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戒本經》(7):四重戒(5)四、謗亂正法戒
《菩薩戒本經》(7):
四重戒(5)四、謗亂正法戒
文 / 觀諸法如
慈氏菩薩說?北涼天竺三藏法師曇無讖於姑臧譯
丁四、謗亂正法戒
若菩薩謗菩薩藏,說相似法,熾然建立於相似法,若心自解,或從他受,是名第四波羅夷處法。
這是第四條「謗亂正法戒」。謗正法、亂正法,有這兩個意思。
發了無上菩提心,受了菩薩戒的人,並且精神正常,謗菩薩藏,他毀謗大乘佛教,佛法有經、律、論三藏,也有說是二藏:一、聲聞藏,二、菩薩藏,也就是小乘佛法,大乘佛法這兩部份,有的對於大乘佛法加以破壞,大乘佛法裡面包括小乘佛法在內,謗毀佛教,這裡不是這個樣子,而是以說相似法,乃是以說出與佛法相似的一種法,就是容易混淆,使得大家認為這也是佛法。
佛說的正法,我們學習、修行,我們能夠得聖道;與正法相似的,不是正法,我們若學習、若修行,是不能得聖道,還能夠增長邪知邪見,所以這件事在佛法裡面說,是有非常大的過失。
為什麼會有這種情形呢?有一種是外道故意進入佛門來破壞,但有一種是很聰明,也學習經律論,但卻說出一種相似的佛法。但不是佛法,因此把真正的佛法給掩蔽了,這就是在破壞佛法,「熾然建立」,熾然建立於相似法,這熾然就是茂盛的意思。這種人有可能是有福報的人,但卻有點邪智慧,也有可能很有世間上的學問,看佛法的經論也讀了很多,由於他很有福報,又有辯才又有邪智慧,因此說出相似佛法就有很多人相信,因此就搞得很興盛,所以就是熾然。「建立」,原來沒有,現在自創一格,自己發明的,或者自己的不如理作意,或者是有人教授他,他建立這樣的相似佛法,很多人就跟他學習。
「若心自解,或從他受」,乃說這相似法有這兩種不同。「若心自解」,他內心不如理作意,有所領解。這不如理作意也可以這樣說:一、在文字上虛妄分別;二、常常靜坐,有一點禪定功夫,加上一些不如理作意,但學習經論不夠,於是就發出一種邪智慧,與佛法相似,卻又不是佛法,說出這一類的邪法,若心自解,他內心解悟了一些不合道理的事情,有人也感覺他很有修行。
「或從他受」,從其它人那裡學習來的,聽受別人的講解,他就這樣學習並且弘揚,如此說相似法,熾然建立於相似法,就是第四波羅夷處法。一般人說一些話,大家還容易辨別是否邪知邪見,但是若遇到那閉關多年有特別的功夫的人,他說出的道理就容易迷惑人。
《瑜伽師地論》卷第九十九:
云何名為像似正法?
