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該如何評價這部「漫威最佳」《黑豹》

該如何評價這部「漫威最佳」《黑豹》

對這部「漫威最佳」略有失望,是我看完《黑豹》的第一感覺。

當然,並不是說這片由多差。包括,我並沒覺得這片差。或者,只是有些失望吧。

畢竟,在看影片之前,我還是抱著挺高預設的。主要還是因為,影片在美國公映後成績真的太好了,不僅是票房上的成功,更在於媒體評價上。

當然漫威有著這麼一種每出一部新片就會被推崇為「最佳」的傳統,但這次美國人對《黑豹》的評價之高,真的可以用恐怖來形容了。

以往的漫威新片,雖然在爛番茄網站上都能獲得不錯的好評率,但在平均分數上,也基本都是6、7分這樣的平庸成績。《黑豹》在爛番茄上的好評率有97%,平均分有8.2,也確實是漫威最近一年來的最佳成績。

再來看看一向打分苛刻的Metacritic,55個影評人打出的平均分居然有88分,這應該是真人超級英雄題材中的最高分了吧,諾蘭當年那部備受好評的《黑暗騎士》也只有82分。

另外讓我比較期待的原因,在於影片的導演,瑞恩·庫格勒。

庫格勒原本也是我很喜歡的導演之一,他可以稱得上是好萊塢當下一直致力於關注並拍攝種族題材的年輕導演之一,而他之前的作品也保持了比較不錯的水準。

長片處女作《弗魯特韋爾車站》聚焦的是黑人平民遭警察槍殺的事件,他用非常紀實的鏡頭語言,講述了一段讓人震驚乃至憤怒的真人真事,矛頭也尖銳地指向了美國的種族問題。

後來他的第二部長片,《洛基》的續集《奎迪》,雖然是常規的運動勵志電影,但這部電影同樣融入了對黑人身份認知的思考,而且其中那段一鏡到底的拳擊長鏡頭還挺讓人驚喜的。

總之,從這位導演以往的作品中,不難看到一些作者化的標籤,這說明他還是有一定野心和想法的。

到了《黑豹》,庫格勒依舊在嘗試自己作者式的思考,甚至給這部電影帶來了一些有趣的東西,但影片總體並沒有給人一種脫離於超級英雄電影框架之外的驚喜。

整個故事還是延續了主角失敗-成長-崛起的傳統模式,依舊給人那種一路劇情都看透的套路感。

但必須要承認的是,影片對整個好萊塢電影產業來說,都是一種非常難得的嘗試。

這部電影的預算是2億美元,在這之前,好萊塢製片廠從沒花這麼大的價錢拍攝一部黑人電影,更何況黑豹在這些年的漫威電影宇宙中還算是沒有什麼粉絲基礎的新人。雖然他在《美國隊長3》里曾有亮相,但對於一個黑人主角能不能撐起這麼大的製作,其實大家心裡都沒譜。

在影片票房大賣後,《滾石》雜誌發表了一篇文章,就專門提到《黑豹》革新了當今的黑人文化,而在某種程度上,電影確實做到了這點。

因為憑藉這麼大的投資體量,再依靠著超級英雄風靡全球的勢頭,《黑豹》已經衝破了以往黑人電影所能輻射到的範圍,它的影響力是針對全人種的。

另外比較難得的一點是,漫威這次不像《美隊3》《新蜘蛛俠》和《雷神3》一樣繼續玩超級英雄大雜燴了。

《黑豹》也確實是踏踏實實地在講黑豹的個人經歷,故事也相對獨立和完整,沒有插入太多強行搞笑和逗比的情節,反而走起了類似《美國隊長2》那樣的政治驚悚路線。

在嘗試題材、類型和風格的突破時,影片卻也暴露出了非常明顯的優點和缺點。

比較精彩的地方主要是影片的視覺,特別融合了非洲特有的文化元素。非洲的美景,居住的景觀,還有決鬥的傳統以及角色的裝扮,都有很強烈的民族特色,也向人們展示了一個非常神秘的古老文明。

而這些傳統的事物又是和很多炫目的高科技技術一同出現在銀幕上的,比如各種形態的現代建築,以及空中磁懸浮列車,現代與民族元素的結合,也提供了一種新奇的觀感。

影片的配樂也同樣強調這種新舊的碰撞,片中出現了好幾段非洲手鼓的打擊樂,然後又融入了黑人的嘻哈樂。這兩種特色比較鮮明的音樂搭配在一起,放到影片里的確挺出彩的。

但是新舊交織這個想法,一旦上升到制度層面,就顯得有些擰巴了。

擁有如此先進科技的瓦坎達,居然還需要通過武力決鬥這種原始的方式來選出統治者,這種設定讓人有點齣戲。難道如此高度文明的瓦坎達人,不擔心這樣的選舉方式會誕生一個可怕的暴君么?

