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丁偉畫筆里那個叫做老家的地方《文明四海,光照宛南》

丁偉畫筆里那個叫做老家的地方《文明四海,光照宛南》

丁偉

河南省青年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兼油畫藝委會副主任,河南油畫研究會理事,西安美院油畫碩士,鄭州師範學院美術學院副教授。

寧靜的夏天 (150cm/150cm)

四點多從夢裡醒來,忙完了鄭州所有的事,今天丁偉要回家過年了。這距離鄭州三個半小時車程的故鄉,每年回去對他來說總有說不完的故事,這個年他不準備白白的在守歲中虛度,他有一種想把自己幼時的生活片段一一紀錄下來的衝動,那些從小生他養他的地方已經醞釀了幾十年,可是遲遲沒有畫下來的勇氣,這些作品應該是回憶性質的……夢中,他想像自己的家鄉應該是飽含夢幻顏色的,她應該有夏加爾的浪漫,博納爾的絢麗,塞尚的明亮Pierre Lesieur的燦爛,多伊格自言自語中的憂傷,更是他的濃濃的鄉愁揮散不去的地方…… 從小生活在南陽,他是喝著白河水長大的,這些老城老景是再熟悉不過的了,自從那幅表現家鄉白河和琉璃橋的油畫作品《寧靜的夏天》 讓他的作品第一次走進了中國美術館之後, 丁偉就對家鄉的一草一木傾注了更多的濃厚的興趣,他的油畫也越來越簡練更加註重情感的傳達,跳出了一般油畫再現式的靜態之美。在他近期的作品中,他的筆觸舞動著、跳躍著、閃爍著,愈發顯的輕鬆自如,縱橫捭闔,此時此刻在交錯變化的時空中,撲朔迷離的幻影中,夾雜著他濃濃的家鄉親情開啟了他人生體驗中對油畫語言的新的感悟,家鄉觸動了他的某種情感的琴弦,給了他倏忽而來的靈感。他在過年這短短的假期里,迫不及待地揮舞畫筆,飽蘸著情感的色彩,滿懷激情,去營造心中的那個雖然有點陌生,但是在心中卻越來越很親切的美麗畫卷。在他的心中家鄉是永遠訴說不完的話題,這裡有他的童年的夥伴,有陪伴他童年的最親愛的爺爺奶奶,他捨去造型中理性的透視規則,用平面構成,隨著心脈的搏動,情感的起伏,痛快淋漓地將色彩的色相、明度,冷暖的差異,構成了畫面的基調,來自物體自身的光,來自街邊路燈的光,和來自結構的光,通過氣的穿行瀰漫,畫面有了「呼吸」感。《解放廣場》的作品裡,他讓光影攪動了畫面空間秩序,營造著他那撲朔迷離的幻覺空間,借光的作用把靜態的畫面轉換為動態之景,用他那靈動的筆觸、瀟洒的刀痕、斑駁的色塊、生動的肌理,構建出了一個讓人熟悉又親切的妙境。《明月橋》、《解放廣場》同樣是藍綠調子的畫面,一個是表現白河邊垂釣的人們,白河水清澈透明,似乎能感覺到空氣的流動。後者則是在夜色中,紀念碑用燈光和自身的反光,在夜色中如一道發光的利劍璀璨奪目,同周邊的環境互相爭輝, 在他的作品《光照宛南》和《春天裡我們去獨山》的作品裡,觀眾未必能全然理解那群孩子置身的環境。這些作品是成年之後的丁偉在思緒中重訪他在孩提時曾經熟悉的地點,從而締造出這些帶有夢幻色彩的畫中場景。 《光照宛城》又似乎帶有一些憂傷的色彩、好像在暗喻這些孩子們在迷茫中用微弱的光明在尋找屬於自己的未來的艱辛過程…… 讓每一件新的作品保持鮮活卻不是件容易的事。丁偉希望能在每一幅作品裡都去用心去畫,放棄套路,在畫里他可以把現實生活里的諸多念想盡情抒寫。於是有了《重生》 在畫中他描述現在的聖瑪婦產醫院「 從小在南陽生活過的人都知道,白河南邊有一片桑葚林,從第二個石壩趟水過白河向南走要走好遠,也是過去南陽過去開審判大會後,槍斃犯人的地方,幾十年過去了,這個地方要搞開發,據說房地產商開發這個地方的樓市,怎麼宣傳都沒人敢買,怕鬧鬼,僵持很久之後,有家婦產醫院在此選址,並且建了一座懷抱新生嬰兒的聖母雕像,意味生命 「 重生」之地……於是皆大歡喜」。然後有了《文明四海》的娓娓道來: 「琉璃橋南邊的小寨門,每次過年回家都要經過這個寨門,離我家百十米的距離,門頭上寫著「文明四海」四個字,氣勢豪邁,好像在歡迎五湖四海的朋友都來南陽做客,每次從鄭州回來看到它都有一種到家的親切感,過年了,橋頭的寨門很熱鬧,衛東家開的福來餐館生意不錯,對面的牛肉湯肉香味美,每天早上也吸引了不少人過來品嘗,路邊做生意的越來越熱鬧,道路越來越窄,會個車都很困難,人來人往,給這裡更增添了一份熱鬧過年的氣氛「……有了《光照宛城》他描繪的那個童年時候的情景,「 小時候過完春節,還沒到正月十五,我和鄰居家的孩子就會早早的在路邊的小攤上買一盞自己喜歡的用紙折的燈籠,晚上點上燈籠,幾個小夥伴一約,就在家門口轉悠起來,穿過寨門,寨門的門頭上寫著「光照宛城「「宛「是 南陽的簡稱,孩子們手裡的燈籠照亮了黑暗的街道,有時候能走幾條街也不覺得累,美美的,就是感覺那時候的天很黑,家裡還用著煤油燈,街上沒有現在那麼亮,所以五顏六色的燈籠會顯的很亮很漂亮,還有的小朋友手巧一點的就自己做成西瓜,和五星形狀的,很多年過去了,自己對這些情景還是記憶猶新,那是老家童年時光里在我心中最美的回憶了「…… 在他的畫中的他的顏色在描繪對像時即是主觀的,又是客觀的,這種客觀不是刻意的模仿自然,而是能夠在複雜之中加進自己的情緒,畫出緊湊而簡潔的東西,《 明月橋 邊》他這樣描繪這個南水北調的發源地,「白河——南陽人看了都會覺得很親切的一條河,明月橋離我家很近,平時遛狗走著走著就來到這裡,從小喝白河水長大的我記得第一次到杭州西湖時,別的朋友都讚嘆不已,我卻沒什麼感覺,白河水的清澈甘甜,水好魚肥,引來了不少愛好釣魚的人們在此消磨時光,也成了白河的一道亮麗的風景融進了我的畫中」……在他的作品《望鄉亭》他這樣動情描述,「望鄉亭算是早期南陽人心中的一處重要的遊玩地方了,過去的望鄉亭是個很大的土山,每逢周日,做完作業的孩子們總是三五成群的一起去爬爬望鄉亭,把這裡當作玩耍的最後一個地方,一般到了這裡也都累的不行了。太陽也落山了,然後才像完成了心愿似的,心滿意足的高高興興的回家吃飯睡覺……不知道這個名字從何而來的,心裡尋思著一定是登高望遠,遊子思念故鄉的地方,就畫了個小人手搭涼棚向遠方眺望,過節了,他一定很想念他的家鄉……前邊的玉帶橋是近幾年才修的,沒什麼感覺,今天把望鄉亭畫到畫里,也算了結了兒時就積累下的心中的那份望鄉情節」…… 用心說話,以情動人,這些畫是他在《就這樣活著》系列作品之後 的又一批新作 ,這是他學習繪畫過程中,又一次大膽的嘗試,雖然有時候改變是讓人筋疲力盡的事但是也很讓人著迷,品味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從每一句歌詞到一切可以引起視覺衝動和想像的話語和圖像都會多多少少地衝擊著畫者的神經……藝術的道路永無止境,每一次嘗試,他都是希望自己可以做得更好一些。丁偉從事繪畫已經有很多年了,執著追求藝術創這些年裡他更多的開始關注繪畫本身的內涵,堅持用唯美的藝術語言形式,表達純粹的藝術語境和人文觀照,這些作品裡,他試圖表達出他一個遊子對南陽濃濃的思鄉之情,描刻南陽幾十年來複雜變遷,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的深刻影響,反映作為一個南陽土生土長的,而今又離開這片土地近二十年畫者對這片土地的獨特的藝術思考和觀察視角。在他這些類似回鄉日誌類的作品中,他將中國傳統繪畫的筆意與西方現代繪畫的構成觀念巧妙融合,營造出充盈著詩意的現代生活情味,他的作品更多的追求形式上的「唯美」,作品的平和中透著睿智,細膩中含著激情,兼具中國和歐洲傳統藝術的審美因素,形成了鮮明的藝術風格 , 他的筆觸似乎與花草、背景互為映照混沌一體,就這些不易被察覺的時斷時續、時隱時顯的線,恰似生命的呼吸,跳動著生命的脈搏。人們在他那種粗中有細,狂放中隱含著溫婉的筆意中,在那些飄忽不定形象中,在朦朧迷離的畫面中感受到一種堅韌、強勁的生命活力,一種激情昂揚的精神氣息。和對家鄉濃濃的眷戀之情。 他畫筆下的詩意流淌,那種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天人合一的高貴矜持,那種對自然環境與人類命運的卓絕思考,為我們創造了一個帶走濃濃親情味道的家鄉美景,色彩亮麗的藝術世界。在越來越快的生活節奏下,他可以讓人們的心平靜下來,讓時間停滯,靜靜的思考一下我們身邊曾經流逝的歷史和正在發生的美好…… 文/熙嘻

