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任何的苦和難都是隨著緣分而來,隨著緣分而走

任何的苦和難都是隨著緣分而來,隨著緣分而走

人生有時候像坐車一樣。有一天,一位張先生出門坐公共汽車,上車之後他發現有十幾個位子都是空的,隨便他選。張先生想了想,在車廂右後邊坐了下來,他喜歡坐車的時候安靜地看著其他的車流動的風景。他坐下不久,很多人上來,車上坐滿了人,連走道上都坐滿了,他非常慶幸自己的好運氣,而且對自己選擇的位子也感到非常高興。

這時,公共汽車轉入一條大道,太陽曬進來,照著車廂,正好曬到他的位子上,他遺憾的是車裡沒有窗帘,兩手空空,連個遮擋的東西都沒有。烈日暴晒著,他開始懊悔當初為什麼不找個曬不到太陽的位子,欣賞什麼風景啊!他更不能接受的是,這條大街非常長,街盡頭才是終點站。他被曬了一路,滿臉是汗,苦不堪言,一路上沒有空座位等待他的選擇。熬到下車,他站起來,非常憤恨地看了一下那個座位。

同樣是這輛公共汽車,還是這條線路,有一位李先生上來了,他也要去那個終點站。李先生上來之後看見很多位子,他迅速掃視了車廂,僅僅有一個座位,這個座位既不靠近上車門,也不靠近下車門,是車廂的右側,靠著窗戶。李先生沒有選擇,但仍心裡暗暗地為自己慶幸,為還有一個座位滿心歡喜,他知道離終點站還很遠。這時,車又駛入了那條大街,烈日同樣像火舌般地照在他的臉上,把他曬得夠嗆。李先生依然對上天心存感恩,相比平時擠在過道上,手拉著吊環、左晃右搖的人們,他覺得自己非常幸福。

同樣一輛公共汽車,同樣一條線路,同樣一個座位,不同的兩個人,一個隨便選,一個沒有選,同樣到達終點站,但是不同的心態。

人生的旅途就像坐公共汽車,有時候機關算盡,最後害了自己;有時候隨緣,反而得到很多的方便。生命的歷程並不是你可以挑選的,心情無比失落和懊悔時,不妨想一想,是不是因為生活會給我們更多選擇的機會?懂知足才能常快樂,知足是學佛人的基礎之一啊。

平衡木體操運動員精湛的表演,全有賴於自己身體的平衡,一旦失去平衡,就會從平衡木上摔下來。我們需要的是精神的平衡,與身體的平衡一樣,一旦精神上不平衡,就會苦惱,就會憂鬱,就會嫉妒別人,就會覺得很痛苦。常言道「人心是桿秤」,每個人心裡都要平衡。

我們不管是非、黑白、真假、善惡、輕重、曲直、美醜,儘管有時候因外界的利害不能公開自己的心態,但是心裡要明白,這個世界有善就有惡,有好就有壞,永遠有屬於你的東西,也有不屬於你的東西。經常想一想,「這些東西是不屬於我的」。

生活有時候已經把我們弄得夠複雜了,大家來聽佛法,要學彌勒佛,哈哈一笑,什麼煩惱全跑掉。每個人的遭遇不平,都不會是永遠不變的。看見別人好的時候,你要想到別人苦的時候;看見別人苦的時候,你要多想想他以後一定會好起來的。

每個人必須講究機緣、機遇還有機會,有時候你天天念經,為什麼求菩薩不靈?因為你的機緣還沒到。為什麼天天上供果,天天跟菩薩哭、求,就沒有這個機會呢?因為你的緣分還沒到。

記住了,緣分一到,一切都會轉移。任何的苦和難是隨著緣分而來,隨著緣分而走。想留住緣分,那就叫妄念。好好地在緣分來的時候多做善事,會善緣廣進;在惡緣來的時候,要多做善事,讓惡緣早點離去。

人跟人千萬不要攀比,中國有句話「人比人氣死人」,不要比,有什麼好比的?年輕人跟年紀大的人不一樣,男人跟女人不一樣,什麼都不一樣,要心態平衡。因為每個人發展的道路不同,很難有統一的軌跡。就是在一個家庭、一個學校同一個班級畢業的同學,每個人的狀況也不一樣,有的得意,有的失意,並非一定是平衡的。不要鑽牛角尖,學會心胸寬大,正視現實,向前看。要知道,只要你去努力,哪會沒有你大展宏圖的時候?

