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長華:秉鉞四鎮 九塞生色
2018年第33期||總第145期
秉鉞四鎮 九塞生色
——隴上名將雷龍結維護明代北疆安寧所做的貢獻
王長華
公元1368年,明朝建國,其後百餘年間,退居漠北的蒙元殘餘勢力伺機南下,成為明代的嚴重邊患。明朝統治者不得不在東起鴨綠江,西抵嘉峪關,綿亘萬里的北部邊防線上相繼設立了遼東、宣府、薊州、大同、太原、延綏、寧夏、固原、甘肅九個邊防重鎮,史稱「九邊重鎮」。這是明朝同蒙古殘餘勢力防禦作戰的重要戰線。
而崛起於隴上的一員虎將雷龍,「秉鉞四鎮」,即先後擔任宣府、延綏、寧夏、甘肅四個邊鎮的主要將官,「載奏捷音,九塞生色」,為維護明朝北方邊境的安全和穩定,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雷龍的同時代人,嘉靖年間進士、任兵部左侍郎的胡執禮曾經評價道,雷龍的功勛可與西漢隴上名將趙充國、唐代軍事家李晟相提並論。
胡執禮,字汝立,號雅齋,明代永昌衛(今甘肅永昌縣)人。幼年好學,十一歲為博士弟子員。十七歲中舉人,二十一歲即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中進士,歷任四川保寧府推官、朝廷刑部主事、吏部主文選、文選司郎中、右通政提督譽黃、太僕、光祿太常寺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應天巡撫,戶部左侍郎兼總督倉場、戶部右侍郎兼南京戶部右侍郎。於萬曆十七年歿於任上,死後贈戶部尚書。胡執禮與張居正、海瑞同在朝廷為官,一生清廉公正,剛直不阿,頗有政績,是河西地區負有盛名的歷史人物
雷龍去世後,胡執禮為其撰寫了《明故特進榮祿大夫平羌將軍鎮守甘肅總兵官後軍都督府右都督碧潭雷公墓志銘》(見汪楷主編《隴西金石錄》,上卷,甘肅人民出版社2011年8月第一版),詳實地記敘了這位隴上名將的一生功業。
另外,雷龍的事迹,在明楊恩纂修、清紀元補輯的《鞏昌府志·卷二十五·人物下》、清吳之珽《襄武人物誌》、清乾隆《隴西縣誌》,等史籍文書中,都有記載。現綜合各種史籍,綜述如下。
隴右自古多出名將,史書中記載的就有很多。如西漢時期的趙充國,主動請纓出兵西羌,率軍擊敗武都氐族叛亂,被封為營平侯;西漢著名將領、外交家段會宗,歷任西域都護、騎都尉、光祿大夫。在出使烏孫期間,代表漢朝廷敉平叛亂,冊立新君,為多民族國家的團結和統一作出了貢獻,在西域各族人民中享有很高威望;唐代軍事家李晟,征戰河朔,討平涇亂,收復長安,防禦吐蕃,因爵封西平郡王;還有其他許多著名的將領,他們的功勛在生前就被勒石銘記。為了表彰他們的功績,去世後,朝廷還特別賜予了顯赫的名號。正是由於這樣深厚的流風遺俗,才影響和造就了一代名將雷龍!和歷史上的各位名將相比,大將軍雷龍完全可以和他們比肩!
