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唐小芳散文《回憶祖母》

唐小芳散文《回憶祖母》

作者簡介:唐小芳,瑤族,廣東連山人。連山作家協會會員,曾在《清遠日報》《清遠作家》《韶關日報》《中國鄉土詩人》《嶺南詩歌》《五月詩箋》《鹿鳴》等報刊發表作品,現任教於連山佛山希望小學。

回憶祖母

唐小芳

(一)

祖母出生在一個中層資產家庭,自幼聰慧,據說她的父親當時在附近一帶頗有名氣,但是由於受封建思想的影響,重男輕女,祖母沒能上學。祖母出嫁後就是個平平凡凡、地地道道的農村婦女,帶著些典型的封建遺留的思想,那些「三從四德」的思想在祖母看來是必須遵循的。雖然祖母有著許多封建的思想約束,但祖母對我的關愛和教育卻是讓我一生受益。

從我記事起,祖母的樣貌就是長得慈眉善目的,臉上總是帶著慈祥的微笑,也正像她的外貌一樣,祖母一生勤勞、善良、溫柔、賢惠,在村子裡跟誰都很合得來。我是跟著祖母長大的。我小時候,總是跟在祖母身邊,上山砍柴,下地種菜,田裡干農活……都跟著她。從勞動中我不僅學會了勤勞,還學到了很多知識及做人的道理,如什麼時候該種什麼菜,什麼季節有什麼農活等等。其中,最令我難忘的是祖母對我的教導。

記得有一次,我和祖母去摘菜。我們家的菜地連著別人家的,中間沒做任何隔欄,只有一條地溝就是界線了。來到菜地,看到我家的茄子、辣椒真不少,一個個白色的茄子像一串串白色的小長吊燈,掛在茄子樹上,隨風搖動著它笨重的身體。紅的、青中帶白的辣椒像一個個小燈籠,也在迎風搖晃,那樣子可喜人了,讓人捨不得把他們摘下來。看著我跟祖母的這些勞動成果,心裡美滋滋的。祖母在摘菜,我則在菜地里一邊哼著小歌曲,一邊蹦蹦跳跳地走過這邊,跳過那壟。當我跳過和鄰家只有一溝之隔的鄰家菜地時,看到鄰家菜地的茄子、辣椒長得也很好,很多。突然,我的眼睛一亮,看見了一些跟我家的茄子不一樣的茄子,他們是紫色的,一個個像紫色的小彩棒,真美呀!比我家的好看多了。

可能是看慣了白色的茄子,第一次看見不一樣的茄子,我很興奮,大聲地嚷起來:「呀,奶奶!快看!他們家的茄子好好看啊!跟我們的不同的。」

祖母聽到我的叫聲,仍舊摘著她的菜,不以為然地說:「我知道,我們家沒種那種茄子。」

「哦」。我有點失望地回頭繼續看著這些可愛的茄子。

看著看著,我情不自禁地伸手去摘,還沒摘下,耳邊就響起祖母少見的嚴厲喝聲:「別動!那是人家的,不能摘!」

我愕然回頭望著祖母,平時慈祥可親的祖母這時的臉上變得難見的嚴肅。她用慣有的慈愛的聲音對我說:「筱兒,那裡是人家的菜地,是人家的菜,不是我們自家種的,不能隨便摘哦。」

然後,祖母就跟我講了一個從小偷菜,長大偷錢的故事。當時我不知道是祖母編的還是真的,反正聽了之後,我明白了祖母說的「小時偷針,長大偷金」,「做賊因為偷茄子,賭錢因為贏錢起」的一些農諺教導。我深深地佩服,祖母怎麼懂得那麼多,也正是因為祖母的教導,使我明白了做人要清清白白,要靠自己的勞動得來才高興,不能不勞而獲的道理,也是祖母的教導,使我一生也正是沿著這樣的人生要求走得端端正正。

(二)

祖母不但在平時勞動中教我許多做人的道理,就是在飯桌上也不忘給我立下很多的規矩,教我怎麼做人。

小時候,家裡來客人的時候,我是既歡喜又難為情。歡喜的是可以有菜加了,難為情的是要「履行」祖母教我的那些「規矩」。家裡來了客人,祖母讓我起身迎客,先是給客人讓座倒茶,倒茶給客人還要雙手奉上,還要叫客人「XX請喝茶」,這些讓我怪難為情的,更讓我感到難為情的是,到了吃飯時,客人添飯時要給客人裝飯,吃飽了還要叫客人「慢慢吃」。有時客人跟大人們講話講得起勁聽不到還得繼續說好幾聲,真難為情啊!可是,如果我不說,偷偷地把碗放下就溜開,祖母是絕對不允許的,說這樣是對客人的不尊敬。有時知道有客人來,怕給客人端茶讓座,我故意很遲才回家,但是如果是這樣也逃不脫要向客人問好打招呼的。

