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如何理解《易經》的占卦(下):不該占卦的時候就不要佔

如何理解《易經》的占卦(下):不該占卦的時候就不要佔

↑聽說愛讀書的人都關注了我們

上一期我們了解了古人用《易經》解惑的經歷,這一期,我們來看一下,《易經》占卦在我們的生活中,究竟發揮著怎樣的解惑作用?我們又該如何理解《易經》的占卦?

研究《易經》不能偏廢,第一部分是「觀察天道安排人之道」,第二部分是古人有疑惑怎麼辦?一方面研究義理,一方面講究象數。

孔子也占卦

從宋朝的程頤開始,完全側重義理方面,認為《易經》不能談占卦這一部分,但是事實上孔子也佔過卦,他在四十幾歲的時候,考慮要不要做官,於是占卦,佔到賁卦。

責卦指的是裝飾品。孔子一看,做官只是裝飾品,只是好看,沒什麼用,於是便退下來,刪《詩》《書》、訂《禮》《樂》、贊《周易》、修《春秋》。

占卦是在你理性不能夠解決疑惑的時候,來求助於超理性,而不是非理性。

《易經》顯示出超理性的神奇妙用,古人作《易經》時本來就有使用「象數」作為獨立的一部分。孔子一占之後,佔到旅卦。「旅」代表旅行,出去旅行吧。他於是不做官了,出去旅行十四年,周遊列國。

孔子難道非占卦不可嗎?說實在的,我們很難再回到以前的狀況,用理性思考的話,很容易陷於主觀看法,因為主觀有一種願望,讓你最後心想事不成,導致忽略了其他的因素。而《易經》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讓你知道天、地、人的變化及發展的所有情況。

占卦在於同時性

一般人看問題,都是因果式的,過去有原因,現在就有結果,現在做的事是原因,將來有結果,這是單向式的發展。而在《易經》當中,注意的是同時性的發展,不再只看歷史性、時間性。過去的不再回來,所以要注意同時性,現在的情況如何、什麼事同時發生,都有互相對照的價值。

譬如,觀察整個世界的局勢,單看過去的歷史是沒有用的,那已經過去了。但若從現在觀察整個國際的形勢,就知道我們在什麼位置,要往哪裡走,這叫作同時性的思考模式。

在《易經》裡面,很多時候你參考歷史數據及別人的經驗還不夠,因為另有其他因素是你不能控制的。這時候占卦,等於是得到全方位的信息。孔子這兩次占卦,是出於後代學者的記錄,不見得有明確的證據,只能反映出《易經》占卦之後,得到的信息和後續的發展可以相互配合。平常不需要佔卦,理性思維可以得到結果的,就沒有問題。

荀子說「善為《易》者不佔」,真正懂得《易經》的人是不佔卦的,因為他了解「修德在己」。占卦的話,有一半求助於鬼神,還不如自己修德行善。人有理性,總希望知道將來該怎麼辦。

譬如,問現在作這個決定好不好?這其中變數太多了,若現在作了這個決定,所有人都說好,那你怎麼知道過幾年會發生什麼事呢?在地球上沒事,碰上彗星撞地球,該怎麼辦呢?像這種事是沒有人可以完全了解的,如果說「盡人事聽天命」,但就《易經》來說,不能盲目地聽天命,還是可以找到很多種方式來解決困難的。

如何占卦才準確

占卦容易解卦難。歷代古人在解卦的時候,就出了問題。這個卦這樣解、那樣解,好像都說得通,但往後才會發現應該怎麼解才對。這都沒有關係,本來就需要做功課。最後都會有結果出現,這個結果為什麼就可以準確呢?

每一個人解卦的方式都不一樣,我們現在一般按照朱熹的方式,但是也有另外不同的理解。我們學《易經》的時候兩邊要兼顧:一方面是義理,做人的道理,以修德為主;另一方面是占卦,譬如你有困惑,一時想不通該怎麼辦。

中國傳統一向是兩方面兼顧,談《易經》的時候,不用特別去排斥占卦的部分,也千萬不要只把它當作算命、占卦的一種工具。我們只是通過占卦來打開思路,更重要的是領會其中心法,如果你只用來占卦的話,最後將會違背它的道理。

占卦首先有三句話作為格言:

第一,不誠不佔。沒有誠心不要佔。

第二,不義不佔。不是你該占的不要佔,例如,我要佔問你有沒有私房錢,這不是我該問的事。

第三,不疑不佔。有疑惑時,理性可以解決的就不要問了,理性實在是不能解決、兩邊為難的再去占問。

另外,我們還要從古人研究《易經》所獲得的正面優點和心得來加以學習、運用。基本的道理就是最後要回到自己身上,培養以下三點:

第一是德行。修行、修德是永無止境的,譬如,本來有很多慾望,經過修德之後,慾望調節了、化解了,哪裡還有吉凶的問題?就算別人認為不好,自己覺得可以接受就好。

第二是智慧。判斷各種事情時,思路開闊,不會自以為是,綜合各種信息,再作一個比較完整、合理的判斷。

第三是培養能力。研究《易經》可以讓你做人處事有不同的應對,對待許多事情的發展,都有更高的能力表現。

本文摘編自傅佩榮所著的《易經與人生》,由東方出版社出版,如需轉載,請留言。

-END-

↓↓↓點擊閱讀原文,獲取好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易經 的精彩文章:

淺談《易經》「取法乎上」
《易經》「心誠」的真正含義

TAG:易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