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炎黃子孫,問鼎華夏文明,誰能爭鋒豫州大地?
中國的歷史從何處開始,到底是肇於夸父女媧?是三皇五帝?還是夏商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一批近代歷史學家,根據歐洲的實證主義史學觀,他們把可信的歷史上限划到東周,也就是春秋戰國時期。因此,他們得出結論,「東周以上無史」。更早一些時間,學術文化屆還出現過「華夏文明外來說」,一些西方學者和中國學者認為華夏文明來自於埃及、印度、土耳其、東南亞、巴比倫,其中,影響較大的,是巴比倫,即幼發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的美索不達米亞文明所在地。但是,隨著我國考古學的不斷發現,先後推翻了「東周以上無史」、「美索不達米亞文明是人類文明唯一起源地」等觀點。
中國佛教藝術書畫院拓片精品
「百家言黃帝,其文不雅馴」這是西漢歷史學家司馬遷的原話,他的《史記》從黃帝開始,司馬遷確認,不管怎麼說,黃帝是中國歷史的起點。1911年辛亥革命那批勇敢的鬥士發布公告,宣布幾千年封建帝制的最終結束,文告最讓人忘懷的是其中一個小小的細節,那就是最後所署的年份---黃帝紀年4609年。請記住,這個年份,公元1911年是黃帝紀年4609年。
黃帝,是華夏民族實現第一次文明飛躍的首領,後代把各項文明的開創之功都與他聯繫在了一起,把他看成是真正的始祖。這並不是說,華夏文明由他開始,而只是說,決定華夏文明之成為華夏文明的那個關鍵歷史階段,以他為代表。黃帝出生在哪裡?肯定不是巴比倫,是在黃河流域,因其部落一直在戰爭中遷徙,有「遷徙往來無常處,以師兵為營衛」的說法。河南新鄭是一個比較有說服力的地方,那裡自古有「軒轅之丘」、「熊氏之墟」,黃帝號稱「軒轅氏」,又號「有熊氏」,可以對應起來。
中國佛教藝術書畫院拓片精品
黃帝有一個「生死冤家」,就是炎帝,歷來有不少人認為炎帝就是神農氏,也有人說他是神農時代的最後一位首領,炎帝好像出生在陝西,後來也到河南了,並且延伸到了長江領域。黃帝和炎帝分別領導兩個部落,炎帝的主要業務範圍是農業,發明了火耕,觸及陶器和紡織,通過「嘗百草」研製醫藥,黃帝除了農業,還製作舟車、養蠶抽絲、制玉、做兵器,並開始采銅,發明文字和曆法。由此可見,黃帝比炎帝應該晚一些。
學者易中天認為夏之前的歷史是這樣的:女媧代表母系氏族,伏羲代表父系氏族,炎帝代表早期部落,黃帝代表晚期部落,堯舜代表部落聯盟,則「三皇」分別為是天皇女媧,地皇伏羲,人皇炎帝。
黃帝與炎帝、蚩尤都有一戰,賈誼的《新書·益壤》記載:「炎帝無道,黃帝伐之於逐鹿之野,血流漂杵,誅炎帝而兼其地,天下乃治。」奇怪的是,同樣是軍事大敵,為什麼黃帝的後代願意與炎帝合稱為華夏祖先,自稱炎黃子孫,卻不願意把另一個對手蚩尤納入其中呢?蚩尤是九黎族部落的酋長,每個部落,又各有九個兄弟氏族,蚩尤,很有可能是對敵人的稱呼,因為,蚩和尤都不是什麼好的稱呼,主要的原因是九黎既異類又可怕,在那場與蚩尤的戰爭中,黃帝打的太艱難了,當時一定天昏地暗,屍橫遍野,血流成河,血楓林成了戰神蚩尤壯烈戰死沙場的證據。蚩尤是中華文明史上第一輪大戰的主要失敗者,打敗他的,就是我們共同祖先黃帝,我們也自稱黎民,蚩尤成了最早的一個「反面人物」,不斷被妖魔化。
中國佛教藝術書畫院拓片精品
黃帝相繼戰勝炎帝和蚩尤之後,威震中原,各方勢力「咸尊軒轅為天子」。原來炎帝的部落與黃帝的部落地緣相近,關係密切,很自然地組成了「炎黃之族」。這中間其實還包括蚩尤和其他部落的文明,後來,各地各族的融合進一步加大加快,以血緣為基礎的原始部落逐漸被地域的部落聯盟所取代,出現了「華夏大族」的概念。「華夏」二字的來源,說法很多,大部分學者認為是指河南新鄭的華陽,「夏」的本義是大,意味著中原大族,連在一起可以理解為從華陽出發的中原大族。那麼,「華夏」也就是指「繁榮的中原大族。」
二十世紀開始,華夏大地戰事不斷,外地入侵,內戰不停,改朝換代,絡繹不絕的歷史大事件在短短几十年各種大爆發,這片曾經繁華祥和的大地上,一次次的「血染楓林」,在這樣一個兵荒馬亂的年代,震驚中外的甲骨文橫空出世於河南安陽的一個小村莊---小屯,學者羅振玉認定小屯就是商代晚期最穩定、最長久的都城遺址殷墟所在,而甲骨文卜辭就是殷王室之物。殷墟的發現太重要了,這不僅是從漢代以來一直被提起的「殷墟」這個頂級歷史地名被確定,而且是偉大而朦朧的商代史跡被確定,傳說中的的夏商周三代走向信史。甲骨文和殷墟告訴我們,商代的醫學已經相當發達;審美水平已經登峰造極,司母戊大方鼎的氣韻和雕飾,婦好墓玉器的繁多和精美,直到今天還讓海內外當代藝術家嘆為觀止,視為人類不可重複的奇蹟;這就是炎黃子孫,這就是華夏大地,這就是中華文明,讓我們繼續這份輝煌與美好,繼續守護這片神聖的土地。
TAG:永樂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