而從劇情看,確實險些如此。

其實,瓦坎達這個集神秘的文化和高新的技術於一體的烏托邦,都只是西方人對非洲的一種集合化的幻想。

比如,幾位長老的打扮,靈感都取自非洲不同國家不同部落的風俗。包括瓦坎達這個國家,也彙集了城市、牧區、山區各種地貌,簡直就是一個濃縮版本的非洲大陸。

不過,這些讓人眼花繚亂的元素,在電影中卻大多隻停留在展示和獵奇的層面上,對故事本身並沒有過多的參與。

影片對準瓦坎達街頭的鏡頭,裡面出現的揪著臟辮,或者帶著巨大唇環的人,都只是一個簡單的過場而已。

這種浮於表面的感覺,還出現在幾個女性角色身上。

是的,有不少人認為,這部電影里女性角色塑造得非常好,武力強大的女將軍,號稱漫威智商最高的黑豹妹妹,以及為黑豹責任感強大的青梅竹馬,也的確給人留下了比較深的印象。

但講真,給女性角色更強壯的肌肉,或者更聰明的頭腦,不代表這些角色是精彩或者具有突破意義的。

要知道,漫威電影宇宙中第一個身手矯健智商在線的獨立女性,應該是大家已經非常熟悉的黑寡婦啊。就算是女子大軍,也在《雷神3》里出現過了。

《黑豹》中的女性角色雖然多,但真的不算多有新意,而且也不夠立體,每個人都是一種功能性的存在,反而給人一種比較符號化的感覺。

有人也提到電影的女權價值,當然不能否定影片在這方面的意義。但是我們去講真正的女性主義或女權主義,並不是說女性賦權的最終結果,而在於那個過程。遺憾的是,《黑豹》並沒有展現出這樣的過程。

女權之外,《黑豹》還擁有一些針對種族問題以及世界政治的指射,特別是前者,也是導演瑞恩·庫格勒在以往電影中一貫的母題。

種族問題在美國這個經歷了數百年種族主義的國家裡,是具備相對應的社會和文化背景的。外媒也一直在強調,一個黑人超級英雄的誕生對全世界黑人的意義有多大。可是到了缺少類似背景的中國,觀眾就很難觸碰到其中的G點了。

所以在美國為影片集體高潮的同時,國內會有不少觀眾,覺得這部片子缺少一些打動人,或者產生共鳴的地方。

但不能否認,在這個問題上,庫格勒探討的角度還是挺有新意的。

到影片後段,主要的反派變成了邁克爾·B·喬丹飾演的失散多年的黑豹表弟,而他和黑豹之間也產生了兩種價值觀的衝突:選擇武力還是和平

如果再深究一點,這其實也是60年代美國平權運動時期,馬爾科姆·X採取的極端種族主義和馬丁·路德·金倡導的和平融入之間的對立。

巧妙的是,這麼一部聚焦於黑人種族的電影,矛頭只在極小程度上對準了黑人白人之間的矛盾(這點主要體現在安迪·瑟金斯飾演的克勞身上),而更大程度上思考的是黑人內部矛盾,這一點在黑人電影里也是比較少見的。

庫格勒在影片里建立的另外一個矛盾,是保守與開放的對抗:黑豹想遵循先人傳統搞閉關鎖國,以此來保護瓦坎達的人民和資源,另一小波人主張應該開放邊界,與世界聯繫。

這種對立,有點像當今美國本土左右派之間的分歧。特別是,川普上任後採取了一系列保守的外交措施,比如各種禁令,以及在美墨邊界修牆……

所以黑豹最後在聯合國上說到了「智者建橋,愚者修牆」,這句話懟的是誰,也很明確了吧。

回過頭來說說故事本身,很多人都提到了,影片劇情像《獅子王》,而它本質上套用的是莎翁古典主義的復仇戲劇。

劇作上最大的問題出現在第三幕,影片從第二次決鬥開始,劇情就有些崩壞了。其中的原因,可能還是在於黑豹這個角色不夠立體。

尤其是,第三幕里,他的主角光環達到了頂點,莫名其妙地得救、恢復神力、顛覆新政。就好像影片要趕在結束前,依照類型的故事模式,按圖索驥地完成一個個必經的步驟。而在這個過程中,卻看不到他清晰且具體的成長經歷。

一個超級英雄從失敗到崛起,必然要有一個立得住的強化過程,這個過程可以從內心角度出發,也可以從身體上呈現。但黑豹並沒有,重新變強大的原因,大概只是因為他是主角吧。

包括黑豹的觀念從保守到開放的轉變,解釋得也有點含糊。即使他和父親在第二次神交進行的短暫談話里,也並沒有明確點出他為什麼有這麼大的改變、為什麼突然意識到先人的決定是錯誤的。大概也只是因為他把自己摔醒了吧。

倒是邁克爾·B·喬丹飾演的反派帶來了些小驚喜。這位黑豹表弟,可以算得上是漫威電影宇宙中,最成功的反派之一了。

要知道,漫威一直被人詬病反派太弱太扁平,而表弟這個角色,難得的富有血肉。

如果說《黑豹》借鑒了《王子復仇記》的大致框架,那麼故事中為報殺父之仇、選擇走向毀滅的王子,可能並非黑豹,而是表弟。這麼看來,表弟這個角色才是電影的核心。

而影片里他帶有悲情色彩的父子感情線,以及他被賦予的值得玩味的政治理念,都讓他跳脫出漫威之前那些一心想著征服世界征服宇宙的權力控。

更重要的是,他的形象,也能看出很多底層黑人的影子,或者說,他更像黑人數百年不公境遇的一個縮影。作為瑞恩·庫格勒的御用演員,喬丹果然還是導演的真愛啊!

整體看來,《黑豹》有著它自己的亮點和深度,也嘗試在最大的空間里去實現一些不一樣的內容。但同時總覺得有些遺憾,影片如果能甩開超級英雄電影一貫的套路和模式的掣肘,也許能做到更好、更作者化的表達。

而作為《復仇者聯盟3》的前傳,《黑豹》的成績無疑是成功的。

在今年奧斯卡晚宴上,諾蘭已經放言這部電影能入圍明年奧斯卡最佳影片的提名。先不說諾蘭的預測是否言過其實,看美國人對影片的狂熱程度,入圍奧斯卡沒準,真有可能。

或者,咱們明年奧斯卡看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桃桃淘電影 的精彩文章:

《紅海行動》爭議並不大
來聊聊這部才華橫溢的《大象席地而坐》吧……

TAG:桃桃淘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