老公發生了爭執。

我的理由很簡單,公婆有小叔子一家陪著過年,我們可以回去陪我爸媽,以免他們孤單。

老公呢,拿出一套他們家的風俗,結婚了女人不能回父母家過年。我覺得在親情面前,一些風俗顯得太沒有人情味了。

關於這個我倆爭論了很久。後來,老公一個朋友喊他有事,他就出去了。

睡覺的時候,丫頭摟著我說:「媽媽,是不是因為我今天上幼兒園遲到了,所以你們不高興了。」

八竿子打不著的事情,孩子卻就會往自己身上攬。

我告訴她,爸爸媽媽在商量一些事,但是,我們都沒有生氣,爸爸出去是因為有事,晚一點就會回來,明天一睜眼你就可以看到他。

03

對於一個家庭來說,夫妻兩人難免有意見不合的時候,但是,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語氣,還有孩子的承受能力。

電影《一場別離》里的一對夫妻,因為移居的事情發生了爭執:

爸爸不想移居,因為自己想留下來照顧自己老年痴呆的爸爸;媽媽卻為了給孩子更好的教育,有移居的想法,而且,做好了一切的準備。

兩個人都想說服對方,認可自己的觀點,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

每當這個時候,爸爸都會支開女兒,讓她待在另外一個房間。

這種做法很贊,不讓孩子親臨父母爭執的場面,也是避免孩子遭受「傷害」的最直接的一個辦法。

如果這種場面孩子無法避免,那麼家長在爭執的時候,一定要好好溝通和交流,避免一些雷區,比如互相詆毀、取笑對方、以離婚為由要挾,甚至是動手,或者扔東西。

因為這些「雷區」場景,會給孩子心裡帶來很大的傷害,會導致孩子性格內向,或者是有暴力傾向,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

在爭執過後,家長一定要做一件事,就是找一個合適的時間,和孩子交流,告訴他爸爸媽媽因為意見不同意,所以才會有爭執。但是,爸爸媽媽是相愛的,而且,也是愛著他的。

常聽說,孩子的某些性格或者行為是遺傳的。卻不知道,和諧的夫妻關係、和睦的家庭氛圍就是給一個孩子最好的遺傳基因。

所以,父母彼此搞好關係,是對孩子最好的愛。

04

在生活中,為人父母的夫妻,如何去做到「相親相愛」呢?

首先,就是多溝通。

如果彼此有什麼不開心的,不要瞞著和壓抑,儘快找一個時間,以一個對方能接受的方式說出來,說出來自己的不滿,不等於抱怨。

溝通是理解的必要條件。

其次,有界限感。

夫妻之間,也需要界限感,如果有了界限感,你不會一味認為,對方應該為你做什麼,或者是自己心安理得享受對方的付出。

相反,你會心存感激,或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

所以,界限感不是拉開夫妻之間的距離,而是增加親密感的一種方式。

最後,多擁抱。

心理學家說,夫妻間,用擁抱代替說話,會避免很多問題。

所以,多在孩子面前擁抱,開口多說一些有關愛的話。

如果真的有什麼意見不同,那麼盡量不要當著孩子的面。

當你滔滔不絕,心中唯有一個信念——「我是對的」時,你已經輸了。

因為不管誰贏了,你們都輸在了給孩子最好的教育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劉文推 的精彩文章:

TAG:劉文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