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是「日本的馬漢」,如果陸軍不反對他,日本或許會成為「亞洲的英國」

他是「日本的馬漢」,如果陸軍不反對他,日本或許會成為「亞洲的英國」

佐藤鐵太郎是日本明治時期的海軍軍官,被譽為「日本海軍第一代戰略家」,官至海軍中將。佐藤有「日本的馬漢」之美譽,其軍事思想深受中國古代著名軍事家孫子和美國「海權論之父」馬漢的影響。佐藤鐵太郎所生活的年代是日本帝國主義崛起的年代,從中日甲午戰爭、日俄戰爭到「九一八」事變,在亞洲崛起中的日本帝國海軍也日益淪為日本帝國主義的「戰爭機器」。佐藤鐵太郎的海權思想,自然反映出這種帝國主義的擴張本質。

佐藤鐵太郎以馬漢的海上權力學說為基礎,借鑒英國的海上霸權實踐,以及中日甲午海戰和日俄戰爭中海戰的實戰經驗,發表了《帝國國防史論》等一系列著作。

他反覆強調,日本作為島國,無論是保衛國土,還是對外擴張,必須以控制制海權為前提,制海權對於島國日本贏得戰爭的勝利,或保證國家的生存和發展都具有生死攸關的重大意義。

他還提出,日本要想「維護在大陸擁有的權益」,必須擁有「東亞的制海權」。他極力鼓吹「海洋擴張論」和「並守南進論」,強調日本與英國地理環境相似,同為海洋民族,應向英國學習,向海洋擴張,把日本建成「亞洲的英國」,把建立「海洋帝國」作為日本發展的根本戰略目標。

佐藤的觀點得到了日本海軍的廣泛認同,基本上反映了日本海軍最高當局的戰略思想動向。然而,這一主張卻遭到了日本陸軍的反對,引發了日本陸、海軍在軍備發展問題上的不斷爭論。

佐藤鐵太郎一生共撰寫了《國防私論》《帝國國防論》《帝國國防史論》《海軍戰理學》及《國防新論》五部著作。

佐藤鐵太郎比馬漢小25歲,1892年即馬漢《海權論》問世兩年後,時任海軍大尉的佐藤撰寫了《國防私論》一書,首倡日本國防應以海軍為主導,海軍優先於陸軍,採取「海主陸從」戰略。

1901年,佐藤在遊歷英、美回國後撰寫《帝國國防論》,極力主張日本應當效法英國強化海軍力量。在該書中,佐藤詳細論述了作為「海洋之國」「島嶼之國」的日本應以英國為典範,強化海軍戰略構築「一線國防」的主張。

1907年,佐藤任海軍大學校教官,講授「海防史論」。他的講義後經進一步充實史料而成《帝國國防史論》一書(1908),後成為指導日本海軍發展的經典著作。《帝國國防史論》一書也是近代日本海軍戰略的代表作,反映出日本海軍基於自身歷史和地緣特徵的戰略思考。

20世紀30年代之後,隨著大陸擴張政策的全面展開,佐藤主張的海軍戰略理論被日本執政者乃至日本海軍高層所拋棄,佐藤本人也被迫退役到國會貴族院擔任無任何實權的議員,1942年3月在太平洋戰爭的隆隆炮聲中寂寞辭世。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佐藤鐵太郎在很長一個時期被日本人所忘卻。然而,進入21世紀以來,日本的海洋安全戰略再度走向歷史性擴張,「海洋立國論」逐漸高漲,長期被遺忘的佐藤鐵太郎及其理論再度被日本人記起,並被奉為「日本的馬漢」。

摘自「大家精要」之段廷志、陳華、閆雪昆《佐藤鐵太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首陽讀書 的精彩文章:

在戰略領域裡,進攻和防禦的關係是怎麼樣的?
你們都在談「一帶一路」,其實歷史上的絲綢之路有三條

TAG:首陽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