鹽池守邊 蒙虜北遁
雷龍,字雲從,別號碧潭,其先祖的籍貫是古成紀,即秦州(今甘肅靜寧、天水)一帶。雷龍的祖上,有據可查的一位名字叫雷清,明朝初年,以勝國萬戶的軍職歸順明廷,被授予鞏昌衛副千戶。後來,雷清的後代世襲這個軍職,全家人因此移居於鞏昌(今甘肅隴西)。
雷清生子雷森,雷森後來因公殉職。雷森生子雷翔,雷翔因軍功升指揮僉事。雷翔生子雷玘,雷玘也因公殉職。雷玘生子雷澤,雷澤因功擢升並世襲指揮使,後來官做到了都指揮僉事,鎮守洮州(今甘肅臨潭)。雷澤生子雷鳴,這是雷龍的曾祖父。雷鳴生子雷應東,去世很早。雷應東生子雷謙,雷謙的夫人為程氏,於嘉靖乙酉年(1525)二月十九日生下雷龍。
雷龍生性天姿聰穎,喜好讀書,同時還對兵略極感興趣,文韜武略兼修。十三歲時,成為鞏昌府諸生;十五歲時,就世襲了指揮使的軍職。他少年老成,辦事幹練,就像做了多年官的人一樣老練持重。
古代西北各游牧部落,往往趁秋高馬肥時南侵。屆時邊軍特加警衛,調兵防守,稱為「防秋」。雷龍作為指揮使,上級命令他在花馬池(即今寧夏鹽池)一帶「防秋」。到任後,他整頓軍務,有條不紊,顯示出優秀的軍事素質,很快就以精明幹練而聞名於當時。在任上,他處理軍務,廢除不合時務的規定,簡化條例,整頓紀律,很快就使軍營里條理分明,軍紀井然,朝廷使者把他的業績一一列舉上疏奏報。
嘉靖癸丑年)(1553,雷龍因功擢升陝西都司都指揮僉事,守備防禦涼州。
嘉靖乙卯年(1555),甘肅永昌士人胡執禮在考取鄉試的過程中,和雷龍相識,兩人一見,相談甚歡,大有相見恨晚之意,遂成莫逆之交,以後還成為兒女親家。
雷龍守備的屯軍之處,但見營壘遍布,兵械齊整,軍士們的裝扮和當地土著很相似,不像朝廷戍邊的正規軍。有一次,殘蒙的軍隊入犯,雷龍的守軍就立即出擊,斬首二級,因此,被擢升為寧夏遊擊將軍。在鹽池守邊時,在雷龍的督領下,守軍適時出擊,斬首二十六級,因功擢升為宣府左參將。殘蒙軍隊圍攻葛峪堡,雷龍只率領著一百餘輕騎在防禦。蒙軍的一支利箭射中了雷龍,但他臉不變色,不為所動,繼續力挽強弓,連發四箭,三名蒙軍首領當時就被雷龍射死。蒙軍大驚,十分恐懼,立即收兵北逃。自此後,雷龍的威名大振。
屢挫強敵 軍威顯赫
不久,雷龍就擔任副總兵,在蔚州(今河北蔚縣。另外,「蔚」為古冀州地,漢時為代郡、桑乾縣,唐時稱蔚州、興唐縣,元時稱靈仙縣。明朝設州,屬大同、設衛所,屬宣化)駐防。在他的率領下,守軍斬敵首十三級,雷龍擢升為建昌營(建昌營是河北唐山市的一個鎮,位於河北省唐山市遷安市北18公里處,北以長城為界與青龍縣接壤,扼冷口關,是青龍、盧龍、遷安三縣交界地,有「京東八大名鎮之一」的美譽,歷來為華北軍事重鎮)副總兵。朝廷的治兵使者非常賞識雷龍的軍事才能,就把他推薦給寧夏總制俞某。俞公令其掌管軍事,統領督府兵馬,雷龍再三辭謝,於是成為俞公幕下的一員驍將。
