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的中國是經濟全球化的「穩定器」
國際金融危機之後,經濟全球化出現波折,多邊貿易體制受到挑戰,保護主義抬頭。特別是特朗普上台後,其奉行的「美國優先」政策更是加劇了這種緊張的態勢,引起世界各國的關注。與此相對,中國堅持對外開放,並承諾中國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
3月11日,商務部部長鐘山、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王受文、副部長錢克明回答中外記者提問。(圖源:新華網)
在3月11日舉行的商務部記者會上,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表示,到目前為止,中國已經和24個國家或地區簽署了16個自由貿易協定,這16個自由貿易協定可以說是立足周邊、輻射「一帶一路」、面向全球。鐘山部長更是強調,中國在不斷地擴大對外開放,不斷地放寬市場准入,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由此可見,中國正堅持推進全面開放格局不動搖。
在世界經濟風雲變幻、保護主義顯著抬頭的背景下,中國站在新時代、新起點上,提出推進全面開放新格局的主張,無疑成為備受矚目的新聞焦點,更為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注入了一支強心劑。
之所以在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背景下,中國依然堅持推進全面開放的政策不動搖,這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歷史經驗和世界經濟發展的大趨勢告訴我們的。
首先,中國經濟的大發展需要進一步擴大開放,這是中國40年改革開放的重要經驗之一。2017年,中國GDP折算超過12萬億美元,佔世界經濟的比重15%左右,穩居世界第二位;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在30%左右,繼續成為世界經濟穩定復甦的重要引擎。外匯儲備穩居世界第一;進出口規模有望重回世界首位。歷史經驗證明,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後。
其次,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需要中國進一步擴大開放。今天的世界是利益高度融合的命運共同體,各國發展緊密相連,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沒有哪個國家可以獨善其身。在全球經濟中,中國經濟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中國對外開放為世界各國提供了廣闊的市場、大量的資本、豐富的產品、寶貴的合作機會,為全球貿易、投資增長提供了重要動力。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每年為全球帶來近2萬億美元的貨物出口和5000億美元的服務出口,對外開放大門多打開一點,就會為全球市場帶來巨大增量。當前,世界經濟儘管出現復甦跡象,但前景仍不明朗、加之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趨勢愈演愈烈,世界經濟仍然急需穩定器。這個時候中國強調堅持開放、擴大需求,對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具有積極意義。
再次,經濟全球化依然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以鄰為壑的貿易保護主義盛行。特別是打著「美國優先」旗號的特朗普總統上台後,頻頻採取貿易保護措施,給經濟全球化蒙上了一層陰影。然而,經濟全球化依然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大趨勢,因為它不僅為世界經濟增長提供了強勁動力,更促進了商品和資本流動、科技和文明進步,促進了各國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經濟全球化的歷史潮流不可阻擋,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需要各國進一步擴大開放的步伐,充分利用一切機遇,合作應對一切挑戰,持續推進貿易投資自由化和便利化,引導經濟全球化向更好的方向發展。
那麼,在貿易保護主義上升的背景下,中國如何推進全面開放格局呢?
首先,我們要向國際社會展現出中國進一步擴大開放的「決心」。 儘管中國過去五年的營商便利化程度上升了18位,但依然存在很多問題。因此,我們必須下大決心,花大力氣進行改革,以展示我們進一步開放的「決心」。鐘山部長在答記者問時就表示出了我們進一步擴大開放的「決心」,即將全面實行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擴大市場准入;賦予自由貿易試驗區更大改革自主權;完善投資環境等。
其次,我們要向國際社會展現出中國進一步擴大開放的「誠心」。在經濟全球化出現波折,多邊貿易體制受到挑戰,保護主義抬頭的大背景下,中國提出舉辦進口博覽會,就是主動向世界開放市場,表示中國開放「誠心」的一項重大舉措,是支持經濟全球化和貿易自由化的實際行動,體現了新時代中國對外開放的決心、信心,體現了中國自信、中國擔當。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既是中國自身發展的需要,也為全球貿易發展搭建了公共平台,為發展開放型經濟、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一個國際公共產品。
總之,開放是中國經濟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世界經濟繁榮發展的必然選擇。中國需順應歷史潮流,實行更高層次的對外開放,努力引導經濟全球化持續健康發展。
(倪月菊,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海外網專欄作者)
本文系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海外視野,中國立場,登陸人民日報海外版官網——海外網或「海客」客戶端,領先一步獲取權威資訊。
※移民政策再掀波瀾 這次特朗普能否如願?
※俄羅斯再發生直升機墜毀事故 至少5人遇難
TAG:海外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