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張建銘:荷蘭,從海上馬車夫到西歐旅遊之都

張建銘:荷蘭,從海上馬車夫到西歐旅遊之都

作者簡介

張建銘,筆(網)名清心劍栩,甘肅張掖水利公務人員,曾為中學高級教師,文論、散文、隨筆等散見於報刊雜誌、新媒體。

荷蘭,從海上馬車夫到西歐旅遊之都

文、圖 | 張建銘

荷蘭風車村

探望姑娘期間,以德國北部小城賴訥為大本營,陸續出遊周邊國家。我們先後多次造訪的,是德國的西部近鄰荷蘭。

荷蘭位於歐洲西北部,是亞歐大陸橋的歐洲始發點,東與德國為鄰,南與比利時接壤,西面和北面是北海海岸線。荷蘭是歐盟和北約創始國之一,也是聯合國、世貿組織、申根公約等國際組織的成員國,以海堤、風車、鬱金香而聞名,其國際服裝名品打折村,則為商貿界所熟知。荷蘭還是全球自由化程度較高的國度,性交易、同性戀、安樂死、賭博等得到社會認同或法律認可,首都紅燈區更是馳名海外。

阿姆斯特丹運河橋岸

16-17世紀,荷蘭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海上霸主,曾被稱為「海上馬車夫」,以荷蘭東印度公司為首的擴張貿易橫行全球,曾佔到世界貿易總額的一半以上。直到17世紀後期先後敗於英法兩國,荷蘭殖民體系才趨於瓦解。如今,這個世界著名的「窪之國」,因河網遍布、岸堤縱橫、圩田交織、風車林立、花卉似錦,成為西歐著名的旅遊之都。

阿姆斯特丹:擁擠與雜亂的開放之城

11月上旬一個清麗的早晨,我們開啟了荷蘭自駕游的第一程:阿姆斯特丹。朝陽中,道路兩旁的樹木、草地,與時隱時現的農莊、牛羊,構成一幅幅優美恬靜的畫面,從車窗邊快速掠過。沿路視線內乾淨整潔,有村莊,有工業廠房,但不見生活、建築和工業垃圾的蹤影。在國內,鐵路和公路沿線似乎是堆放垃圾的所在,所到之處不是破舊的廠房,就是廢棄的雜物,市政建設和社會管理的差距由此可見一斑。我們要打造東方旅遊都市、樹立大國文明形象,是不是先從道路沿線的衛生管理做起?——坐在車窗邊,本應專心觀賞異國景緻,我的思緒卻不由自主在家鄉的鐵道旁徘徊……

阿姆斯特丹市政大樓

到達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是當地時間9點多鐘,陽光明媚,微風輕拂。令人始料未及的是,這一著名國際旅遊都市,卻著實讓人不敢恭維,真有點名不符實。火車站前一片雜亂,運河帶兩旁滿眼狼藉,似乎到處都在搞建築維修。旅遊主街道遊客很多,而廢紙和丟棄物不少,火車道和電軌車道穿插交織在街道中央,汽車和自行車隨處停放。國王宮前一半遮蓋維修,一半被圍成商務活動場地,有土耳其人在表演雜耍。大名鼎鼎的紅燈區,在白天也顯得平淡如常,唐人街則像國內常見的吃食一條街,擁擠而雜亂。

荷蘭,是西歐相對開放的國家,阿姆斯特丹,又是自由開放城市的代表,而現在,卻經營得有點隨意了。

阿姆斯特丹運河岸邊

風車村:靜水高天似世外

風車村離阿姆斯特丹不遠,向北走10多公里即到。早上我們在城區游轉時天氣晴好,下午到風車村時已雲遮霧罩,直到傍晚離開時才透出幾許霞光。

風車流雲

與喧囂的阿姆斯特丹城區相比,這裡堪稱世外桃源。草色連天,飛鳥翔集,桑河水靜靜流淌,古建築村舍民居靜謐安詳,大風車高高矗立、緩緩轉動,在天遠地闊的背景下,構成令人銷魂的田園巨幅——過去的工業區,現在變成了聞名中外的旅遊景點;過去用於鋸木、榨油、造紙、磨房、食品製造等工業動力的各式風車,今天留存為一道獨特而美麗的風景線,成了荷蘭的一張響亮名片。