當時,敵人的進攻態勢十分緊急,敵眾我寡,俞公在陣前觀察敵勢後對戰事甚為擔憂。眾將領也認為,避其鋒芒,堅壁防守為上策。雷龍緊急趕回,對眾將說:「僅僅被動防守則難免被敵人攻破,這樣的話如何確保內地的安全!況且,潰退後連我軍能否自保都難以預料!」於是,他以誓死抵抗激勵眾將,振臂先登,率領精兵二千,張開兩翼,衝擊敵陣,其他親信軍士相繼跟隨其後,沖入敵群。各路軍馬被其感奮,也一起沖向敵人。這一仗,敵人被斬首四千餘級,其餘的殘兵敗將自相蹂躪,紛紛敗逃而去。寧夏總制俞公大喜,認為雷龍立下了奇功。戰後,將他的戰績上奏朝廷,雷龍因功升為庄浪參將,不久,又擢升為涼州副總兵。當時,羌人部落多次和明守軍爆發衝突,猖獗一時。雷龍到任後,很快就平定了羌人的暴亂,使邊境得到了較長時間的安寧。
嘉靖丙寅年(1566),雷龍擢升為都督僉事,佩征西將軍印,鎮守寧夏。依照過去的慣例,大將軍對待雷龍的禮節十分隆重,平常時期,一些日常事務都交給雷龍辦理;遇到邊防報急,則通過文書調遣雷龍。雷龍則申明紀律,核實將校名錄,選撥精壯的士卒馬匹,進行嚴格的訓練,因此軍威聲名十分顯赫。與此同時,雷龍還吊孤問病,與將士們同饑寒共勞苦,深得軍心。每有敵人入侵,則披甲執銳,衝鋒在前。在他的感召下,將士們都奮勇爭先,所向披靡,作戰有功。隆慶丁卯年(即隆慶元年,1567),在黃溝等邊防要塞的防禦作戰中,雷龍所部斬敵首八十三級。不久,又在敖忽洞等邊關之地的作戰中,斬敵首一百八十三級。捷報傳來,庄皇帝(即隆慶皇帝朱載垕(1537年-1572年),明穆宗,明朝第十二位皇帝)告於郊廟,接受百官朝賀,晉陞雷龍為都督同知。這一年的秋天,雷龍所部又在白城子一帶與敵作戰,斬敵首一百一十七級。捷報再傳,隆慶皇帝賞賜雷龍玉帶、金綺(金色的綺衣服,這是皇帝賞賜臣子的衣物),待遇非常隆厚。
輾轉邊鎮 屢建奇功
隆慶庚午(1570)年,雷龍改任鎮西將軍,鎮守延綏(軍鎮名,明九邊之一)。一到任上,就率部斬敵首二十二級,並乘虛襲擊西紅山敵人營壘,敵眾大亂,四散奔逃,雷龍部取得大捷。皇上慰勞和嘉勉雷龍的戰功,將其官職加升二級,而且,雷龍的三代祖宗都得以封贈一品,世以為榮。
萬曆癸酉年(1573),雷龍改任鎮朔將軍,鎮守宣府(宣府即宣府鎮,是明初設立的九邊鎮之一,因鎮總兵駐宣化府得名,也有簡稱「宣鎮」者。所轄邊牆東起居庸關四海治,西達今山西東北隅陽高縣的西洋河,長一千零二十三里)。當時,北方的殘元勢力自請歸順,並請求和明代邊關地區進行互市,以交換各自所需的各種生活物品,緊張了多年的邊境形勢終於緩和下來。但明朝廷還是嚴格限定互市物品,不能超過規定的種類和數量。與此同時,雷龍還傳令邊關各地的將佐,不要因為雙方互市而松馳守備。
萬曆丙子年(1576),雷龍擔任一品軍職的期限已滿。萬曆九年(1581),上奏朝廷考核功績,雷龍特進(官名,始設於西漢末年,授予列侯中有特殊地位的人,位在三公下。東漢至南北朝僅為加官,無實職。隋唐以後為散官。明代以特進光祿大夫為正一品。清廢。)榮祿大夫、右都督,並賜予蟒服(蟒袍,又被稱為花衣,因袍上綉有蟒紋而得名。古代官員的禮服。上綉蟒,非龍,只因爪上四趾,而皇家之龍五趾,所以四爪(趾)龍為蟒﹐故稱)。給予武將如同高級文官一樣的待遇,前此未有,僅雷龍一例。萬曆戊寅年(1578),皇帝下詔,將雷龍從邊關召還,擔任後府僉書一職。
