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是東吳老臣,一生平穩行事,在內政上立過大功,竟活到八十一歲

他是東吳老臣,一生平穩行事,在內政上立過大功,竟活到八十一歲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並起,紛紛割據一方,要想在亂世立足,軍隊是必不可少的,但要是想逐鹿天下,人才就顯得非常重要。像劉備在遇到諸葛亮之前被打得四處流竄,遇到諸葛亮之後逆襲有木有,這固然有時機的緣故,可不得不說,人才,尤其是高端頂級的人才,不論在哪朝哪代都是影響成敗的關鍵。

東吳作為三國之一,毫無疑問是漢末群雄的勝利者之一。孫氏之所以能夠打下這份基業,有孫堅父子三人能力強的原因,但更重要的還是因為東吳擁有很多人才,如周瑜、魯肅、呂蒙等人,除了這幾位,還有資歷更老的張昭。

張昭字子布,徐州彭城(今江蘇徐州)人,他是個明白人,知道知識的重要性,所以從小就開始勤奮學習,他的智商也是高得沒話說,學了幾年,學識大進,書法也學得很溜,尤其擅長隸書。除了知識,張昭還在學習過程中收穫了一批良師益友,琅琊人趙昱和東海人王朗都是他的好友。

由於底子好,所以張昭的名氣也很大,剛成年即被舉薦為孝廉,不過張昭表示拒絕,跑去跟王朗討論歷史問題(《宜為舊君諱論》)。他的論言很有見解,受到了名士陳琳等人的欣賞,於是這個年輕人驚動了徐州的老大陶謙。

當時徐州基本半獨立於朝廷,陶謙就是當地的大王,能被他賞識,那應該是許多人求之而不可得的。但張昭與這些人不同,即便陶謙要舉他為茂才,他依舊錶示拒絕。

陶謙很生氣,認為張昭看不起他,大手一揮,手下人就把張昭監禁了。這時候就顯示出朋友的重要性,在趙昱的援救下,張昭被放了出來,但再也不敢在徐州待了,跟著難民潮離開了徐州。

幾經輾轉,張昭來到了江南,當時,江南地區有好幾股勢力,張昭選擇投靠勇猛年輕的孫策,孫策也知人善任,相當倚重他,任命他為長史和撫軍中郎將。另外兩人的私交很好,孫策甚至跟張昭一起去拜見張母,就像同輩朋友一樣。

大哥這麼給面,又是給官又是拜我老媽,我怎麼也得有點表示不是,於是張昭就此開始在東吳的打工生涯,而他的業績也是沒得說。由於孫策的絕對信任,他扯著老大的虎皮,迅速打造出一個文官集團,隨即聯合當地豪強,讓他們支持孫策,為孫氏穩定江東做出了很大貢獻,孫策甚至將他比做自己的管仲。

可惜孫策死得早,建安五年(200年),孫策臨終前將弟弟孫權託付給張昭,還囑託道:「若仲謀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 簡直就是劉備託孤的既視感!

孫策去世後,孫權很悲傷,幾乎不能自理,這番兄弟情深,卻被張昭一頓猛削。張昭告訴孫權為主者不能任由感情發作,應該先做正事,而當時的首要大事就是穩定局勢,於是張昭親自扶孫權上馬,前去檢閱軍隊,這才穩住了局面。

孫權初掌江東時根基不穩,有些不服的人想要造反,但在張昭的輔佐下,孫權安撫百姓,很快穩定了地盤內部。之後孫權每次率軍出征,都是留張昭坐鎮後方,張昭也沒讓孫權失望,將後方管理得井井有條。當孫權犯錯時,張昭上去就是一頓削,因為他是老臣,孫權也只能默不作聲,仔細一想,還真是自己做錯了,於是改正。

張昭為人行事都很穩健,但這也充分說明他不是一個冒險的人,隨著統兵作戰次數的減少,他對外的態度日趨軟弱,盡量以萬全為上,但是當時的情況,東吳的實力又不是碾壓天下,哪有萬全的時候,張昭於是一連幾次都作出了錯誤的建議。

建安十二年(207年),甘寧投奔孫權,向孫權獻計討伐黃祖,張昭表示反對,認為黃祖實力強大,大軍傾巢而出,恐怕會出亂子,甘寧則很不客氣地說張昭竟然沒有信心鎮住後方,空擔大任。

結果黃祖被幹掉了。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老總率軍南下,還給孫權寫了一封信,看完信以後,東吳上下恐慌,張昭說了很多話,但總結起來就是一個意思:「打不過,老闆,我們投降吧。」