風車村村落

世界各地都有風車,但只一眼就能讓你永遠難以忘懷的,卻只有荷蘭風車村。不僅是因為數量眾多、造型別緻、歷史悠久、藝術與實用的完美結合,關鍵是天高雲淡、碧水靜流的田園背景,臨水而立、典雅古樸的民居前景,與色澤清麗純凈的風車融為一體,那種和諧高遠的整體意境,會讓你一見之下傾心陶醉,痴迷忘歸。

傍晚風車村

烏特勒支:古城堡構成童話世界

從荷蘭風車村趕到烏特勒支的當晚,蒙蒙雨霧中,我們進住城郊的一家私人家庭旅館。旅館面積不大,但整潔而溫馨。第二天早晨,天氣半陰半晴,室外風清氣潤,吃完主人精心準備的西點早餐之後,我們到烏特勒支城區遊逛。走進路邊教堂,看星期天人們特意前來虔心禮拜的場景;沿運河前行,觀賞水邊特色建築。漸覺有點審美疲勞時,我們驅車前往烏特勒支市郊的德哈爾古堡。

烏特勒支德哈爾古堡周邊

進入一處綠蔭環繞的莊園時,雲開日出,陽光燦爛,我的眼眸為之一亮:樹木掩映中,草色宜人,花圃透艷,藍天碧水,城堡倒影,彷彿進入夢幻的童話世界。姑娘和男友興奮雀躍,騰空留影,我們也覺神清氣爽,好像年輕了許多。

德哈爾古堡是典型的歐洲中世紀哥特式建築,原是一處軍事堡壘,為一個私人家族所擁有,十九世紀經過大規模重建整修,外形冷峻莊嚴,內飾豪華奢侈,宮廷式花園周邊鋪展,護城河水面寬廣,形成一片湛藍的水域,位居水域中心的城堡通過懸吊式古橋與外部連接,古樸厚重的堡牆、尖聳的塔頂、簡潔明艷的紅白兩色格調,在清亮柔和的斜陽中清晰地倒映水中,形成攝人心魄的奇麗景緻。

烏特勒支德哈爾古堡

歐洲各地的城堡並不鮮見,但像德哈爾古堡這樣令人一見動心、再見銷魂的,似乎絕無僅有。德國南部的新天鵝堡,矗立在雪山映襯、翠峰環繞的綠茵之中,是蒼翠渺遠中的人工奇蹟,但是少了水的近身環繞與美妙倒影;盧森堡的城堡,挺立在一灣圓形凹地之上,腳下是密密麻麻的城市建築,肩頭是一條狹窄的公路,雖然形成一種層次錯落的多元並稱之美,但圓圜狀的運河只能在低遠處環城繞流,無法與城堡構成山水合璧的奇妙境界;比利時根特的伯爵城堡,高大雄偉,造型奇特,碧水環流,但鑲嵌在城市的街巷之中,顯得局促而擁堵。而德哈爾的城堡,是平地里的異軍崛起,淡水中的靈光閃爍,綠樹中的艷紅灼灼,在藍天碧水的強烈映襯中,展示出鳥飛長天、馬奔草原、電擊烏雲、火燃夜空的驚艷。它先以周邊油墨般的濃綠、火焰般的艷紅引誘你,又以緞綢般的碧水、寶石般的藍天勾你魂魄,然後再以峰迴路轉、柳暗花明的湖心城堡和夢幻倒影徹底俘獲你的身心,讓你口瞪目呆、舌舉不下,讓你一步三回首,過後總思量……