這時,殘元勢力的首領俺荅以敬佛為名,率眾越過甘州、肅州的邊境地區,在這一帶長時間地放牧,根本沒有回去的跡象。萬曆己卯年(1579),雷龍改任平羌將軍。到任後,他選任有才幹的人擔任重要官職,宣布朝廷的權威和恩德,並秘密告諭胡僧,曉以利害,並規勸他們,不要長久居留,免得輕啟戰端。俺荅對於雷龍有理有利有節的規勸十分佩服,於是捲起幕帳,率眾歸去。自此後,邊境地區民眾的生活再沒有受到影響和干擾。
萬曆壬午年(1582),朝廷擔任給諫(宋門下省有給事中,掌封駁政令違失,另有左、右諫議大夫分隸門下、中書二省,掌規諫諷諭,二者合稱給諫,即言官)一職的某人以不實的言論彈劾雷龍,雷龍因此而被解除職務,但他不以為憂,反而非常安適自在,毫不在意。回去的路上,經過胡執禮的家鄉甘肅永昌,胡執禮對雷龍所受的不公平的遭遇大抱不平,為之惋惜不已,並設宴招待雷龍。兩人歡宴十多日,每天晚上一直到了夜半時分。雷龍神采奕奕,對個人得失榮辱毫不在意,但對待朋友之禮卻愈發虔誠,其君子之風如此。
胡執禮評價說,我認為,雷公真是不同尋常的人中龍鳳。他為國家驅馳效命四十年,才能尚未得到完全發揮。如果能夠得到重用,其功勛當如漢代趙充國和唐朝的李晟!不是那些權貴勢要之人所能夠比擬的。我送別他後不到一年,竟然沒想到他會突然去世!為什麼國家在需要他時就委以全面重任,而聽信不實之詞、褫奪他的職務時就這麼急迫?這是國家的悲哀啊!
雷龍身軀高大雄偉,言詞溫婉,對答如流,敦於人倫,崇尚節義,多年來,根本聽不到一句人們說他的閑話。他的雙親早逝,因此,每逢吉慶的節日良辰,他都鬱鬱寡歡,看不出一點高興的樣子,這正是古人所說的「每逢佳節倍思親」啊!他的二叔雷謹,對他有託孤之恩,雷龍對待他,就像父親一樣恭敬;雷龍對於弟弟雷蛟,也非常友愛。雷龍的生平故人,即使是地位十分卑微的人,他都以禮待之,謙恭真誠;一有軍功,就推給屬下的將佐。現在統兵在外的將軍,有半數以上都是雷龍的部屬。
清代隴西士人吳之珽在《襄武人物誌·種雷二都督傳第二十》中評價說:「雷龍器宇軒昂,格局宏大,凝重深遠,神態安靜。雖然武藝遠遠超出一般之人,而舉止神態十分優美,瀟洒如儒生,談吐應對無不中規中節。」
吳之珽還在敘述雷龍的功勛時說,雷龍在鎮守邊疆的重任上,「延綏(軍鎮名,明九邊之一)急則移延綏,上谷(上谷郡始建於戰國燕昭王姬平二十九年(公元前283年),今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因建在大山谷上邊而得名)急則移上谷,身系安危,名重一時」,「邊境清肅」;「龍智勇兼資,四鎮專閫,東西提轄萬餘里,大小百餘戰,未嘗一衄(挫敗)。即倉卒遇敵,能以少擊眾,所向無前焉,為近代名將第一流。」
吳之珽的評價是非常準確的。
雷龍去世後,胡執禮應邀為其作了墓志銘,銘辭為:
昔人有言,悅禮明詩,是好將式;公世虎旅,不愆於儒,乃閑於職;敵功無堅,城寧必完,專閫是陟;尾梁甫川,兩殲帥侯,疆圉日棘;維公桓桓,載奏捷音,九塞生色;度厥大漠,搗虛批亢,兵機叵測;秉鉞四鎮,一品貤(yi)封,恩禮殊特;斗印方還,奚口未縱,遽返真域;司儀展祭,考工營藏,恤典佇敕;高冢峨峨,象彼祁連,視此口勛。
德配象賢 蕙敷蘭滋
一名成功的男人,背後必然站立著一位不平凡的女人。
雷龍的家庭,真應了這句名言。
所幸的是,和雷龍同時代的甘肅臨洮人張萬紀,為雷龍的夫人楊氏撰寫了墓志銘,使後人得以知曉這位不俗女性的生平事迹。
張萬紀,明朝臨洮府狄道縣人,字舜卿,號兌溪,幼年聰慧,性至孝。嘉靖丁未二十六年(1547年)與楊繼盛同榜進士,授職戶科給事中,即主管官員冊封、遷升、戶籍轉遷的專職官員。
雷龍的夫人楊氏,世代居住於鞏昌府下屬的安定(今定西市安定區),夙稱詩禮之家,是當地的名門豪族。她的父親是太學生楊希召,娶妻王氏。夫人在妊娠之時,曾有奇異的徵兆,後來生下一女,果然媖嫻文靜,不同俗類。未成年時,就開始學習女工,即針線、紡織、刺繡、縫紉等家務活。他的父親在私下裡非常驚奇,就有意識地以古代女史(古代女官名,以知書婦女充任,掌管有關王后禮儀等事,或為世婦下屬,掌管書寫文件等事)的知識標準教誨她,而楊氏一經教誨,即能領略其大意,且十分羨慕嚮往。楊氏的平常生活幽靜雅緻,喜怒哀樂不形於色。長大成年後,求婚者絡繹不絕,但父親卻從不答應。當時,大將軍雷龍的先夫人去世不久。她父親欣喜地對人說:「雷氏公子神采英拔,久負世望,日後必然會知名於一時,得到一個這樣的女婿,平生之願足矣。」於是,就將楊氏嫁給雷龍為妻。楊氏嫁到雷龍家後,祭告父廟,言行舉止都恪順大將軍禮度。並且說:「我來不及侍奉公婆,和普通人一樣給他們端茶倒水,但我可以做到庇蔭後代,使子孫昌榮興。」每逢一年的祭祀,她都是事必躬親,洒掃庭院,清潔祠堂,嚴謹地遵守著祭祀的每一道程序,且有禮有儀,人們評價說:夫人之賢,勝於其婦(指雷龍的正妻)!
雷龍幼年父母雙亡,再加上世代廉潔節儉,家中幾乎沒有什麼資財。楊夫人嫁到雷家後,虔誠恭敬,操持家務十分勤勉,才使家中用度不至於匱乏。大將軍雷龍勤勞王事,超過了三十多年,不知經歷了多少艱難險阻,每次遇到大事,就與夫人共同商定。駐守邊防時,與強敵作戰,每次都要與夫人訣別,夫人流淚說:「奉身殉國,這是作為臣子的大義,希望夫君謹慎從事!」並無一言提及家庭私事。因此,大將軍雷龍立下的豐功偉績,能夠彪炳於當世,楊夫人的功勞居多。後來,雷龍能夠被封賜大將軍的爵位,夫人也被封賜為一品夫人,仁聖皇太后還賜以其金花,爵位為德人。故此,人們評價說,夫人之賢,勝於其妻。
大將軍雷龍的弟弟雷蛟在幼年時就失去雙親,楊夫人對待這位幼弟十分仁慈優厚,從不違背大將軍之意。雷蛟長大後,娶妻董氏,但不幸董氏早亡。楊夫人悲慟哭泣,為其斂葬,操辦喪事,不遺餘力。董氏留下的這一對幼男幼女,過早地就失去母親,幼子還在換牙之年,楊夫人出門時就帶著他;幼女還在襁褓之中,楊夫人就抱著她,撫摩疼愛,不亞於自己親生的。人們評價說,夫人之賢,勝於妯娌!