謂略有二種像似正法:一、似教正法;二、似行正法。
若於非法生是法想,顯示非法以為是法,令他於中生正法想,如是法教實故諦故,非是正法,而復像似正法顯現,是故名為似教正法。
若廣為他如是宣說,令他受學亦自修行,妄起法想習諸邪行,而自憍慢稱言我能修是正行,應知是名似行正法。
為廣宣說像似正法,復說中間嗢拖南:曰初1、法等五種,次2、根等諸見,3、非處惡作等,後4、暴惡戒等。
【1、法等五種:】
諸以如來所說法教相似文句,於諸經中安置偽經,於諸律中安置偽律,如是名為:像似正法。
又由增益或損減見,增益虛事損減實事,由此方便於無常等種種義門,廣為他人宣說開示如是如是自他習行,如是亦名像似正法。
又於宣說補特伽羅所有經典,邪取分別說有真實補特伽羅;如是亦名像似正法。
又於種種假有法中,宣說開示為實有性,如是亦名像似正法。
又於遠離一切戲論究竟涅盤,分別為有或為非有,說為有性或非有性,如是亦名像似正法。
【2、根等諸見】
又有一類補特伽羅,作如是說:世尊宣示稱揚讚歎密護根門,由是因緣寧不視色,乃至於法不以意思,而不繫念觀視眾色乃至以意思惟諸法。如是亦名像似正法。
又聞世尊宣示稱嘆「簡靜而住」,便作是言:寧無咎責不測量他,於應毀者而不呵毀,於應贊者亦不稱讚,而不有所呵毀稱讚。如是亦名像似正法。
又聞世尊宣示稱嘆「和氣軟語」,便作是言:受默然戒,都無言說,為極善哉。如是亦名像似正法。
又聞世尊宣示稱嘆「節量衣食」,便作是言:斷食而住露體而行,最為妙善。如是亦名像似正法。
又聞世尊宣示稱嘆「離諠雜住,息諸言說及以事業」,便作是言:棄捨卧具,寂靜閑居,無所修習,為極美妙。如是亦名像似正法。
又聞佛說「心將導世間,心營造一切,隨心所生起皆自在而轉」,於如是等諸經義趣不如實知,或有一類,由惡取執,作如是言:唯有一識馳流生死,無二無別。如是亦名像似正法。
又聞佛許「持戒士夫補特伽羅受百味食、百千衣服」,障道妙欲,設此品類正受用時亦不為障。或有一類,由惡取執,作如是言:世尊所說障道諸欲,若有習近不足為障。如是亦名像似正法。
又聞佛說「諸阿羅漢於現法中於食、言說、蘊、界、處等不舍不取」,不如實知,便作是說:如我解佛所說法者,阿羅漢僧於其死後無所覺了。如是亦名像似正法。
復有一類,不如實知世俗勝義二諦道理,違二諦理,作如是言:諸蘊無我,云何無我造作諸業,令我觸證?應知亦名像似正法。
復有一類,本性愚痴多行謗毀,彼於九種內正住心不如實知,於諦觀行、念住觀行不如實知,由不知故,為他宣說唯信解作意是奢摩他品,唯信解作意是毘缽舍那品,唯信解作意能得究竟,自亦習行。如是相行,當知亦名像似正法。
【3、非處惡作等】
復有一類,非處惡作而不思惟。當知亦名像似正法。
復有一類,於其讀誦、觀行作意,皆有堪能,而樂僧事,亦於其中見勝功德,為他宣說。當知亦名像似正法。
復有一類,於戒、於修有所堪能,而於惠施見勝功德,遊歷諸方,於自禁戒所遮止處多有毀犯,集諸財物奉佛法僧。當知亦名像似正法。
復有一類,於善說法毘柰耶中,既出家已,展轉相引專以聽聞為其究竟。當知亦名像似正法。
復有一類,見諸苾芻大族大福多獲衣等所有利養,舍少欲等而往其所恭敬、敘慰、現親、誨喻,令新苾芻邪心動作。當知亦名像似正法。
復有一類,棄捨如來所說甚深空性相應所有經典,專樂習學隨順世間文章咒術,而不自察懷聰明慢,又欲令他知己聰敏。當知亦名像似正法。
【4、暴惡戒等】
復有一類,折伏暴惡及諸犯戒,為欲於彼暴惡犯戒作不饒益發起惡思。當知亦名像似正法。