烏特勒支德哈爾古堡花圃

海牙:名未至而其實歸的首都

來到海牙這座海濱小城,才改變了荷蘭在阿姆斯特丹留給我們的紛亂無序的印象。這也難怪,阿姆斯特丹只是荷蘭憲法確定的名義上的首都,而海牙則是過去的王公貴胄、現在的白領階層的聚居地,是荷蘭的政府機關、外國的領事館及有關國際組織總部的所在地,著名的國際法庭就位於此,它已是實際意義上的國家首都。

荷蘭海牙

走近國會大廈和騎士廳,一種肅穆莊嚴、恢宏大氣撲面而來。運河邊的建築,在碧水藍天的映襯下,顯得雍容華貴。騎士像上空一群飛鴿盤旋,有一隻俏皮的鴿子恰好飛落在騎士頭頂,頓然使場面變得風趣活潑。可惜,我們步行尋找海牙國際法庭和平宮的時候錯過了地兒,也沒有到海濱度假勝地——席凡寧根海灘去,因為計劃日落晚霞時分要趕到鹿特丹小孩堤壩觀景,沒有過多的時間在此停留。

荷蘭海牙運河

小孩堤壩:靈異之貓與美麗傳說

從海牙到鹿特丹途中,時而雲霧瀰漫,細雨蒙蒙;時而雲開日出,彩虹高懸。趕到小孩堤壩時已近黃昏,導航儀把汽車引向一片茫茫水域,沒有了前行的路。正在疑惑間,水面上駛來一艘渡輪,上面一字兒載著一排小汽車——原來,這是一處輪渡口岸。站在渡輪上,雨霧再次襲來,遠天處,濃雲壓城,水波澹澹,與對岸的建築構成一幅奇異的畫卷。看來機遇垂青我的相機,來得真是恰逢其時。

小孩堤壩渡口

到達對岸停車場後,由於天色已晚,路口標識也不明顯,我們像沒頭蒼蠅一樣,瞎碰著尋覓小孩堤壩主景區。農莊田園,水泊濕地,蘆葦飄蕩,風車矗立,在晚風濃雲的背景中,顯得空闊蒼涼,給人以天老地荒、神秘悠遠之感。

後來才知道,當時我們已經身處小孩堤壩景區,一字兒排列的19座風車,就是最著名的景點之一。這些四葉風車的規模數量,比風車村的還多,過去主要用來排水減澇,荷蘭攔海大壩建成後,留存為獨特的旅遊風景了。

小孩堤壩風車

荷蘭瀕臨北海,處在萊茵河、瑪斯河、西爾得河三大河流入海口,地勢平坦低洼,歷史上常常洪澇肆虐。小孩堤壩名字的由來,就緣於一段與此有關的美麗傳說:相傳在15世紀初,一場洪水泛濫,大片土地淹沒,大批人員溺亡,過後有人來到鹿特丹堤防尋找倖存者時,發現一個木製搖籃在水面上遠遠漂來,有一隻貓在搖籃上不斷地跳來跳去。搖籃漂到跟前,人們驚奇地發現,裡面竟安詳地熟睡著一個嬰兒!那隻不斷跳躍的貓,原來是在竭力保持著搖籃的平衡。從此,這裡被賦予一個可愛可親的名字——小孩堤壩,寄託著人們對生命生生不息的美好願望。而很多荷蘭人喜歡貓,即緣於這個美麗的傳說。怪不得在荷蘭好多景點和居民住所,我們常常都能看到養得肥肥胖胖、見人不怕不躲的貓呢。

小孩堤壩晚霞

羊角村:畫里小鎮領風騷

在荷蘭,給我印象最為深刻的,當屬威登自然保護區的羊角村,離姑娘寓居的德國賴訥只有2個多小時的車程。有一天午後,濃雲密布,局部地區似有雷雨,如果天氣放晴,便是旅行觀景的好時機。在我的堅持下,一家人驅車前往羊角村。