嘉靖乙巳年(1545),楊夫人生下長子雷坊。剛剛長大,夫人就一再地給他陳說祖上的功業,以之作為效法的榜樣。
隆慶癸酉年(1573),雷坊奉朝廷之命,襲封指揮的爵位,在上谷官署謁拜其父大將軍雷龍。楊夫人列舉歷史上繼承祖業的著名例子教育他說:「良匠的兒子,想必也能學習補綴皮衣(古代工藝相近);良弓的兒子,想必也能製作畚箕;剛學駕車的小馬,都事先把小馬系在車後,而車子就在馬的前面,讓馬跟著學習。你的祖父清白,才有你父親的今天;你父做人清白,才有你的今天。如果在你的這一輩,使家聲遭到敗壞,那麼,無論做人還是做事,都不好向祖上交待啊!你一定要忠於自己的職守,不要久戀父母,趕緊整頓好行裝,快一點去赴任吧!」雷坊聽了母親的教誨,拜辭父母,往赴官任,謹遵嚴命,克紹家范,嚴以律己,冰雪操守,時人稱讚其為一時翹楚。
大將軍雷龍的側室葉氏生了一個兒子,名叫雷城,未滿五歲,葉氏就去世了,楊夫人養育雷城就像對待雷坊一樣。雷城也非常愛戴夫人,並不知道自己不是夫人親生的。後來,雷龍的另一位側室婁氏也生了一個兒子雷培,楊夫人急忙報信並祝賀說:「咱們家門不知積下了什麼功德?上天竟然賜給我家三位男子啊!」楊夫人還對幾位女兒嚴格要求,教育她們遵守女子之德,並諄諄教誨,要她們出嫁後,千萬不要任性自私,要孝敬公婆。楊夫人還對雷坊之妻即兒媳婦非常疼愛,就如對待自己的女兒一樣。因此,兒媳婦孝敬夫人就像對待她的母親一樣。次子雷城的媳婦,勤懇不讓大兒媳婦。不久,楊夫人病危,她囑託雷坊說:「我兒知道建功立業,我不擔憂,培兒有他的母親在,唯獨放不下的是城兒,你一定要好好對待他。」然後瞑目而逝。人們評價說,夫人之賢,勝於其母!
楊夫人生活十分節儉,雖然地位高貴,家世榮顯,但平常生活中,還親自洗衣做飯,和普通百姓人家沒有什麼兩樣。但是,設宴招待各位親戚女眷,則非常豐厚隆重。有貧窮困窘而缺衣少食者,或者無依無靠者,則拿出大將軍雷龍的俸金周濟他們。對待長輩尊重,對待地位卑微者,也非常仁慈和藹,絲毫沒有貴人之態。人們評價說,夫人之賢,勝於六親。
遺風素范 彤管炳攸
楊夫人生於嘉靖丙戌年(1526)五月十六日,卒於萬曆癸未年(1583)十一月八日,享年五十有七。明年(第二年,即甲申年,1584)十一月二十四日,合葬於大將軍雷龍之墓。嗚呼!賢良如夫人,可謂達到了功德和福祿雙全!
楊夫人去世後,張萬紀應其子雷坊的請求,為她作了墓志銘,銘辭為:
倬彼楊氏,世雄定西。誕育貞媛,姽嫿靚淑。德配象賢,來賓臣室。殷祀先嫜,仁學鄄(juan)肅。翊翼君子,筮珥趨機。娣姒有則,母儀芳彧(yù),蟲斯不妒,蕙敷蘭滋。帨設屬纊(kuang),怡怡姻戚。貴從夫爵,誠節娓跡。遺風素范,彤管炳攸。祖兆之左,義啟親穸(xi)。環渭抱壠,卜者曰吉。夫婦同藏,昌衍後裔。
據汪楷主編的《隴西金石錄》,上卷,甘肅人民出版社2011年8月第一版記載,《雷龍夫人楊氏墓志銘》該志方形,青石質地,現存一方。邊長74×74厘米,厚不明,四周飾忍冬紋。首題「誥封一品楊夫人墓志銘」(楷書)。志主楊氏,安定縣人,系太學生楊希召之女。靚淑英賢,知書達禮,適配平羌將軍雷龍為繼室。內容詳述了楊氏的家世、締婚原委、相夫教子的閫範及子女婚嫁情況,以頌揚銘辭作結。志文是研究名將雷龍家世的珍貴史料。全文據隴西圖書館藏拓本整理,並與原石校對。墓石現存仁壽山公園隴西堂大殿後台地上,保存完整。
古代攻城圖
明代九邊重鎮示意圖
王長華
本平台發布的所有內容,均系作者原創,且經作者授權,其它任何媒體轉載,必須註明出處,否則依法追責。特此聲明。
啟 事
本微信平台長期徵集文學、書法、繪畫、攝影原創作品,歡迎惠賜稿件。投稿時請附作者照片和簡歷。
TAG:晨雨聲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