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頭頂油罐的男孩
緊迫感和接受度——進步之路
有一個關於蘇加的故事,他遵從父親廣博仙人之命拜訪聖君賈納嘎,傳說賈納嘎命令皇宮的衛兵讓蘇加在宮外等候3天,蘇加面對這樣的待遇並沒有感到憤怒或抱怨,一直耐心和安靜地等待。之後,他受到隆重的歡迎被邀請進入皇宮拜見賈納嘎國王,國王問他可以為他做一些什麼?
蘇加告訴國王,他想學習國王如何能身處這樣奢華和舒適的環境中,卻還能保持堅定的意志。賈納嘎答應回答他的問題,但稱有些緊急要務得處理,建議蘇加先在王國里逛逛,但有兩個條件:蘇加必須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行程;過程中還要在頭上頂著一個裝滿油的罐子,並確保一滴都不能灑出來。
遊覽了一圈回來以後,確實一滴油都未濺出來,對此賈納嘎很開心。他問蘇加在遊覽的過程中發現了什麼,蘇加說他實在無法回答,因為他一直在忙著照管那罐油,生怕油會潑出來。賈納嘎這就問他是否已經知道問題的答案了。
尊敬的巴布濟大師給過我們『智慧』的重要定義。他說:「活著要像下一秒就會死去那樣。」第一次讀到這句話的時候,我們心裡五味雜陳。這首先提醒我們,死亡是必然的,假如能意識到緊接著下一秒死亡就將來臨,我們自然只會專註於最必要的事情。
假設你計划進行一次長途旅行。考慮到長時間的旅程可能令你決定要買一輛舒服穩妥的車子。再比如你想買一輛房車以便在路途中過得更舒服:裡面可以有一張舒適的床、一個衛生間甚至一套淋浴設施。其實你還能安裝一個微型廚房照顧吃飯問題。然後有人會告訴你,還可以裝一套很好的娛樂設施讓你需要時能夠坐下來放鬆。很快你就會迷失在讓旅程更舒適的無數個選擇中。面對這麼多的選擇, 你早已忘記了旅行的初衷: 你真正的目的地。
這裡面有很大的風險,要確保旅程舒適,最終可能嚴重拖延了行程,更糟的是甚至根本沒有開始自己的旅程。況且已經花了這麼多時間和精力在汽車上,最後當你不得不把它拋開時,你將情何以堪?你會繼續前進,還是想呆在汽車裡兜風, 畢竟自己投入了那麼多時間和精力。
在上面的例子中,
假如我們意識到時間是短暫的,
我們會否做出不一樣的選擇?
很奇怪的是,
人總是不停地擔憂自己的未來,
但是當涉及看似遙遠的未來時,
又總是不願去面對。
就像尊敬的查理濟大師經常說的那樣,
從我們出生的那一刻,
死亡就已註定。
事實上,我們活得越久就離它越近,
然而我們活得越久似乎越是
以為自己一定長生不老。
當死亡的時刻就在眼前時,我們會想到什麼?是最必要的事情,抑或依然對生活中這樣或那樣的東西充滿慾望?我們還會渴求功名利祿嗎?我們還會繼續做令自己愧疚的事嗎?還會炫富,還會祈求世俗的財富,還會想方設法逃避死亡嗎?假如上天恩當真賜我們多活24小時, 我們會用來做什麼?雖然這些想法純屬推測,但生命的盡頭隨時可能到來。所以明智的做法是帶著高度的警覺度過生命, 以便保持高度的純潔。只要我們像蘇加那樣一直保持覺知在那個油罐上就能做到,提醒自己旅程的意義僅在於讓我們達到目的地。為此我們需要活得有覺知。
我想和你們分享一個笑話,有一位美麗的少女準備第一次嘗試跳傘,不幸的是由於氣流影響她還沒來得及備好降落傘就從機艙跌出去了,有位年長的紳士緊跟其後跳出機艙,在降落傘打開前,靠近她並緊緊抓住了她的胳膊。最後他倆都安全著陸,毫髮無損。這位年青女孩出身顯赫,所以這位年長的紳士被捧為英雄,所有人都為他歡呼,但他一點也不開心,對飛行員發牢騷:「是誰把我推出機艙的?」
他想成為英雄嗎?不,他並不願意跳出機艙去救那個女孩。他是一個無意識的參與者。我們很多人都以這樣的方式生活,總是無意識地干著其他人推動我們去做的事,結果當我們來到生命的盡頭時,對此後何去何從沒有任何方向或準備。滿心練習教我們如何擺脫這種無覺知的生活方式。在冥想中,我們逐漸感覺到每一個意識的新時刻, 走向有目標的生存和死亡。
GIF
問題來了:我們生命中的那個油罐到底是什麼?什麼東西能不斷提醒我們始終堅定不移地保持專註?答案在於:一種緊迫感,就是蘇加在完成任務又不能潑出一點油時所體會的那種緊迫感!經歷這個過程無疑是困難的,甚至很痛苦,但是這就像一個不舒服的旅程令我們只想繼續趕路而不會四處閑逛很久。當巴布濟病得很重及查理濟臨終的時候,會再次觸發我們巨大的緊迫感,迫使我們思考,「萬一...」
從這個角度來看, 正是這種緊迫感、考驗和不舒服能夠確保我們實現目標,而不是我們渴望得到的平靜與安寧。緊迫感似乎打開了我們內在的智慧泉源,但這種完成旅程的緊迫感似乎與接受的心態有衝突。如果我們接納周圍的條件並呆在平靜中, 我們又怎能保持緊迫感呢?
