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品味 《滄浪詩話》

品味 《滄浪詩話》

「中華最美詩話」,敬仰已久,近日得以拜讀。品味文論佳作,有所感觸,特與諸友分享,個人愚見,不足為一家言,若有高識學者,請一笑付之,此非文學批評,純屬讀書閑暇之餘隨心而記,聊以消遣,不足為學術研究道。天下有可廢之人,無可廢之言,如於學術有不同見解,恭聞高見!

嚴羽,南宋詩論家、詩人。字丹丘,一字儀卿,自號滄浪逋客,世稱嚴滄浪。嚴羽論詩推重漢魏盛唐,號召學古,所著《滄浪詩話》名重於世,被譽為宋、元、明、清四朝詩話第一人。他的《滄浪詩話》也影響了明代著名文學批評家高棅和明代中後期的前後七子。還著有詩集《滄浪吟卷》。

夫學詩者以識為主:入門須正,立志須高;以漢、魏、晉、盛唐為師,不作開元、天寶以下人物。

往往聽人說「詩必盛唐」,學詩就是要從最好的、最經典的開始學起,一開始便能站在最高峰,便可一覽眾山小,如同「開竅」,一發不可收拾矣。又如王國維的「境界說」——詞以境界為上,有境界自成高格,自有名句。經典的東西是有「境界」的,若要追求高尚,先去追求經典。

學其上,僅得其中;學其中,斯為下矣。又曰:見過於師,僅堪傳授;見與師齊,減詩半德也。工夫須從上做下,不可從下做上。

先須熟讀《楚辭》,朝夕諷詠,以為之本;及讀《古詩十九首》,樂府四篇,李陵、蘇武、漢、魏五言皆須熟讀,即以李、杜二集枕藉觀之,如今人之治經,然後博取盛唐名家,醞釀胸中,久之自然悟入。

你要讀,就讀那種費盡心思細細琢磨才能研究透徹的書。

你要交往,就交往那種值得你去敬仰,讓人心生敬意的朋友。

你要做,就做那種萬般努力歷經艱辛才能做成的事業。

實力可以慢慢提高,但心一定要放得高放得遠。

「不管理解與否,背過再說」,這或許是學習古詩詞最笨的辦法,但是,何來聰明辦法?即便是名家大師,也一定是從此「笨辦法」開始的。把工夫從上做下,從最經典的作品開始積累,此乃是「向上一路」、「直截根源」。

詩之法有五:曰體制,曰格力,曰氣象,曰興趣,曰音節。

初見這一句,說實話並不是很理解究竟何為「詩法」,普慧先生在對滄浪詩話的評註中引用陶明濬《詩說雜記》卷七給出的解釋頗有些意思:

此蓋以詩章與人身體相為比擬,一有所闕,則倚魁不全,體制如人之體干,必須佼壯;格力如人之筋骨,必須勁健,氣象如人之儀容,必須莊重;興趣如人之精神,必須活潑;音節如人之言語,必須清朗。五者既備,然後可以為人。亦惟備五者之長,而後可以為詩,近取諸身,遠取諸物,而詩道成焉。」(《文藝叢考》,盛京時報社1927年)

為詩如同為人,詩人的創作過程便是在塑造一個由內而外都完美的人,完人而可以為完詩。

詩之品有九:曰高,曰古,曰深,曰遠,曰長,曰雄渾,曰飄逸,曰悲壯,曰淒婉。其用工有三:曰起結,曰句法,曰字眼。其大概有二:曰優遊不迫,曰沈著痛快。詩之極致有一,曰入神。詩而入神,至矣,盡矣,蔑以加矣!惟李、杜得之。他人得之蓋寡也。

錢鍾書先生認為:解讀詩常須領會其「情感價值」,而勿執著於其「觀感價值」。滄浪唯李杜為尊或許有些偏頗,但李杜的詩的確是高其品,完其用工,成其大概,得其極致矣。李杜詩不苛求於觀感,反而自然得其觀感,而其情感價值,可謂入神,達到至矣 盡矣 篾以加矣的境界。

弗洛伊德說,作家的創作是受壓抑的「本我」進行轉移的結果,作品中存在著作家的某種「情節」。我認為詩達到了極致,便是詩人「本我」的轉移達到了極致,情感在詩中的爆發是無以復加的,是至矣盡矣的。達到了「入神」,詩之品自然高,詩之用工自然巧,詩之大概自然是悠遊不迫 沉著痛快,有境界自成高格。

《滄浪詩話》有「詩辨」、「詩體」、「詩法」、「詩評」和「考證」五篇,另有一篇《答出繼叔臨安吳景仙書》,歷代輯錄者都將其收於《滄浪詩話》作為附錄。以上便是我對於「詩辨」部分粗淺的一點認識,「詩辨」闡述理論觀點,是整個詩話的總綱,反映了嚴羽的文學思想,以及他對於論詩的主張,自有其獨到之處,而我對其思想,乃是連皮毛都未觸及,只是以此文聊以記錄,將一些讀書中的體悟記錄於此,若有對中國古代文藝理論感興趣的朋友,我歡迎討論,也接受批評。至於詩話後其他部分,倘若時間精力允許,也當欣然再度分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咸雲閑話 的精彩文章:

TAG:咸雲閑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