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窮越胖,越胖越窮!在美國是這樣,在中國也是這樣
來源:世界華人周刊(wcweekly)
肥胖,曾經是許多人眼中生活優裕的樣子,而今,肥胖早已不是一種「富態」,而是一種病,是一個人無力負擔更健康生活的象徵。
另外,還有一項目數據現實,窮和胖之間,有著直接的聯繫。
【數據】
胖子人數美國第一中國第二
著名的醫學期刊英國《柳葉刀》網站刊登的一篇名為《疾病的全球負擔研究》的報告:如今,全球有1/3的人超重或肥胖。這是個全球性的問題,無論窮國或富國,無一倖免。
(肥胖問題主要集中在美國、歐洲、澳大利亞和中東)
一份涵蓋195個國家和地區,時間跨度從1980—2015年的調查報告顯示,全球22億人體重超標,占人類總人口約1/3,其中8億人肥胖。1980年以來,有73個國家的肥胖人口翻了一番,400萬人因肥胖症早逝。
去過美國的人都知道,美國的胖子實在太多了。尤其是非洲裔、南美裔,當然也有不少白人。
美國是全球超重或肥胖人口最多的國家,總數達到1.6億人。當然,在任何事情上都不甘落後的中國,肥胖人數也已達到6200萬,居於全球第二。緊隨其後的有印度、俄羅斯、巴西、墨西哥、埃及、德國、巴基斯坦和印度尼西亞。
【文化】
肥胖國家大多說英語
如果單論肥胖人口比例的話,「肥胖國家」也有自己的朋友圈。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成員國中,肥胖率最高的7個國家依次是美國,墨西哥、紐西蘭、澳大利亞、英國、加拿大、愛爾蘭。在這7個國家中,有6個都是英語國家,而且是OECD的成員國中僅有的6個英語國家。
專家將這些國家的肥胖,歸咎於美式生活方式。美國多年來一直在對外輸出它的文化,麥當勞、肯德基開遍了全球,好萊塢電影也時刻向我們展示著美國人的日常生活——吃著高熱量的飲食,到哪兒都開車,窩在沙發里捧著爆米花看肥皂劇……這種很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卻被其他國家認為是全世界最「酷」的生活,爭相效仿。
萊昂納多:一個任性的boy
語言相同的國家,更容易吸納彼此的文化。正是因此,那些和美國一樣說英語的國家才被集體帶進了排行榜前列。
至於墨西哥,完全是個另類。歷史上它的肥胖率一直都不高,直到上世紀90年代它加入了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同美國的經濟來往大大加強,從這個時候起肥胖率開始激增。
1994年,美國、加拿大、墨西哥三國締結的北美自貿協定生效,降低或消除了相當一部分商品關稅。隨著協定的生效,墨西哥迅速淪為「垃圾食品」天堂。
這些食物富含脂肪、糖、鹽及化學物質,易於填飽肚子且價格經濟實惠。很快,墨西哥人就喜歡上這些高熱量、高糖分的食品,包括快餐和碳酸飲料。有的父母甚至把可樂放在奶瓶里喂孩子。
33歲的墨西哥男子Juan Pedro Franco,體重最高時接近600公斤,卧床6年,至今無法行走
這些食物廉價而且容易獲得,這讓許多墨西哥民眾對加工速食食品越來越依賴,於是,墨西哥人扔掉了自己傳統的「玉米餅」,轉而去擁抱「漢堡包」。
【轉變】
愛吃素的中國人變了
當然,在今天的中國,扔掉清粥小菜去擁抱漢堡披薩,也同樣被認為是時尚潮流。年輕人約會都更願意去必勝客或者牛排館,只有油膩的中年人才會到茶館泡壺茶邊擼手串邊談人生。
比西式的生活方式更早改變的,是中國人的餐桌。僅僅是在30年前,中國幾乎所有的城市,普通人家都很少吃肉,尤其大塊吃肉。直到改革開放之前,中國人仍然是素食民族,消耗的卡路里 98% 來自菜蔬。不吃黃油、乳酪或牛奶,食用的豬肉和魚也非常少,蛋白質來自大豆製品,比如豆腐。
在長久的物質匱乏遺留下的普遍心態影響下,如今仍有許多國人認為胖是身體強壯、家庭富裕的象徵,對「健康寶寶」的理解,也更偏向於「大胖小子」、「大胖丫頭」這樣的形象。所以,如今中國的經濟發展了,人們的腰包漸漸豐滿,於是,越來越多的人從追求「溫飽」,直接升級到「吃飽吃好」的層面。當然,出於對之前肚裡缺乏油水的補償心理,許多人對吃好的概念主要有兩個:吃肉,吃飽。
這情形在農村更加明顯。對於還保留著饑荒記憶的農村來說,依然保持著「要吃飽」的慣性,而對於經歷過饑荒年代的老一輩而言,對孩子在食物上的縱容,顯得更加無可辯駁、根深蒂固。
在這種心理之下,由爺爺奶奶帶大的「留守兒童」,肥胖的比例更高一些。在外打工的父母因為不能陪伴在孩子身邊,心裡會覺得有所虧欠,只能從物質上給予補償。而祖輩哪懂什麼營養均衡,更多的是縱容和溺愛,孩子愛吃,那就多吃點。
中國以前窮,窮得連速食麵都是奢侈之物,更別說肯德基這類所謂的「垃圾」食品。2016年全國人均可支配收入每月才1981元,一個月只能買66份肯德基。顯然,頓頓吃肯德基對於中國最廣大的底層還不可能做到,但是再過十年呢?
