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來越多的留學科研人才想要回中國?
【下載華輿APP,海外生活更有趣】
「百人計劃」,是中國科學院在1994年啟動的一項高目標、高標準和高強度支持的人才引進與培養計劃。二十幾年來,這項計劃凝聚了大批優秀人才,其中從海外引進的傑出青年人才上千位。
兩會期間,美國中文網特派記者就在北京採訪到一位去年剛剛通過「百人計劃」,從美國回到中國的青年研究者。
「我們主要做智能人機交互,以及它在教育、醫療等領域的應用。現在的主要工作,是做神經損傷疾病的早期預警,比如帕金森症,前期會有一些癥狀表現出來,早期肢體動作、協調性、手抖等,但這些又不足以引起患者警惕就醫。我們做的就是在日常生活的用品上——比如吃飯時用的勺子、手機等等——加上一些軟體硬體,來檢測不正常的生理特徵,做早期預警。」
2011年,范向民從山東大學本科畢業,和當時的女友、現在的妻子一起到美國留學,在匹茲堡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6年間,他在美國結了婚,生了女兒,還買了房子安了家。(下圖為范向民與妻子在匹茲堡住的房子)
2016年底,臨近畢業,范向民萌生了回國之意。回國期間,他去了中科院軟體研究所,感受到中科院對於海外人才誠心誠意的尋求。於是,在2017年夏天畢業拿到博士學位後,他也舉家從美國搬回了中國,在中科院軟體研究所任職副研究員。
范向民離開中國的時候還是學生,在美國才真正過起自己的小日子,突然之間要把已經習慣了好幾年的生活模式打亂,賣房,賣車,妻子還需要做出辭職這樣的抉擇,和許多和他面臨類似情況的留學生一樣,他也有過顧慮。
「有孩子以後,我們最大的顧慮就是環境、空氣、和食品安全。2016年底因為找工作回國的時候,吸過兩天霧霾,過了一周就感冒了。另外也擔憂過薪水,和在美國總還是有差距。還有就是住房,很多想回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的人都顧慮這個問題,怕回來買不起房子,房子也沒有那麼大。」
抱著這些擔憂回中國以後,從去年7月到現在,范向民發現,之前擔心的最後都不是問題。空氣質量大為好轉,家裡買的空氣凈化器基本沒開過;薪水光從數字來說比不上以前妻子在美國的工資,但支付花銷也綽綽有餘;「百人計劃」提供的過渡住房解決了他們至少5年的燃眉之急,新加雖不如在匹茲堡時兩三平方米那麼大,但也可以很溫馨。
在適應環境之餘,范向民發現,自己在事業上的發展也遠超預期。
「說實話,我覺得回國這段時間,在研究工作上得到的資源,比如資深老師的指導、在校學生的配合,都比在美國的時候更好。工作很順心,這幾個月成果也很好,投了五六篇文章,中了四篇,這已經遠遠超過我在美國讀博士期間的發文章速度了。」
對於科研人員來說,經費是十分重要的一環,這是大部分人力、設備等資源的保證。在這方面,范向民也感到完全沒有後顧之憂。
「科研經費的支持非常到位,我感覺現在在中國申經費相比美國更容易一些。所以這各種方面加起來,讓我們這些回國的年輕人能很容易地適應環境,投入工作。」
按照范向民的說法,他覺得自己是很幸運的,因為中科院要找的人才方向,正是自己博士期間研究的方向。不過從總體來看,中國近些年無論是對科研的投入,還是人才的渴求,以及對創新的鼓勵,都在不斷提高。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於2017年10月發布的公報,2016年中國共投入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15676.7億元,比上年增加1506.9億元,增長10.6%;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強度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為2.11%,比上年提高0.05%個百分點。按研究與試驗發展人員(全時工作量)計算的人均經費為40.4萬元,比上年增加2.7萬元。從基礎研究經費、應用研究經費、到試驗發展經費,都在穩步增長。而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在「十三五」發展規劃相關布局上的目標是:2020年在研究成果和科研經費投入上,達到總量和國際最發達的國家並行(趕上美國);2030年,中國基礎研究對整個經濟發展、科學發展的貢獻度應該和發達國家相當;2050年達到源頭並行,真正實現科技強國。
這些年,越來越多的海外中國留學生談到「千人計劃」「青千」等詞。一位正在某常春藤學校做博士後的朋友告訴我,他以前博士期間(另一常春藤學校)、現在博士後期間認識的不同領域的中國學生,好幾個都經過多番比較,在畢業前確定了回國發展,看中的正是國內不斷完善的研究資源和條件。而他在國內讀本科時的大學,他當時所在系這幾年得到的經費和配備也令人羨慕,研究能力和排名都有所提高。
有「大手筆」的投入,還有各方面的考慮和照顧,中國人才引進的大門越開越大。誠然,如范向民所言,中國在對海外人才的待遇、手續簡化上,都還有提升的空間,但可以看到的是,海外人才在「回國」這件事上,顧慮已經越來越少,而憧憬越來越多。(原標題:為什麼越來越多的留學科研人才想要回中國?)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來源:美國中文網
※請記住這具有「特殊意義」的時刻!這次的「我願意」將被載入史冊!
※在以色列當了兩年漢語老師,我讓漢語成了這裡最受歡迎的語言課
TAG:華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