張昭威望高,再加上曹操實力的確太強,所以很多人贊同張昭的提議,但是周瑜、魯肅等人表示反對。在周瑜等的一再勸說下,孫權與劉備聯合,在赤壁大敗曹軍,張昭再一次被啪啪打臉。

赤壁之戰後不久, 孫權親自率軍包圍合肥,為了給張昭一個表現的機會,他派張昭率軍攻打九江郡的當塗,張昭本是文臣,打仗並不在行,再加上多年未上戰場,最後還是沒能打下來。

赤壁之戰以後,張昭所受到的信任就沒有以前那麼多了,不過資歷見識擺在那裡,他的很多意見,孫權還是聽從的。

孫權年輕力壯,平時喜歡打獵,他還有射死老虎的記錄,不過老虎也不是吃素的,在死之前,它已經撲到了孫權的馬鞍上。張昭見狀,嚇得臉色都變了,上前教訓孫權:」為君者當以馭使群臣為上,怎麼能夠親涉險境,萬一出事,豈不為天下恥笑?「

孫權當即道歉,但是事後他還是控制不住自已,又跑去打獵,不過為了尊重張昭的意見,他專門做了一個射虎車,自己在裡面射獸,以保安全。但當有野獸脫群而來時,孫權還是忍不住親手出手與之搏鬥,並樂此不疲,張昭苦諫,孫權卻也只是笑而不答。

黃初二年(221年),曹丕建魏代漢,孫權上書表示臣服,曹丕於是派使者邢貞封孫權為吳王。當刑貞抵達孫權的宮門時拒不下車,張昭上前一番恐嚇,把邢貞嚇得慌忙下車。

後來孫權在釣台大肆宴飲,並讓人用水灑向群臣,說到:「今日酣飲,只有醉後落入水中,才能停止。」張昭當即一言不發,直接離席跑到外邊自己的馬車上,孫權派人叫他回來,張昭以紂王的事例進諫,孫權默然罷酒。

張昭雖然深受信任,但是孫權了解他的脾氣,所以一直沒讓他做丞相。

黃龍元年(229年),孫權稱帝,此時張昭已經年過七旬,於是稱老退位,孫權封其為輔吳將軍,地位僅次於三公,改封婁侯,食邑萬戶。

退休後賦閑在家的張昭一邊給《左傳》和《論語》寫寫註解、做做學問,一邊也密切關注朝中動向,後來又被孫權召回朝中。

嘉禾元年(232年),公孫淵在遼東反魏,派人向東吳稱臣以為外應。孫權想答應,但張昭極力反對,孫權與他反覆爭論,最後孫權甚至拿起了刀,怒道:「吳國士人入宮則拜孤,出宮則拜君,孤之敬君,亦為至矣,而數於眾中折孤,孤嘗恐失計。「

這是孫權的氣話,但是話中的我怕失手傷到您的意思很明確,張昭注視孫權良久,悲從中來,說出一番肺腑之言,言罷大哭不已,孫權也把刀丟了,跟張昭對泣。

哭歸哭,眼淚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孫權還是派人去了遼東,張昭憤恨不已,乾脆待在家裡不去上朝。孫權大怒,命人用土封住張昭的家門,意思是張昭永遠都不必出門了。張昭也是個倔脾氣,也讓人用土把門堵住,表示他也不打算出門了。

這一次不是打臉了,事實證明姜還是老的辣,公孫淵見財起意,殺了孫權的使者。孫權得知後,懊悔不已,多次派人請張昭上朝,張老爺子表示不去,不是封了我的門嗎,不出門了。

孫權這次不想道歉,想來想去,他向晉文公學習,下令火燒張昭的家門,想以此逼張昭出門。晉文公想燒山燒出介子推,結果介子推愣是不出來,就被燒死了,從此有了寒食和清明節。張昭和介子推估計差不多犟,他也不出門,就在那看火燒。

眼見大火蔓延,張昭還不出來,孫權急了,真怕燒死了他,只得下令將火又撲滅。最後孫權站在張昭家門前,久站不去,張昭雖然有脾氣,但是讓皇帝一直在那站著也不是事,於是他就在兒子的攙扶下,出門跟孫權和解了。

嘉禾五年(236年),張昭走完了一生,享年八十一歲。孫權身著素服前往弔唁,謚號文侯(一說文成侯) 。

相關閱讀:被忽視的獨立王國:割據四十九年卻不怎麼出名,國祚比蜀漢還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孫權 的精彩文章:

知古 | 漢末三國的統一觀
劉備東吳招親歷史上根本不是這樣的

TAG:孫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