復有一類,構集種種矯詐威儀。當知亦名像似正法。
復有一類,以解世間文章咒術,多求多獲所有利養。當知亦名像似正法。
復有一類,損惱於他,以其非法積聚財寶作有罪福。當知亦名像似正法。
又即於彼能引無義像似正法,以諸因緣開示建立。當知亦名像似正法。
謂略有二種像似正法:一、似教正法;二、似行正法。
「教」就是佛說的,與佛說的正法相似。「行」,和佛說的修行方法、法門也相似。
若於非法生是法想,顯示非法以為是法,令他於中生正法想,如是法教實故諦故,非是正法,而復像似正法顯現,是故名為似教正法。
若廣為他如是宣說,令他受學亦自修行,妄起法想習諸邪行,而自憍慢稱言我能修是正行,應知是名似行正法。
「若於非法生是法想,顯示非法以為是法。」「若於非法生是法想」,若是這個人,對於它不是佛法,認為它是佛法,作如是想。「顯示非法以為是法」,不是佛法,認為是法,這樣顯示。「令他於中生正法想,如是法教,實故、諦故非是正法」,這樣非法的教授,的確是錯誤的,不是正法。「而復像似正法顯現,是故名為似教正法。」
「若廣為他如是宣說,令他受學,亦自修行,妄起法想,習諸邪行,而自憍慢,稱言我能修是正行,應知是名似行正法。」是這樣意思。「為廣宣說像似正法。
為廣宣說像似正法,復說中間嗢拖南:曰 初1、法等五種,次2、根等諸見,3、非處惡作等,後4、暴惡戒等。
這個頌就是下面這一大段文說的義。這個「中間」,應該在像似正法之前說出這個頌,但是前面已經說了一段,中間說這個頌,所以叫做中間說頌。
【1、法等五種:】
諸以如來所說法教相似文句,於諸經中安置偽經,於諸律中安置偽律,如是名為:像似正法。
又由增益或損減見,增益虛事損減實事,由此方便於無常等種種義門,廣為他人宣說開示如是如是自他習行,如是亦名像似正法。
又於宣說補特伽羅所有經典,邪取分別說有真實補特伽羅;如是亦名像似正法。
又於種種假有法中,宣說開示為實有性,如是亦名像似正法。
又於遠離一切戲論究竟涅盤,分別為有或為非有,說為有性或非有性,如是亦名像似正法。
「諸以如來所說法教相似文句」,與佛說的正法相似的文句,於諸經中安置偽經,於諸律中安置偽律,如是名為像似正法。
「又由增益或損減見,增益虛事,損減實事」。「增益虛事」,沒有的事情加上一個虛妄的事情。「損減」真「實」的「事」情,比如說是做善有善報,做惡有惡報,修學聖道,你就能夠得聖果,這是真實的,但是他去損減這個實事。「由此方便,於無常等種義門,廣為他人宣說開示,如是如是自他習行,如是亦名像似正法。」
因見經典中提到補特伽羅假我,補特伽羅是假有的,但有假名,沒有實體性的,就妄取分別,說有真實的常一之「實我」。
宣說各種遍計執的假有法,具有實有的特性。「假有法中」,名言安立的一切法都是假的,如果認為那是真實的,這就叫做像似正法。
對於遠離一切戲論的涅盤境界,分別為有或無,一體或異體。如是亦名像似正法。(對於入無餘涅盤的境界,不可以有種名言的戲論,這也是很甚深的義。)
【2、根等諸見】
又有一類補特伽羅,作如是說:世尊宣示稱揚讚歎密護根門,由是因緣寧不視色,乃至於法不以意思,而不繫念觀視眾色乃至以意思惟諸法。如是亦名像似正法。
「又有一類補特伽羅,作如是說:世尊宣示稱揚讚歎密護根門,由是因緣,寧不視色」,佛讚歎密護根門的法門,眼耳鼻舌身意不要放縱在色聲香味觸上放逸,修止觀的人、修禪的人要修這個法門的。那麼這個補特伽羅,「由是因緣,寧不視色」,眼睛再不看一切色,耳不應聞聲,…,意識也不要分別諸法。這是太過頭了。「而不繫念觀視眾色,乃至以意思惟諸法」,就不這樣做了。「如是亦名像似正法。」