有涵養的人自制力特彆強,能夠剋制自己。一個人不管碰到什麼事情能夠剋制,就是有涵養,容易調整心態。生活上與低於自己的人比,工作上與高於自己的人比,你的心裡就會滿足,就會平衡。

老年人要講究心理平衡,心態平和有益於長壽。天天跟自己過不去,想不通、想不明白,孩子對你不好了,老伴對你不好了,「我一輩子賣給你們家……」你什麼時候能夠知足啊?不知足,就永離快樂。

有一個小和尚問老和尚:「師父,您得道之前做什麼?」老和尚說:「我得道之前砍柴、擔水、做飯。」小和尚說:「那您得道之後呢?」老和尚說:「砍柴、擔水、做飯。」小和尚說:「那何謂得道呢?」老和尚說:「得道前,砍柴時惦著挑水,挑水時惦念著做飯;得道後,砍柴就是砍柴,擔水就是擔水,做飯就是做飯。」這就叫一門精進啊。

我們做人也是,吃飯的時候想事情,飯也吃不好;睡覺的時候想事情,覺也睡不好。有本事,想事情的時候就想,吃飯的時候就吃飯,睡覺的時候就好好睡,睡好了起來繼續想,那也叫「一門精進」。

什麼叫智慧?智慧就是開悟。什麼叫開悟?開悟就是不跟別人斤斤計較。智是進,慧是退,能進退者為智慧。不計較的人生,才會讓你面對開悟的人生。學會隨緣,不爭、不煩惱,才能擁有智慧的生活。智慧就是不要把憂愁傳給別人。智慧的人給大家帶來正能量,把快樂永遠帶給別人。

過去有一位皇帝叫朱元璋,他沒有大智慧。他小時候父母雙亡,很可憐。之後他到處乞討,乞討不下去,又到皇覺寺當小沙彌,出家,木魚經卷,阿彌陀佛。最後他沙彌也沒有當成,就把木魚一扔、佛經一燒,拿起刀,開始刀槍闖天下。幾十年的刀光劍影、血腥風雨、浴血奮戰,朱元璋的事業做大了,把一張皇椅往宮殿一放,朝上一坐,建立了明朝,當上了皇帝。當了皇帝,得意歸得意,這些只能壓在心中,表面上還要非常莊嚴。終於,他選擇了一個時機可以將內心的得意釋放。他建造了一座宮殿,特別喜歡,宮殿還沒完工,但已差不多。到了宮門口,朱元璋手一揮,告訴禁衛軍:「別跟進去,吾皇隨便走走。」於是,他背著手走進了宮殿。

顯然宮殿還沒修好,但是快要竣工,宮殿很大,富麗堂皇。他看了非常開心,想起自己打江山的事情,更加得意,左右一看沒有人,就慢慢地捋著鬍鬚,得意地自言自語道:「呵呵,我本來拿著刀子沿江剽掠,只想安安穩穩當一個強盜,沒想到一不小心竟弄出這麼大一個事業來了,哈哈哈……」笑完抬頭一看,臉色煞白,有一個人老頭子騎在房頂的樑上在刷油漆。朱元璋目不斜視、聚精會神盯著他看,老人家也聚精會神地在刷油漆,好像朱元璋的話一句都沒聽到。

這時,朱元璋眼裡笑意沒了,射出像刀一樣的光:今天說的話要是傳出去,不就等於承認自己過去是土匪出身嗎,還像皇帝?百姓要是知道今天的事情,怎麼樣看自己這個皇帝?大臣知道之後,怎麼來信服我這個皇帝?殺個人對他而言就像捏死一個臭蟲一樣,他哪在乎一個老頭。他抬起頭對著房樑上叫道:「喂,你,下來!」上面的人沒朝下看,一心一意還在刷油漆。皇帝放大聲音:「喂,你,朕叫你下來!」那人還在刷油漆,理都不理他。

