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書聖就是書聖,3大貢獻無人及

書聖就是書聖,3大貢獻無人及

書法功課

書法是中國人一生的功課

關注

聲明?編輯不易·轉載需授權

編輯?黑土(微信shufagongke1)校對?白雲

書法發展史是一部不斷探索並創新的歷史,王羲之書法是中國書法由「古質」審美範式轉向「今妍」的重要里程碑。王羲之對當時的隸書和草書下過很大的功夫,在前人的基礎上融會貫通,在楷、行、草、隸、八分、飛白、章草等方面皆入神妙之境。「時議者以為羲之草隸,江左中朝莫有及者,獻之骨力遠不及父,而頗有媚趣」。 但他不滿意於魏晉書法用筆過於滯重,結體古拙厚朴的形態,獨闢蹊徑,精研書勢,以堅實的傳統技法和嘎嘎獨造的守正創新姿態,將漢魏以來的質樸書風轉型為自然洒脫、典雅流便的書風,推進了中國書法文化的自覺時代到來。

歸納起來,王羲之書法的創新與貢獻主要有三個方面:

其一,將漢魏拙樸書風轉為自然流美書風,與東晉文人雅士風流倜儻的人生姿態相合拍。王羲之重視書法線條運行的自然流美。因為意在筆前使得線條——心畫,將書家情感跡化而稟有宇宙精神和生命情思。這種宇宙精神和生命情思的流動不息,使得線條成為帶有玄學意味的時間節律、大化流行軌跡的寫照。書法用筆通過線條的起伏流動,線條粗細曲直乾濕的參差,墨痕輕重堅柔光潤滯澀的變化,傳達出人的心靈的焦灼、暢達、甜美、苦澀等情感意緒。書法線條中流動著書家的縷縷情思和藝術感覺,這種創造性的可視語言映襯出書家的精神意志和個性風貌。書法線條作為書法藝術最精純的語言,表徵出中國美學「為道日損」的根本精神。書家把宇宙作為「俯仰往返,遠近取與」的觀照,以靈動的線條表現大千世界,從有限中遊離出無限,化實象為空靈,以生動的與道相通的線條勾勒文字形體而呈現心靈,傳達一種超越於墨象之外的不可言喻的思想、飄忽即逝的意緒和獨得於心的生命風神。線條飛動飄逸,綿延搖曳,通神明之德,類萬物之情,墨氣四射,四表無窮,臻達生命的極境。

書法線條「為道日損」的美學意義在於:在「致虛極」、「見素樸」、「 損之又損」中,將空間時間化,將有限無限化,將現實世界的一切都加以凈化、簡化、淡化,而成為「惟恍惟惚」的存在。書法不必應言,不必具象,而僅以其一線或濃或淡或枯或潤的遊走的墨跡,就可以體現那種超越於言象之上的玄妙之意與幽深之理。這種忘言忘象至簡至純之線,貴在得意、得氣,而指向終極之道。這正是張懷瓘所說的「玄妙之意,出於物類之表;幽深之理,伏於杳冥之間。豈常情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測。非有獨聞之聽,獨見之明,不可議無聲之樂,無形之相。」(《書議》)線以見道,墨以呈氣。表現情思,體驗化境,融生命本體存在之意而非外在物象形跡於筆墨線條律動渾化之中,不拘滯於形跡而忘形忘質。這種以線條表意明道,以簡略之跡傳神造境的觀念,正是中國書法指向幽深之境的美學精神之所在。

其二,將魏晉崇尚的「不激不勵,風規自遠」的「中和」之人格美書法美,發揮到盡善盡美之境,形成傳承古代精髓,獨標新意的雅緻飄逸、剛柔相濟的書法美學理念,與中國文化精神中的多樣統一的「中和之美」相合拍。王羲之手札是在實用中產生的書法,其篇篇不同風格各異,說明王羲之書法極具包容性與豐富性,這種多樣性的創新成為歷代文人學士學習書法的圭臬,其根源與中國人內心「和諧」觀相合鳴。正是這一剛柔相濟的書法獲得「龍跳天門,虎卧鳳闕」之美譽,並雄霸書壇一千六百多年,使得帖學的瀟洒流美之風成為中國書法史的主流。宗白華說:「中國書法是一種藝術,能表現人格,創造意境,和其他藝術一樣,尤接近於音樂的、舞蹈的、建築的抽象美(和繪畫雕塑的具象美相對)。中國東教衰落,建築單調,書法成了表現各時代精神的中心藝術。」他認為:「西洋人寫藝術風格史常以建築風格的變遷做基礎,以建築樣式劃分時代,中國人寫藝術史沒有建築的憑藉,大可以拿書法風格的變遷來做主體形象。」 [8] 中國建築結構講究節奏、空間,書法結體也講究節奏、空間,書法和建築都以創造意境為高,而意境的獲得有賴於虛實關係的審美處理。孫過庭所說的「違而不犯,和而不同」,恐怕是總結王書風貌之虛實、欹正、違和關係處理的最精鍊的表述。