新生街

公園裡的湖心亭(60cm90cm)

節日里的解放廣場(60cm/90cm)

光照宛城(60cm/90cm)

三月三 上獨山(60cm/90cm)

偷懶的廚師 (60cm/90cm)

明月橋邊 (60cm/90cm)

夜釣的人(60cm/90cm)

重生(60cm/90cm)

府衙邊的獅子(60cm/90cm)

望鄉亭(60cm/90cm)

月亮島(60cm/90cm)

人民公園有長廊的小亭子(60cm/90cm)

文明四海(60cm/90cm)

南陽有個王府山(60cm/90cm)

南陽有個王府山,扒扒差差(南陽土話~音) 挨著天,小時候去這裡玩,感覺這個建於明代的王府人造的假山很高很高,山上有山洞通到山頂的小亭子,很適合孩子們捉迷藏,是很多孩子們心中的樂園,在我的心裡這座在南陽人說的扒差差挨著天的王府山,簡直和布魯蓋爾的《巴別塔》一樣高大,畫的時候為了讓它變的再高一點,有意識把亭子畫小,拉開透視關係,讓山顯的高大,顏色要比巴別塔還要熾熱……今天很安靜,一口氣專心畫完,很享受,看看畫,覺得沒錯,這是我們童年孩子們心裡的王府山的樣子,很高很高,它是要挨著天的……

臣本布衣 躬耕於南陽 ( 60cm90c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無悠藝 的精彩文章:

《歷代帝王像》: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裡藏的中國珍寶
這些不可思議的照片,沒有一張是P出來的

TAG:無悠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