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如來佛祖二弟子唐僧轉世精通幻術?他竟慫恿孫悟空偷王母的蟠桃?

如來佛祖二弟子唐僧轉世精通幻術?他竟慫恿孫悟空偷王母的蟠桃?

關於真實的唐僧,大概需要用幾句話闡述下。

第一、唐僧在歷史上的原型是俗名陳禕的大唐高僧玄奘,被尊稱為「三藏法師」。

第二、唐僧算是官宦子弟,自幼精讀儒家典籍,「愛古尚賢」。只不過在隋衰亡時,他便隨其父陳惠棄官歸隱,隱居鄉野,唐僧還有三個哥哥,他是跟隨在凈土寺出家的二哥陳素入寺學經。

第三、善於學習的唐僧曾居蜀四五年,參訪名師,講經說法,大約成名於唐高祖武德年間。

第四、唐僧為了對教義或理論的分歧進行正本清源,於唐貞觀元年向唐太宗陳表西行求法,但並沒有得到唐太宗的應允。於是決意追本溯源的他,私自開啟了「冒越憲章,私往天竺」的直探原典之路。是年,唐僧二十七歲。

第五、唐僧偷渡西行,晝伏夜行,邊學邊進。而在那爛陀寺的研習,讓唐僧成為通曉三藏的十德之一,以唐僧為論主的曲女城辯論大會更是讓他名震五印。

第六、唐僧於貞觀十九年攜帶657部經巻載譽歸國,並在接受唐太宗召見時,表達了自己曾因偷渡這樣的「專擅之罪唯深慚懼」,並發願「願得畢身行道,以報國恩。」

唐僧

第七,唐太宗和唐高宗先後多次規勸唐僧「棄緇還俗」,但均遭到唐僧的婉拒。

第八,唐僧先後在長安弘福寺、大慈恩寺,北闕弘法院、玉華宮等處組織譯場譯經,共譯七十三部一千三百三十卷。其間,口授自己遊學異國的見聞,並由弟子辯機執筆完成了《大唐西域記》一書。

第九,唐僧於唐麟德元年二月五日夜半圓寂,世壽62歲,升往彌勒天,靈骨歸葬白鹿原,後改葬於長安興教寺建塔供奉。

歷史中膽大如斗的唐玄奘卻在吳承恩《西遊記》中成了膽小如豆,卻又善良虔誠的苦行僧——唐僧。但他的前世很厲害,竟然是如來佛祖的二弟子金蟬子,儘管被沙和尚前前後後吃掉了九次。

金蟬子為什麼會轉世為軟弱昏庸的唐僧呢?

按照如來佛祖的說法,因為金蟬子「不聽說法,輕謾我之大教」,所以,被如來佛祖貶去了「真靈轉生東土」,予以懲戒。如來佛祖的一片苦心,或許只為給了金蟬子一個金蟬脫殼、重新歸位的機會。

孫悟空

金蟬子前世輕謾大教的光輝事迹,孫悟空似乎也道聽途說隱隱約約有所了解。他曾對豬八戒講過,「原叫金蟬長老」的唐僧,「不曾聽佛講法」,動輒就會出現「打了一個盹」的現象,有時還會故意「往下一失,左腳下翙了一粒米」。

金蟬子聽課犯困打盹,先天晚上幹什麼去了?故意將米粒撒到地上,恐怕也不是因為不珍惜糧食吧?真叫人匪夷所思。

因為有了如來佛祖二弟子這個身份的背書,民間便有了唐僧精通幻術的傳說。

據傳,某日,深喜幻術的唐太宗郊遊,精於幻術的道士羅思遠和三藏法師隨行。其間,羅思遠為博皇帝歡心,祭出一道咒符,竟將三藏法師卧室里的一領錦襕袈裟用幻術幻化到眾人面前,而三藏法師也確認這是御賜袈裟無疑。然而,正當羅思遠捧著欣賞時,三藏法師也默念一道咒語,羅思遠手中的袈裟,竟瞬間憑空披在了三藏身上。

會幻術的唐僧好生淡定。

太陽照耀下的月亮,儘管耀眼,但它總歸還是有自己的月之暗面。《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就塑造了唐僧的另一面。

王母娘娘

好了傷疤,沒忘疼。孫悟空因考慮到自己「因八百歲時偷吃十顆,被王母捉下,左肋判八百,右肋判三千鐵棒,配在花果山紫雲洞,至今肋下尚痛」,用一句「我今定是不敢偷吃也」給拒絕了。

但唐僧的艷羨之心仍未泯滅,不惜降低預期,「何不去偷一顆?」甚至認為孫悟空「神通廣大,去必無妨。」——這也許就是唐僧更符合人性的一面吧。

當然,唐僧未必一定要裝腔作勢的保持著自己的那一種矜持之態。

楊景賢極具調侃之意的《西遊記》中,就給唐僧安排了一個頗有內涵的講法台詞:「陰無陽不生,陽無陰不長,陰陽配合,不分霄壤。豆有豆畦,麥有麥壠,豆麥齊栽,號曰雜種。」——哈哈哈……

西遊路上妖怪多,跟著老宋捉活的。請關注《宋諞西遊》,查看更多西遊腦洞,一起探尋妖的人性和西遊的奇妙世界……

文/老宋//宋諞西遊//原創作品//嚴禁抄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宋諞西遊 的精彩文章:

沙和尚為什麼被如來佛封為金身羅漢?和豬八戒相比他是虧還是賺?
太上老君金剛琢有剋星或難成西遊第一法寶?第一至寶究竟是哪件?

TAG:宋諞西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