這時宮外的禁衛軍聽到皇帝這麼叫,忙衝進來對樑上的老頭子大喊:「老頭子,聖上讓你馬上下來!」眾人嗓門響,猶如炸雷,那老頭子聽見了:「哦,你們在喊什麼?」「皇上叫你下來!」「哦!哦!」他馬上爬下來,到朱元璋面前跪下,沖著朱元璋磕頭,「臣,人老耳聾,沒聽清聖上呼喚,望恕罪啊!」朱元璋聽後,寡白的臉色慢慢緩和下來,心裡變得輕鬆了,一輕鬆態度就好了,哈哈大笑,望望左右,說:「如此高齡,如此辛苦,理應獎賞。來人啊,送他20兩銀子。」表現出一副親民的樣子。

老人接過銀子,忙磕頭稱謝,起身慢慢出了宮門,擦了一把汗。其實朱元璋的話,老人家聽得一句不差,他耳聰目明,明白自己等於在刀尖下撿回了一條命。原來,這個老人家裝聾,用智慧營救了自己的生命。

其實我們在人間會碰到很多麻煩,面臨險境,要用智慧,讓智慧在自己的心中常駐,而不是愚痴地去處理問題。人的一生中,智慧是最重要的,因為用智慧與人接觸,你的心會得到發展。有時候在家裡,明明聽到人家在講你不好,你也要裝聾作啞。如果老公整天罵你,有時候太太不想跟先生吵架,她就在邊上裝傻。「你聽見沒有啊?」「你說什麼?」那也是有智慧。我不想跟你吵架,我就沒聽見你說什麼話。

認清自己的本性、佛性,你會發覺只要用智慧就可以讓世界的任何事情在心中慢慢取得平衡。

做人要簡單一點,生活要簡單一點。簡單的人就會有簡單的生活,簡單的生活就會讓你心情開朗。我們沒有更多的時間讓自己煩惱、憂傷,要懂得生活,而不是天天混時間。有些人一輩子覺得自己在熬、在難過,天天過著牛馬不如的生活,在家裡不停地做,回到家還要被先生、太太罵。

而我們學佛人天天感覺在享受生活,因為我們的心很簡單,我們要超脫六道,就要把人間苦難的日子想通,讓它平衡,變為幸福的日子,所以我們每天在平衡自己的心態。不爭人間天下事,試看誰能天上行。很多人說:「師父,有人經常罵我們,怎麼辦?」記住了,人家罵你,你不要去罵別人。人家氣我,我不氣,氣出病來無人替。

有一個書生,不知為何不喜歡僧人。他總覺得僧人這個也不可以,那個也不可以。有一次出遠門,恰好碰到一個老和尚,因為要同往一個地方,兩人結伴而行。一路上,書生儘是諷刺、嘲笑老和尚,老和尚假裝沒有聽見一樣,對書生的侮辱、諷刺無動於衷,一直笑嘻嘻地走。

快到目的地,老和尚對書生說:「假如有人送你一份禮物,可是你拒絕接受它,那份禮物屬於誰呢?」書生毫不猶豫地回答說:「那當然屬於送禮物的人了。」老和尚微微一笑,說:「很好。如果我不接受你一路上對我的辱罵,那你就是在罵自己。

要善待他人,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用智慧來解脫自己心中的煩惱,別人沒辦法解脫的,你想不通,別人怎麼來解脫?你拿一把鎖把自己鎖住,要自己找一把鑰匙把鎖打開啊!

——以師父錄音為準,以上內容若有不如理不如法之處,請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護法菩薩原諒!感恩合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入世出塵 的精彩文章:

以恨對恨,恨永遠存在;以愛對恨,恨自然消失
不管發生了什麼事情要無念,你不會造業

TAG:入世出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