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漠門戶——本哈杜村

大漠門戶——本哈杜村

相信大家依然沉浸在《紅海行動》那扣人心弦、熱血沸騰的劇情中不能自已,在蒼涼的戈壁中酣暢激戰,在荒蕪的沙漠中追逐廝殺,在錯落的高山間屏息狙擊,在中世紀的古建築中以命相博。這些場景很多都取自被譽為「摩洛哥最美村落」之稱的本哈杜村,《阿拉伯的勞倫斯》、《亞歷山大大帝》、《埃及豔后》等好萊塢著名古裝或史詩大片均曾在此取景。她究竟有著怎樣的古風遺韻和獨特氣質,今天讓我們跟隨一位小姐姐的腳步走進這座古老的村落,探究下它的真實面貌。

本哈杜村,建於12世紀,當時正值摩洛哥穆瓦希德王朝的鼎盛時期。這裡原本是撒哈拉沙漠商道上一個重要的防禦性城堡,歷經風霜,如今仍保存完好。它依山而建,民居高低錯落、層層疊疊,周圍是高聳的城牆和箭樓,土質建築褚紅色的牆面與周圍的山坡和土地渾然天成。

在滿眼土色中,突然聳立出一座小山,像一個陋巷美人,在蕭瑟荒漠里那麼一站,就具有了遺世獨立的特殊氣勢。幾百年風沙無情的雕琢,賦予它時光沉澱的氣質和韻味。

村子前面靜靜地橫著一條小河,河灘上鋪滿了被沖刷得乾淨透亮的碎石,河面不寬,河水清澈見底,淙淙流淌,在凸出的岩石上濺起細碎的浪花,給這礫石荒漠增添了不少生機。不知道河水從何而來,也許來自阿特拉斯山融化的積雪,也許來自大山深處的泉眼。它靜靜地流過,就像時間一樣輕柔,經過一個又一個峽谷,最後投入了撒哈拉的懷抱。河水雖然不深,卻也能映出村子的影子,將它襯托得更加高大雄偉。我們正在四處取景,一位摩洛哥青年騎著毛驢,駝著兩袋建築材料,急匆匆地蹚過河去,正好闖進了我的鏡頭。

村子四周是當年人們就地取材,利用礫石、黃土夯築而成的垛牆、墩台和箭樓,房屋一間緊挨著另一間,倚山而建,錯落有致,牆面很高,門窗卻是又小又窄,有的房屋有三四層,頂上還築有箭樓。經歷了幾百年的風雕沙割,村莊遠遠看去依然威武雄偉。走進裡面,街道卻是狹窄崎嶇,地面凹凸不平,石板已被烈日風雨打磨得光滑圓潤。經過一天的暴晒,牆面滾燙,走進屋裡,溫度卻大不相同。聰明的柏柏爾人雖然不懂什麼科技知識,但卻是天生的沙漠之主,他們因地制宜,利用泥土不易導熱的特性,建造了最適合沙漠的住所。

極目遠眺,飄浮的漫漫黃沙落在屋頂上陳年堆積,凝結成飽經滄桑的塵埃,使村莊看上去寂寞荒涼,蒼勁古樸。大漠的黃土從遠方延伸到山下,原本雄壯宏偉的村莊顯得頹廢衰敗。滿眼枯黃,惟有沿著小河一帶,有些許綠色,突兀得即將要被周圍的黃土吞噬,然而卻生生地在荒原里辟出一條玉帶。靜靜的河水,看不見流動,骨子裡卻有那麼一股韌勁,那是種與時間對抗千年的力量。一條光潔閃亮的公路蜿蜒前行,褚紅色的山巒層層疊疊,藍色的天幕一瀉千里,猶如華蓋。如此這般,藍天、白雲、小河、大漠神奇地撮合在一起,構成了一幅天與地卑的遼闊畫卷,有些荒涼的冷,也有種暢快的涼。

歷史上,本哈杜村是南部撒哈拉商隊前往馬拉喀什和北部平原的必經之地,也是休憩補給的重要據點。不難想像當年商賈往來,駝鈴聲聲,車馬絡繹不絕的繁榮景象。然而,這條蜿蜒在荒漠的金色商道在歲月的變遷中歸於平寂,如今人去樓空,只看見幾隻非洲鸛在箭塔上靜靜地整理羽毛,也許它們才是這裡最忠實的居民。

整個村莊顯得空曠安靜,街邊雖有一些賣紀念品的商鋪,但店家都懶懶地坐在一旁,更加增添了村莊的落魄感。倒是剛才騎驢過河的那位青年,正在半山腰的一間土房子里忙碌著,那隻毛驢安靜地在一旁陪伴著他。我上前一問,原來這位青年叫哈米德,以前一直在馬拉喀什的酒店打工。現在他決定返回故鄉,自己創業,在本哈杜村開一家咖啡館。

我聽了甚是欣慰,人們來到這裡,憑弔著歷史的足跡,探究著古商道的神秘,留下的卻多半是遺憾。儘管如此,本哈杜村仍然淡定地承受著歷史沉浮,它骨子裡不願化作滾滾紅塵,因此遺世獨立地勇敢了這麼多年。也許,在不久的將來,越來越多的哈米德會來到這裡,沉睡多年的本哈杜村將再次煥發出新的活力。

供稿:李瓊

圖片:部分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摩國手札 的精彩文章:

TAG:摩國手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