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演化動力不是求存,而是:求穩
-1-
求存:是對存在的需求
有些人覺得萬物在求存
所以存在的時間越短就越需要補償,從而才能得以正常存在。
然而:求存只是生物的第一本能,但並非萬物的的第一「本能」。
站在生物的求存本能上去推理萬物,很容易出現「萬物求存」的誤解。
求穩:是對穩定的需求
穩定:是指平衡不亂動
動態平衡也是一種穩定
水在高處有位差,不穩定,會自動朝著底處流變得穩定,自然產生了:水流。
空氣中有溫差,是不穩定,就會自動朝著溫度均衡發展,自然就產生了:風。
導體中的電子有電勢差,是不穩定,就會自動朝著電勢均衡發展,自然產生了:電流。
市場中供需不平衡,是不穩定,就會自動朝著供需平衡發展,自然就產生了:市場經濟。
人餓了,就是不穩定,會本能的朝著溫飽的狀態發展,自然產生了:獲取食物的心理活動和行為
求存:其實就是更好的求穩,但不等同於求穩。
GIF
-2-
宇宙基礎物質,「根源物質」本身是一直存在著的東西,它們不會消亡,所以根本沒必要求存,但它們是最不穩定,最不平衡的存在物,所以它們需要求穩、求平衡,求平衡穩定的存在狀態。於是自然朝著更平衡穩定的整體發展:量子→原子→分子→細胞→生物體。
也因此:熵減是熵增的基礎。如果沒有量子→原子的熵減,就沒有原子的熵增;如果沒有原子→分子的熵減,就沒有分子的熵增;如果沒有分子→細胞的熵減,就沒有細胞的熵增;如果沒有細胞→生物體的熵減,也就不會有生物體的熵增。就算宇宙大爆炸理論成立,宇宙最初的「奇點」也是個相當於熵減的「原熵體」,因為:奇點大爆炸後更混亂,奇點更有序。
根源物質
所有事物最終的根源是什麼?
這個問題,要麼無解(不能無窮後退,A的根源是B,B的根源是C,C的根源是D,一直這樣下去,無窮無盡,無解),要麼只有一個唯一的解答,那就是:根源物質。這個世界上存在著一種最初的存在物,它沒有產生的原因,也不會因何而消亡,它一直就存在著,但卻是其它所有事物的根源,我們可以稱之為:根源物質。根源物質的屬性,簡稱:根源屬性。於是:根源物質和根源屬性可以作為所有推理的最終根源。一切問題、一切規律、一切本質、一切邏輯推理到最後,都可以終結到:根源物質和根源屬性。根源屬性就是:最底層的第一性原理。
目前主流的宇宙起源理論:「宇宙大爆炸」、「弦理論」,都有個默認的根源物質,分別是「奇點」和「弦」。因為他們沒說「質點」從哪來?「弦」從哪來?所以嚴格來講,他們的宇宙起源理論講的都是現代宇宙的起源,默認原始宇宙是沒有起源的。根源物質要高尖端的儀器探測,但根源屬性卻相對容易得知。因為我們可以轉換思考:既然是所有事物最根源的屬性,那麼必然是所有事物最普遍的屬性,也就是萬物共同擁有的屬性,就連最根源的存在物也擁有的屬性,簡稱:萬有屬性。萬有屬性里又包括了萬物共同擁有的本質「萬有本質」,和萬物共同擁有的規律:萬有規律。這是所有學科、所有知識共同的規律,最大的通識。比如:萬物都互相聯繫的存在著,簡稱「聯存」。
熵
「熵」是物理熱力學的概念
說的是:系統的混亂程度。
熵增是更無序,熵減是更有序。但無序≠不穩定,比如:衣服都無序散亂的躺在地上,這也是一種平衡穩定狀態。
熵增是:部分求穩。
部分朝著更穩定的方向發展(通常,整體會消失)。比如:打翻牛奶的每滴牛奶、衰變原子的每個電子、溫差中的每個微粒、倒閉公司的每個員工都朝著自己更穩定的方向發展(這些都是某個整體中的部分朝著更穩定的方向發展)。
熵減是:整體求穩。
整體朝著更穩定的方向發展(通常,整體不消失)比如:量子→原子→分子→細胞→生物體
當整體求穩力量大於部分求穩時,就產生了:進化。
當部分求穩力量大於整體求穩時,就產生了:衰變、解體。
但無論是熵增,還是熵減,無論是進化,還是退化,本質上都是在:求穩。
-3-
存在是結果,而不是動力。
存在時間更短,也是某種結果(比如:更晚出現、更難出現),而不是動力。
真正演化的動力是:物理、化學、大眾定義中的不穩定。是:不平衡、亂動的狀態(比如:溫差、電勢差、重力落差、心理落差、供需不平衡等等)。而不是:存在時間短。
存在時間更長≠更穩定。比如:氫原子核外電子為1,比惰性氣體(核外電子為2或8)、水、生物體存在時間更長,但氫原子卻更不穩定,隨時發生物理或化學反應變成其它物質。
總之,宇宙演化的動力是:求穩。
萬物運動的直接動力就是:不平衡穩定。
儲流:不平衡穩定→平衡穩定的自發流程
萬物都可以作為其它事物的存儲空間,或存儲在某個空間中,簡稱:儲空。
在xx里,的xx就是儲空。於是你會發現萬物都只是不同的儲空而已。
儲空平衡穩定的狀態叫:儲平。
與儲平標準有差異的不穩定狀態叫:儲差。
儲差到儲平的自然發展流程叫:儲流。
一切運動的本質都是:儲流。
TAG:全集然文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