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蘇寧控股張近東:數據共享平台建設需引入人工智慧與區塊鏈

蘇寧控股張近東:數據共享平台建設需引入人工智慧與區塊鏈

聚焦全國兩會

微觀經濟新動能

南京報業傳媒集團全媒體記者 徐海峰 陳剛 北京報道

編輯 木子

全國人大代表、蘇寧控股張近東:

數據共享平台建設需引入人工智慧與區塊鏈

「如果不能保護好我們的數據資源,就談不上利用好數據資源,保證系統性安全、大數據信息安全、用戶賬戶和資金安全是開展一切業務的前提條件。」全國人大代表,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兩會期間接受大眾證券報記者專訪時表示。他是「老委員」,又是新代表。作為新當選的全國人大代表,張近東早已是兩會的「常客」。2003年以來,當了15年政協委員的他,共提交了70件提案,內容涉及精準扶貧、大學生就業創業、新農村建設等多個領域。

「數據資源得不到保護,何談利用」

繼2017年兩會呼籲數據共享後,今年張近東再提建設社會數據開放共享平台。張近東向記者表達了這麼一個初衷:「如果不能保護好我們的數據資源,就談不上利用好數據資源。圍繞數據安全,今年的兩會我提議加快數據採集、開放、共享、安全、使用和隱私保護方面的立法,建立數據標準、界定數據邊界,確實有效地建立數據領域的法制基礎。以法律的形式對平台數據進行分級的有效管理,並規範數據資源開放和共享的內容及形式,形成完善的綜合治理體系,提供公平公正安全可靠的環境。」

大數據既要用好,更要管好。伴隨著大數據的快速發展,數據信息保護與數據開放應用變得同等重要。對企業來講,應充分挖掘企業自身數據潛力,並自覺規範數據的採集、加工、流通和應用等全鏈條,保證數據的完整性、真實性、準確性,提高數據的利用效率,讓企業更好地實踐用數據服務大眾。

他解釋說,大數據的發展,歸根結底要實現對企業核心能力的提升,最終要體現在為用戶創造的品質服務上。大數據共享共用仍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在當前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社會上海量的數據資源仍缺乏整合與聯通,社會價值無法得到充分挖掘,數據的共享、開放和應用程度還遠遠不夠,這使得企業在數據信息獲取上需要各個突破,成本高昂。

「互聯網時代下,保證系統性安全、大數據信息安全、用戶賬戶和資金安全是開展一切業務的前提條件。」張近東進一步表示,這就需要我們不斷提高信息安全技術水平,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使資金資源的配置效率大幅提升,提高服務質量,給用戶更好的體驗感,保障消費者數據安全、財產安全。

數據開放共享需引入區塊鏈技術

數據是建設數字中國最重要的基石,是產業規模化、高質化的催化劑。數據領域中典型特徵是以行業、區域數據為基礎,數據安全性不能得到有效保障、數據存在被巨頭操縱的可能、數據流通環節的信任和確權得不到保證,這些行業普遍顧慮的核心問題一直沒有得到有效解決,從而造成政府各個層級和部門之間,不同地域、業務的企業之間,只能形成各自的 「數據孤島」,無法發揮數據產業的真正價值。

目前基於人工智慧、深度學習等手段,對數據自動分類、終端和網路中行為數據的檢測和分析,是解決數據安全問題的重要途徑之一。而具有去中心信任機制、防篡改、記賬透明、共監管和可追溯性等優勢的區塊鏈技術在數據安全領域也大有可為。利用人工智慧、區塊鏈結合大數據的技術融合能夠成為解決數據安全短板的一劑良藥。

張近東說道:「今年兩會,我建議在共建社會數據開放共享平台的過程中,逐步加大引入人工智慧和區塊鏈技術,推動大數據與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新技術的融合,利用技術融合優勢,提高對風險因素的防控能力。蘇寧金融研究院在2017年成立了區塊鏈實驗室,在對區塊鏈技術進行深入研究的基礎上,已有實際應用落地。」

提升智慧零售發展的「新動能」

從黨的十九大報告到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高質量發展」成為熱度最高的辭彙之一,發展壯大新動能成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內容。 張近東向本報記者表示,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以企業為主體加強技術創新體系建設,湧現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和新型研發機構。蘇寧著力於提升自身IT研發能力,作為一家擁有科技基因的企業,蘇寧多年前就提出了「科技蘇寧,智慧服務」十年戰略,不斷加大科技研發投入。

他解釋道:「蘇寧也在轉型升級,著力提升智慧零售發展的『新動能』,蘇寧科技定位為中國領先的智慧零售科技集團,作為蘇寧的核心技術平台,蘇寧科技集團目前已在美國矽谷、中國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地設立研發基地,研發人員數量將達萬人規模。」

張近東還表示,蘇寧科技將利用人工智慧、雲計算、大數據等前沿技術,在O2O零售、供應鏈、金融支付、物流等方面,服務全球用戶,同時,基於蘇寧近三十年信息化沉澱,重點展開「智能平台、智能服務、智能終端」三大業務,為用戶提供實實在在的智慧服務。

對於2018年,張近東表示:「2018年,蘇寧擬將實現IT員工總數達到10000人,加強在投資領域的布局,持續強化技術保障的能力,整合全產業技術、數據、用戶全鏈路,聚焦用戶體驗,尤其是在人工智慧、大數據和雲計算等方面,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對業務發展的核心驅動力作用,建立起在行業的核心創新能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眾證券報 的精彩文章:

雙倍增!低迷之中,16家公司率先預告一季度業績,詳細數據供您參考!

TAG:大眾證券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