GIF
有一個中國的寓言故事:一隻貓媽媽想教她的小貓兒子怎麼抓魚。媽媽把小貓帶到一個有很多魚的池塘說「讓我們看看我們每人能抓幾條魚。」他倆都找好位置坐下,架好了魚鉤並開始等待。什麼也沒發生,小貓抬頭看見一隻蜻蜓在空中飛舞, 就像在約他起來玩, 小貓開始追逐蜻蜓但是沒有捉住, 蜻蜓很快飛走了。
當他回來時,貓媽媽已經抓住了一條大魚。小貓擔心比賽失敗,開始重新關心起釣魚。不久又來了一隻美麗的蝴蝶開始環繞他飛舞,它的翅膀充滿了誘人的色彩,小貓立馬想去抓住它,所以他追著蝴蝶跑來跑去,但蝴蝶還是飛走了。當小貓回來時,貓媽媽又抓住了另一條大魚,他嚷嚷著:「你怎麼抓了兩條大魚而我一條都沒抓到呢?」貓媽媽回答:「如果你繼續去撲蜻蜓追蝴蝶,總是三心二意,你又怎麼能抓到魚呢?」一轉眼大半天過去了,小貓意識到天很快要黑了,於是他坐下來,下定決心絕不動搖, 很快他感覺到魚咬鉤了, 瞧, 他抓住了一條大魚。
那種擔心可能空手而歸的緊迫感,使得小貓終於決心忍受等待的過程,而這最後導致他成功。在修習者的生命里,有賴於大師的恩典,每一次冥想都帶來一個更加精鍊和微妙的狀態以及一個新的意識水平,但由於無法賞析所賜予的東西,導致我們的注意力總是散漫落在蜻蜓或蝴蝶上。結果就像查理濟提到的,把一罐水放在火上燒一分鐘然後拿開,然後再放上去又拿開,因為看起來什麼都沒有發生,卻不知唯有持續加熱才能令水沸騰。那個專註地等待燒水的過程,和頂著一滿罐油卻一點都不許潑出來的過程一樣,實質上都是充滿緊迫感、不舒服和等待的過程。假如蘇加沒有耐心等待,他只好空手而歸,可能帶走的是怨恨而非智慧。不幸的是, 獲得進步的途徑往往會遭到我們的抗拒。
巴布濟在他的著作《真音》「我的痛苦」一章中進行了簡明扼要的闡述, 他說:我們中很多人祈禱能加快進步,但是當加快進步的條件出現時,我們又開始祈禱這種條件趕快消失。既然大多數人都會抗拒, 只有大師的工作才能令我們進步。這是一種艱難的平衡:挑戰我們,又不把我們壓倒,激勵我們,但不能讓我們放縱, 幫助我們, 又不能勉強, 一切都是為了讓我們儘可能多進步一點。
試想一下假如我們能配合,假如我們能調整自己去接受並保持緊迫感,會有什麼樣的結果呢?
我們會擁抱不安, 而不是尋求解脫。
這種不安只能來自歸依。
這種歸依只有
對大師有信任和信仰才變為可能。
這種信任和信仰只有
通過令人放心的體驗才得以建立。
這種體驗只有規律的修習能夠獲得。
當我們面對生命中的考驗和磨難時, 假如能經受而非儘力躲避, 可以節省寶貴的時間。方法就是:無論是在我們的修習還是生活中,對於我們渴望擺脫的境況,去接受並與之和平共處,只管在歸依中盡己所能。接受並非為了恢復平靜的狀態,而是培養一種能夠與不安及不舒服和平共處的心態。這樣的態度,再配上巴布濟說的清醒於生命的終點隨時可能降臨,我們可能會更加迫切地去經受要經歷的一切,只為了儘快達到我們可能到達的最高點。這將開啟一趟旅程,其中每次都會讓我們體會到「山重水複疑無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試想那種緊迫感與接受的態度並存的狀態, 秘訣就在其中。希望這種狀態被賜予所有有志尋求真理的人。
致以愛與尊敬
葛木雷什.巴特爾
2018年1月22日春節初五
TAG:滿心冥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