有時在吃飯,吃到我很喜歡吃的菜,我的嘴巴不經意地發出「嘖嘖」的響聲,連說「好吃,好吃。」並伴著搖頭晃腦的動作,祖母就會拿出「吃飯桌上教子女」的態勢,教我「飯不言,寢不語」的道理。說吃飯不能滔滔不絕地講話,也不能手不拿碗,更不能隨便搖動身體……說是「手不拿碗乞丐命」,「吃飯搖身福氣薄」等等,我都聽不明白,但也要聽。如果吃飯拿著碗到外面吃或是坐在門墩(我們鄉下的大門口,一般兩邊都各有一個石頭墩)吃,祖母更是不許的。我有時候看到別家的孩子都可以,而且可以邊吃邊跟人聊天,吃得很開心,我就蠢蠢欲動,很想也像他們一樣。我就問:「為什麼他們可以我不可以?」祖母就說,你是女孩子,要懂得規矩,要矜持,要像大家閨秀的樣子,不能跟男孩子似的粗魯。我只能聽從教導,不敢隨便「造次」。祖母還給我立下許多規矩,那些「在家從父,出嫁從夫」, 「上屋教仔下屋精(意思是看到或是聽到別人家教育自己的孩子時,就要想一想自己有沒有同樣的錯誤或缺點,有的話就跟著改正,沒有就引以為戒)」的順口語,我現在還能說出好多。

祖母是絕對不允許我們浪費糧食的。她說浪費糧食是有罪的,要是在飯桌上掉下一粒米飯,祖母也要我撿起來放進碗里吃掉,吃完飯不許碗中有飯粒,說如果吃不幹凈長大了就會在臉上長麻子,不漂亮。小時候我不明白這是祖母為了要我珍惜糧食而騙我的話,我怕長得不漂亮,所以就信以為真,一點也不敢馬虎,總是認認真真的不敢隨便糟蹋浪費糧食,直到今天。這就是我的祖母,有著封建思想的執著,也有著她對認為對的道理的固執。

(三)

雖然祖母在日常生活中的東西懂得很多,但一些有時代前進步伐的先進的東西她卻一點也不懂,以致鬧出了許多笑話。

記得那是我讀四五年級的時候吧,我叔叔家裡買了一台收音機。那時候,我們還很窮,沒見過什麼收音機、電視機之類的家電,叔叔是我們村裡第一個買了收音機的人。那時叔叔跟祖母剛分家不久,我是住在叔叔家的樓上的。我可喜歡聽收音機了,不管是歌曲還是裡面播放的新聞或是其他,只要能聽得清楚的都喜歡聽,天天一放學或吃完晚飯就跑到叔叔家裡聽,有很多時候放唱片唱歌,自己也跟著唱,所以那時候我就能唱很多村裡的同齡人不會唱的歌曲。祖母原來不聽,後來終於忍不住了,有時也在旁邊聽一小會兒,但很快就會走了。有時我為了聽收音機,做家務未免就馬虎了。祖母就會說我:「筱呀,都叫你不要總是去聽那什麼機了,那個東西會招魂的。你看,你現在就被它招得不會做工了。以後別聽了,那裡面都是些鬼兒鬼碎(妖魔鬼怪),把你的魂給勾去了。」一次我發燒了,祖母硬是說我是被收音機裡面的鬼怪給招了魂了,才會發燒的,要叔叔把收音機收起來不讓我聽,搞得我哭笑不得。我把祖母的話講給叔叔們聽,他們笑得直不起腰來,可是祖母卻是一本正經的說是真的。可我後來還是不聽祖母的話,還是繼續聽。現在每每講起還是忍不住笑。

後來,我開始當代課老師了。我領第一次的工資剛好夠買一輛自行車,於是我就買了一台鳳凰牌自行車。那時候,有一台自行車也是一件很自豪的事了。我就經常騎著去永和墟趕集,祖母每次都會不放心地,不停地叮囑我小心些,我走了很遠了還伸長脖子看。有時我不耐煩了就說她啰嗦,祖母就會跟我說:「你們現在這些人哪……嘖嘖……你也不看看那車這麼小,會撐得住嗎?安全嗎?」我就不理她照樣騎,而且還故意在她看得到時騎快些,嚇得祖母一個勁地在那叫「慢點!慢點!菩薩保佑,千萬別摔著嘍。」一次,我叫祖母坐我的自行車後面帶她去趕集,「不行,不行!」祖母連連搖頭,擺手說:「這車這麼小的兩個圈圈,一個人都難承,哪能承住兩個人呢,怕是我坐上去都把它給壓扁了。」我們聽了哄然大笑,祖母卻不以為然,絕對不坐。後來我們在村裡的曬穀場上搭人(自行車後坐一個人)騎得飛快,祖母站在那裡目瞪口呆的看了大半天,然後搖搖頭自言自語的不知說了些什麼,走了。後來祖母對我坐自行車就沒有那麼緊張了。

還有一次,我們村裡開始建水電站,那些大勾車、大推車開進來了,村裡的老人都沒見過,大家都圍過來看,祖母也跟著來看。看著那些推車、勾車在推泥土,勾泥土,一車一車的大卡車很快就把河道清理成一條很深的大水圳了。祖母看了幾次,每次都看得眼直直的,回家就搖著頭不停地說:「你不知道,好厲害的!現在這是怎麼搞的,這麼能幹的東西,就是那隻大手啊(她怕我不懂加上這句),一下就能車(拉)很多!」

這就是我的祖母,一個平凡地道的農村婦女,一個有著自己的想法而又帶著點封建思想的老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連山壯瑤文化 的精彩文章:

TAG:連山壯瑤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