健康的食品,供應不如快餐食品便捷,所以想吃就得付出時間成本。在賺錢路上狂奔的人們不見得買不起,但是會選擇最實惠的食物,而美國快餐業長久以來雄辯地證實了,用糖和脂肪的組合來餵飽一個人,是最實惠的。
【幕後】
食品公司是肥胖幫凶
美國紀錄片《食品工廠》,講述了在食品工業化進程中,為了追求成本和利潤而造成的惡果。美國的食品工業非常發達,這讓罐頭食品、碳酸飲料、雞肉、薯條等等都很便宜。相比而言,健康飲食比如蔬菜之類的卻比較貴。
不少窮人成天以漢堡、薯條、可樂這些高熱量的食物為主食,而吃得越胖越不願意活動,越不動越胖,越胖健康問題越多,然後花更多的錢吃藥,變得更窮……徹底陷入惡性循環的死胡同。
如今,將西式加工食品和含糖飲料引入拉丁美洲、非洲和亞洲最偏僻的地區,這是西方食品公司正在實施的食品體系轉型。這當然不是跨國食品公司有多麼高的覺悟,原因很簡單,隨著加工食品在富裕國家的增速逐漸放緩,跨國食品公司才轉而向發展中國家急劇擴張。西方食品公司在這些發展中國家市場上所向披靡,更嚴重顛覆了那裡的傳統飲食。
在一些跨國食品公司眼中,新的利潤增長點,特指年輕人消費群體。可口可樂國際總裁艾哈邁德·波澤爾(Ahmet Bozer)曾說過:「過去 30 年裡,全球有一半人口未曾喝過可口可樂;直到上周,仍然有 6 億青少年不曾喝過可樂。這裡蘊含著巨大的商機。」
在食品公司的眼中,他們更看重的商機,但在許多公共衛生專家看來,過多食用高糖高熱量的食物,導致糖尿病、心臟病和慢性疾病成為了新的流行病,這些疾病都與急速攀升的肥胖率密切相關,而罹患這些疾病的人群,恰恰來自於二三十年前飽受飢餓與營養不良折磨的貧困地區。
【現實】
窮人越來越胖,全世界都一樣
肥胖率與國民收入程度呈正比。不過,這並不代表低收入國家就不受肥胖問題影響。現實是,全球的肥胖人口,有2/3居住在發展中國家。就連在經常鬧饑荒的非洲,也有1000萬兒童體重超標。
窮人越來越胖這個看似荒謬的現象,在許多國家真實上演。這恐怕要和大部分人的認識誤區有關。肥胖並不是所謂的營養過剩,而是飲食被高糖、高碳水化合物所佔據。這不是富裕的表象,而是收入有限和社會地位有限的被動結果。
美國的非洲裔與拉丁裔肥胖率較高,恰恰因為他們的貧困率也較高。在美國,越是窮人越有可能發胖。許多美國人的日常生活,出門以車代步,回家就坐在沙發上邊吃零食邊看電視,成為一個「沙發土豆」。
窮人有吃的就不錯了,有限的錢買的吃的,當然要讓自己「更滿足」才行。他們的消費行為和小孩子很像,關注的並不是每一塊錢能買到多少營養,而是能買到多少多巴胺。餐飲業很快發現了這個作弊的捷徑,於是,大幅提高糖類使用,讓人用最低的價格獲得更多的滿足感。
健康的飲食不但因為肉比碳水化合物更貴,還因為快餐店處處可見,但買到好的食材需要開車跑得更遠、更花費時間烹飪,甚至還需要更寬鬆的用餐時間等等。這都是那些為了生計奔波的人沒法給出的成本。
美國窮人可以得到政府的食品券,可是有些人拿著食品券,不是去換麵包、雞蛋、牛奶,而是拿去換薯片、糖果等等零食。原因很簡單,這些專門為迎合人類喜歡的口味生產出來的食品,比天然的食物更容易獲得人們的好感,也更容易帶來滿足。當然,還足夠廉價。
當然,有錢人越來越瘦,中低收入者體重越來越大這個現象,已經在中國顯現。索福瑞集團的調研顯示,中國中低收入群體已佔肥胖人口中的絕大多數比例,就像上面說到的農村留守兒童的例子一樣。
普通的打工者每天以快餐食品和劣質營養成為普遍消費,包裝食品佔據人們生活,高糖高熱量的食物因為用更少的錢能獲得更多滿足感而風靡底層與農村。「窮人胖、富人瘦」已從西方社會蔓延到中國,在貧富之間築起了一道新的「階層鴻溝」。
2016年,扎克伯格有個跑步計劃,一年跑365英里,他只用了7個半月就完成了
人們普遍認為這是一個理想的世界:食物價格低廉,而且隨處都能買到。乍一看確實如此。然而仔細思考後你會發現,這樣的飲食正逐漸吞噬著我們的身材和健康。
這真是一個讓人很扎心的事實。你胖,其實是因為你窮!
不被生活所擊倒
自己的身材自己做主
※抽脂手術有風險,行動需謹慎!不是所有減肥的人都能做抽脂手術
※冬天怎麼減肥?這8大法則你不得不知!
TAG:樂動力減脂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