又聞世尊宣示稱嘆「簡靜而住」,便作是言:寧無咎責不測量他,於應毀者而不呵毀,於應贊者亦不稱讚,而不有所呵毀稱讚。如是亦名像似正法。
世尊宣示稱嘆簡靜而住,就是少事少業、寂靜而住,聽見佛說這樣的法的時候,「便作是言:寧無咎責,不測量他」,對於任何人不要去分別。於應呵責者不去呵責,於應贊者也不稱讚,「而不有所呵毀稱讚,如是亦名像似正法。」
又聞世尊宣示稱嘆「和氣軟語」,便作是言:受默然戒,都無言說,為極善哉。如是亦名像似正法。
「又聞世尊宣示稱嘆和氣軟語」,人與人之間應該和氣一點,說話的時候要柔軟一點。「便作是言:受默然戒,都無言說,為極善哉。」從此再不說話。這也是太過頭了。「如是亦名像似正法。」
又聞世尊宣示稱嘆「節量衣食」,便作是言:斷食而住露體而行,最為妙善。如是亦名像似正法。
聽到世尊讚歎以節量衣食最好,就說:絕食而住,裸身而行,最為善妙。
又聞世尊宣示稱嘆「離諠雜住,息諸言說及以事業」,便作是言:棄捨卧具,寂靜閑居,無所修習,為極美妙。如是亦名像似正法。
聽到世尊讚歎「遠離喧鬧,少事少業安住」,就說:悠閑的生活,也不作什麼修行,最為美妙。
又聞佛說「心將導世間,心營造一切,隨心所生起皆自在而轉」,於如是等諸經義趣不如實知,或有一類,由惡取執,作如是言:唯有一識馳流生死,無二無別。如是亦名像似正法。
聽聞世尊說,三界是一心造,於是認為:只有一識〔靈魂〕馳流生死,不變不搖。
又聞佛許「持戒士夫補特伽羅受百味食、百千衣服」,障道妙欲,設此品類正受用時亦不為障。或有一類,由惡取執,作如是言:世尊所說障道諸欲,若有習近不足為障。如是亦名像似正法。
因見世尊開許一些菩薩眾接受美味飲食等物,就認為:如果某人以前是富戶,習慣相近,受用妙欲也不能為障。
又聞佛說「諸阿羅漢於現法中於食、言說、蘊、界、處等不舍不取」,不如實知,便作是說:如我解佛所說法者,阿羅漢僧於其死後無所覺了。如是亦名像似正法。
執著阿羅漢涅盤後,心無覺知。
復有一類,不如實知世俗勝義二諦道理,違二諦理,作如是言:諸蘊無我,云何無我造作諸業,令我觸證?應知亦名像似正法。
因為不能真實的了解世俗諦、勝義諦的道理,於是說:無我,怎麼能造作各種業?
復有一類,本性愚痴多行謗毀,彼於九種內正住心不如實知,於諦觀行、念住觀行不如實知,由不知故,為他宣說唯信解作意是奢摩他品,唯信解作意是毘缽舍那品,唯信解作意能得究竟,自亦習行。如是相行,當知亦名像似正法。
有一類人,因為心性本來就愚痴而多行毀謗。不了知「九住心」、 「慧觀」的止觀修法,因為無知,對別人說:信解作意就是止、就是觀、只需信解作意就能得涅盤。實際上,信解作意只是聞思所成的一種見解,因以聞思為究竟,而不修習止觀,故名為像似正法。
【3、非處惡作等】
復有一類,非處惡作而不思惟。當知亦名像似正法。
不應作諸惡作中,浪作惡作,而不依義思惟諸法。
復有一類,於其讀誦、觀行作意,皆有堪能,而樂僧事,亦於其中見勝功德,為他宣說。當知亦名像似正法。
有能力聞思修行聖道,卻樂於在僧眾中作些雜事,並且認為有大功德。
復有一類,於戒、於修有所堪能,而於惠施見勝功德,遊歷諸方,於自禁戒所遮止處多有毀犯,集諸財物奉佛法僧。當知亦名像似正法。
有能力持戒、修行,卻認為布施有大功德,經常遊歷四方,於自禁戒,多有毀犯,積聚財物,供佛法僧。
復有一類,於善說法毘柰耶中,既出家已,展轉相引專以聽聞為其究竟。當知亦名像似正法。
以聽聞為究竟,不去實修。