途中,風雲變幻,陰晴不定,時而黑雲壓城,時而疾風驟雨。行近羊角村,雲開日出,茵茵草色,灧灧水光,湛藍天空,潤綠茅屋,一方「雲天新雨後、斜陽正當時」的夢幻田園,就這麼清晰而真切地展現在我們眼前——親愛的,我拿什麼來比擬你呢?只有此時此刻,我才深切體會到朱自清面對梅雨潭的那份興奮激動,那份欣喜若狂……

羊角村近郊

羊角村,是雖在荒原卻養在深閨的水鄉少女,似中國江南小橋流水旁的小家碧玉。她溫潤柔美,寧靜幽雅,讓輕浮之徒收斂浪蕩之心,讓行游之人頓生居留之意。縱橫交錯的水道,古拙隨意的木橋,蘆葦編製裝飾的綠色小屋,順其自然而又精雕細琢,刻意經營而又渾然天成,達到了中國建築美學和山水詩畫的理想境界,可謂田園如詩,自然如畫。

羊角村一隅

齊整有致的水道,大小不一的湖泊,以及依水而成的村落格局,據說是18世紀一群貧苦的挖煤工人的傑作——這片貧瘠的荒原沼澤下,有淤積的泥煤層,窮苦的工人以挖泥煤賣錢為生,日積月累,挖掘成一條條交錯貫通的渠道與水泊,並結葦為廬定居下來。開挖泥煤的過程中,發現了許多埋在地下的野山羊角,「羊角村」由此而得名。過去窮苦人的流浪地,今天變成了富人的度假村;過去分文不值、窮苦人用來替代磚瓦的蘆葦草,現在變成了冬暖夏涼、防雨耐曬、富人才能用得起的高級建材;過去荒蕪貧瘠、泥煤淤積的小鄉村,今天變成了馳名中外的國際旅遊景觀區。滄海桑田,世事變幻,讓人在欣賞美景的同時,不由噓唏生嘆。

羊角村水道

在羊角村,讓人驚嘆的,不僅僅是新雨過後清亮怡人的秀麗風光和與之相得益彰的特色田園建築,還有一些頗有情趣的小場景,譬如,閑置在一棵大樹下只剩一半的廢舊小汽車,標示著醒目的說明文字:「I』m divorced,shetook the other half」——我離婚了,她拿走了它的另一半。其風趣幽默,讓人忍俊不禁。走近一家農舍,荷蘭人的吉祥寵物——一隻灰黑色的肥胖貓,見人不避不躲,爬在牆頭向我們賣萌。進入一家表面很小的珠寶店,內部卻像迷宮一樣,各類寶石在幽暗的燈光中光怪陸離。尤其是日落黃昏,抓拍到幾張飛鳥圖片,像是中國水墨畫,墨韻十足,很富詩情畫意,算是意外的收穫。

廢棄汽車成一景

然而,讓人感觸最深的,還是這裡對旅遊景區的管理:開放,隨意,但其經營的刻意和管理的認真卻無處不在,游線指引、停車地點、人行路徑、船泊碼頭、飲食小店、特色商鋪等,看似無序隨意,實則自然有序,讓遊人充分體驗與大自然親近的寧靜、悠閑、安逸、率性。這一點,很值得我們的旅遊業反思和深省。讓狂熱浮躁的商業化旅遊降溫冷靜,向拜金化、短視化的運營管理開刀,逐步清除商鋪堵門、高牆圍封、聚點收費的現象,清填消費陷阱,凈化旅遊市場,使風景區從商業區、人流匯聚區的商務包圍中剝離出來,消除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中的銅臭味,讓旅遊回歸到人們親近自然、休憩心靈的本原意旨——果能如此,華夏大地上的風車村、羊角村,當會悠然于田園、風騷於世界。

羊角村晚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當代作家聯盟 的精彩文章:

劉國林:鄂倫春夜話
王文銘:感嘆生命的原質原義

TAG:當代作家聯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