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了受傷的城,是否可以癒合破碎的心
「其實我們無處可去,
身上背負著傷痛,
沒有救贖、沒有解脫,
可這才是人生啊。」
《海邊的曼徹斯特》
最美的期待
最美的期待
周筆暢
00:00/03:30
昨天看了一部很喪的電影,和它的名字一樣,冰涼的海風,咆哮的海水,散發著陣陣寒意,從腳下涼到心裡,這部電影就是《海邊的曼徹斯特》。
剛開始的時候,影片有些低沉,沒有波瀾起伏,沒有鮮艷的色彩,甚至背景音樂都如此平緩,再加上死氣沉沉、不通人氣、脾氣狂躁的男主李,讓我有點按捺不住,大多數人都應該是一樣的,我們都更想聽到的是輕鬆愉悅的曲調、積極向上的故事。但我還是很好奇男主為什麼會這樣,往後看,電影給了我們清晰的答案。
李的哥哥因為心臟問題去世了,為了料理他的後事,回到了原來生活的地方,就是海邊的城市曼徹斯特。
他的哥哥有一個兒子帕特里克,他們兩個總是衝突不斷。李是他的監護人,他想讓帕特里克去波士頓生活,但帕特里克並沒有這個想法,李在波士頓只是一個修管道的,你可以在曼徹斯特找份工作繼續修,而他,還要留下來修理他的船,他還有學校、朋友。
最後,他們並終究沒有生活在一起。因為曼徹斯特,埋葬著李痛苦的過去。
李原來有一個美滿的家庭,兩個女兒,一個兒子,他可以每天開船出去打漁,和朋友在房間里打乒乓球。而熊熊大火毀了這一切。
這場大火里妻子蘭迪被救了出來,卻失去了3個親生兒女。而被李忘記蓋上的爐罩正是失火的主要原因。他的家庭分崩離析,自己也想過在警所里開槍打死自己,卻被攔下了。
自己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只能帶著一個破碎愧疚的心,離開了這座城市。
但他的心始終沒有癒合,他只是學會了隱藏,卻不傾訴,不願與人交流,對人冷淡,他可能是害怕自己還會犯錯,給別人帶來傷害吧。也可能只有在酒吧里,找一個人把自己打一頓,自己的愧疚才會減輕一點。
我們看慣了很多救贖的事情,努力去改變自己的境遇的電影。比如之前看過的《風雨哈佛路》《永不妥協》《楚門的世界》,他們都在傾盡全力,不向命運妥協。
《海邊的曼徹斯特》並沒有講一個勵志人物起伏一生,但卻是普通人的真實寫照,有些事情是真的改變不了,放不下的,我們可以選擇活著,但卻會背負很多,就好像裡面的主人公一樣,總讓他堅強起來的希望總是小的,我們永遠不會理解他們到底有多麼絕望,這世界根本就沒有什麼感同身受。面對他們,可能我們只有同情和惋惜了。
之前的排版中,曾用過太宰治的《人間失格》裡面的句子。但我並不了解他,一次朋友質問我,我才去百科了太宰治。他也有過終生難忘的事情。
在他求學的過程中,思想漸受馬克思主義的影響,曾為自己的出身困擾,想吃安眠藥自殺未遂,後來參加馬克思主義運動期間,認識了田邊,他們相約在海岸殉情,結果自己被救,田邊死亡。這是他終身難忘的罪惡意識。後來在他的書中就有體現。最後他還是投水自盡了,僅僅39歲,卻留下了很多作品。
面對一些苦難,我們也只能順其自然的去接受。道理都懂,但該怨的還是會怨,該罵的還是會罵,該哭的也還是會哭,畢竟心裡的難受不是道理所能釋懷的。在心裡挖一個深深的洞,然後填埋起來,繼續自己的生活。每當傷痛挫折來臨的時候,我們可以去接受,因為只有活著才可以感受這一切,它們都是生命的一部分,我們也要有勇氣從頭再來。
寫的這麼喪,但有一件很有趣的事。這部電影榮獲了第74屆金球獎最佳劇情類影片獎項。主角因為演技超棒而聲名鵲起。馬特·達蒙是這部影片的製片人,他本來打算自己執導並主演,但是因為檔期,只能讓了出去。而自己去演了豆瓣5.1的《長城》。
學會取捨還是很重要滴。
有兩個姑娘
每晚十點
如約等你
TAG:有兩個姑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