復有一類,見諸苾芻大族大福多獲衣等所有利養,舍少欲等而往其所恭敬、敘慰、現親、誨喻,令新苾芻邪心動作。當知亦名像似正法。
見有比丘多獲利養,於是失自莊嚴,到其住所,現親熱相。
復有一類,棄捨如來所說甚深空性相應所有經典,專樂習學隨順世間文章咒術,而不自察懷聰明慢,又欲令他知己聰敏。當知亦名像似正法。
不去學習如來甚深經論,專門愛好學習世間文章和雜術。
【4、暴惡戒等】
復有一類,折伏暴惡及諸犯戒,為欲於彼暴惡犯戒作不饒益發起惡思。當知亦名像似正法。
對暴惡眾生生起噁心,作不饒益事。
復有一類,構集種種矯詐威儀。當知亦名像似正法。
詐現威儀
復有一類,以解世間文章咒術,多求多獲所有利養。當知亦名像似正法。
依靠世間文學水平、技術,廣求利養。
復有一類,損惱於他,以其非法積聚財寶作有罪福。當知亦名像似正法。
通過損惱其它有情來積聚財富,作有罪的福業。
又即於彼能引無義像似正法,以諸因緣開示建立。當知亦名像似正法。
開顯宣說,無義之法。
北天目蕅益沙門智旭箋《菩薩戒本經箋要》:
「若菩薩,謗菩薩藏,說相似法,熾然建立於相似法,若心自解,或從他受,是名第四波羅夷處法。
相似法者,實非正法,有似正法。譬如紫之奪朱,鄭聲之亂雅樂,此即名為謗菩薩藏,非必毀罵而後謂之謗也。又設毀罵,罪猶稍輕,以不能惑亂人故。說相似法,其罪更重,以最能疑悞人故。而此熾然建立相似法者,凡有二類:一者若心自解,謂意見穿鑿,邪悟發明。二者或從他受,謂領納邪教,堅黨邪師。此二並違出世正法,故犯重也。」
「相似法者:實非正法,有似正法」,似──相似,實際上說的不是佛的正法,但是看起來很像佛的正法。「非必毀罵而後謂之謗」,不一定要等毀壞罵詈然後才叫做謗,只是把不是正法,說成相似正法,這就是「謗菩薩藏」。「毀罵罪稍輕,以不能惑亂人故」,如果毀謗罵詈菩薩藏,這罪過固然很重,比較說相似法的罪過,要稍為輕一點。說稍為輕一點是比說相似法之罪過稍輕,而其罪仍是重的。為何如此?因為他不能惑亂人心故,人家聽到他的毀罵,知道他在毀罵,不會被他所迷惑、混亂,所以罪過就稍為輕一點。「說相似法,其罪過更重,以最能疑誤人故」,因為說相似法最容易使人懷疑,而生起誤會,以為是正法,發生錯誤的見解,相信其相似法,這罪過就更重了。
「此熾然建立相似法者,凡有二類:一者若心自解,謂意見穿鑿,邪悟發明。二者或從他受,謂領納邪教,堅黨邪師。」
「熾然建立於相似法」,有兩句解釋,兩種意義,一、「若心自解」,二、「或從他受」,使得相似法說得非常肯定,而使人發生誤會。
一、「若心自解」,「謂意見穿鑿,邪悟發明」,說相似法者,以其個人意見加以組織,編成一套道理,說其法是佛的正法,才是對的,其它是錯的,以此方式肯定其所說的相似法,使人生起信心,來破壞佛的正法,這罪過很重。所謂「邪悟發明」,其所組織的那一套道理,不合乎正法,與佛的正法相違背,邪和正相反,所以是邪悟,看起來似乎是悟了,但不是正悟,是邪悟。這一套道埋,來發明他那一套,認為他的才對,這就是所謂「熾然建立」。
二、「或從他受」,或從他人那邊接受的相似法,「領納邪教,堅黨邪師」。此即邪說的同黨人,接受其說法,領納其邪教、邪說,而堅定的以邪說的人為黨為主,且以他為師,這些人就是「或從他受」說相似法,而犯了罪過。「若心自解,或從他受」,這兩種都違背佛出世間的正法,所以都犯了重罪,「是名第四波羅夷處法」。
TAG:大象佛學圖書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