其三,「尚韻書風」的完成。作為美學意義上的「韻」,最早用來品藻人物形態風度,其後才逐漸擴大到書畫詩文中,並成為寫意藝術流派的風神卓然的理想美。韻在書法中,是超越線條之上的精神意態。中國書法重視線條,一個偉大的書家追求的是忘掉線條,從線條中解放出來,強調不拘於有形的線條墨色,呈現心性價值,以表現書家心情境遇之悲喜怒憂,展露其有意識和無意識的內心秩序或失序。書法之韻,通常指一種以書寫作者主觀審美體驗為主,或生動自然,或縝密洗鍊,或委曲含蓄的意味無窮的藝術氛圍。書法得其「韻」,即達到自然隨化、筆與冥合之境,反之,則意味盡失。筆意是生成書法獨特氣韻意味的關鍵,而「筆斷意連」是其根本的審美要求,「心手達情」是書法藝術魅力得以呈現的創作形式。筆斷意連指書法藝術作品中點劃雖斷而筆勢承續的整體勢態。孫過庭《書譜》云:「真以點畫為形質,使轉為情性;草以點畫為情性,使轉為形質。」草書的形質是相連的筆道,但是如果沒有頓挫勁健的筆劃,那就如春蚓秋蛇一般,了無生氣,顯不出蒼雄軒昂的性情;楷書如果僅有筆劃頓挫的形質,不顧使轉變化、上下左右的顧盼靈動,整個字就會呆若「運算元」,體勢不顯,神采全無。在一字之中,「筆斷」使線條起止有變,「意連」使結字啟承分明,相互照應謹嚴,氣貫不斷,方可呈現韻律美和意境美。「心手達情」表明書法是一門關於道、心的藝術。書法不僅是「法」,而且是「道」。虞世南《筆髓論》云:「書道玄妙,必資神遇,不可以力求也。機巧必須心悟,不可以目取也。」以王羲之為代表的尚韻書法貴寫心性,是一門泄導彰顯心靈情思和自然呈現精神襟懷的藝術,故有「書道妙在寫情性」(包世臣)之說。

相對其它書體來說,草書的表現力尤為豐富,張懷瓘在《書議》中作了形象的描寫:「然草與真有異,真則字終意亦終,草則行盡勢未盡。或煙收霧合,或電激星流,以風骨為體,以變化為用。有類雲霞聚散,觸遇成形;龍虎威神,飛動增勢。岩谷相傾於峻險,山水各務於高深;囊括萬殊,裁成一相。……觀之者,似入廟見神,如窺谷無底。俯猛獸之牙爪,逼利劍之鋒芒。肅然巍然,方知草之微妙也。」草書筆終而意無盡,氣勢連貫,迅捷放縱。點畫流暢跳蕩,隨勢而變。線條形態縱橫,雖包舉萬類,各有所象,但又終會歸合到統一的抽象形態。其筆勢之縱橫馳騁、運筆之盤曲迴環,神秘淵深,非有敬畏之心者不能窺其端際。

總之,王羲之在傳承古典精華基礎上加以獨特創新,使其書法成為中華民族精神認同的法書。儘管在歷史長河中,對王羲之的書法評價出現過波折,但是自唐太宗李世民親自寫《王羲之傳論》後,就將王羲之推上當之無愧的書聖地位:「詳察古今,研精篆素,盡善盡美,其惟王逸少乎!觀其點曳之工,裁成之妙,煙霏露結,狀若斷而還連;鳳翥龍蟠,勢如斜而反直。玩之不覺為倦,覽之莫識其端,心慕手追,此人而已。其餘區區之類,何足論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功課 的精彩文章:

字大了,就是大字書法嗎?
啟功的字算是館閣體嗎?該不該學?

TAG:書法功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