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炮彈為日軍守靈120年,上刻四字,日專家:可激勵民族自豪感
去過日本的朋友可能都知道,在長崎縣第二大城市佐世保市,一條盤山公路旁邊有一個日本海軍墓地。1891年日本政府買下了這塊地,於次年的十月將這塊地作為海軍的墓地使用,在這塊2.8萬平方米的墓地里,分區埋葬著中日甲午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等日本近代戰爭中陣亡的海軍軍官和士兵。
在甲午海戰墓地的入口處兩旁,非常醒目的佇立著兩顆清朝北洋海軍旗艦「定遠艦」的炮彈,它們被擦的乾乾淨淨,渾身一塵不染。在這兩顆開花彈的背後,整齊的掩埋著日本在甲午中日戰爭中陣亡的士兵,其中包含被日本譽為「軍神」的東鄉平八郎,此人號稱甲午戰爭中日本最勇敢的水兵。
在這兩個一米多高的清朝炮彈身上,有四個手掌大小的字赫然醒目,讓每一個流著華夏血液的中國人都非常沉痛。據日本文獻日清戰爭記載,日本甲午戰爭聯合艦隊司令官伊東祐亨在消滅北洋艦隊,擄獲清朝定遠艦遺骸後,為了慰祭死去的日本海軍的亡靈,就親自在這兩顆定遠炮彈上題詞「為慰靈魂」,並在旁邊標註上自己的名字和題詞的日期。此後日本政府為了宣揚國威,以示在甲午戰爭中的勝利,就索性將這兩顆炮彈安置在日本陣亡士兵墓地的門口,由此算之,這兩顆自甲午之戰中被日軍俘獲的炮彈也默默為日本侵略者的亡魂守墓了200年之久。
時間回到1894年,經過明治維新國力日漸強大的日本此時走上了對外擴張的道路,他意圖以朝鮮和中國為跳板,依次征服整個亞洲。在強行出兵佔領朝鮮後,日本擴軍備戰,不斷挑釁清政府,7月25日,日本準備成熟後,對清朝不宣而戰,中日甲午戰爭爆發。由於清政府的腐朽無能和軍備的落後,導致清軍一敗塗地,11月25日,日軍在黃海戰役中大敗清廷戰力最先進的北洋水師,其後乘勝進軍,攻下中國的旅順和威海,並在旅順展開大規模的屠殺,對城內手無寸鐵的百姓進行了4天3夜的殺戮,搶劫和強姦,造成2萬多無辜百姓累屍街頭,不久殘餘的北洋水師也被日本海軍圍困在威海灣,全軍覆沒。此戰也是近代中國最恥辱的一戰,從此中國淪為半殖民半封建社會,成為任人宰割的羔羊。
在中日甲午海戰中,代表著清朝北洋艦隊戰力最強的定遠艦和鎮遠艦也先後被日本海軍重創,隨後被日本俘獲,帶回日本國內。定遠艦和鎮遠艦是北洋水師從德國引進的鐵甲巡洋艦,號稱亞洲第一巨艦,服役後成為清朝海軍的主力戰艦,然而在甲午之戰中,由於清廷的軟弱和準備不足,這兩艘戰艦尚未發揮出最佳戰鬥力,便成為日軍重點偷襲攻擊的對象。
鎮遠艦受創失去戰力後,兩任鎮遠艦管帶拒絕投降日本,自殺殉國,鎮遠艦遂被日本擄去,經過改造後編入日本艦隊。定遠艦在威海保衛戰中被日本魚雷擊中,重傷擱淺,最後時刻艦長丁汝昌命令水師炸毀定遠艦,以免資敵,即便如此,定遠艦的遺骸仍舊被日本打撈拆卸,很多遺物都被帶回日本,當做戰利品被四處展覽。其中的兩枚開花彈就成為日本宣揚國威的炫耀品。
近代抗日戰爭勝利後,民國政府用中國的海關緝私船接回了很多鎮遠艦受盡屈辱的遺物回國,一雪甲午之恥,但定遠艦上的諸多遺物日本卻拒絕歸還,當有記者問及定遠艦的炮彈為什麼要放在墓地門口時,日本專家表示: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激勵日本的民族自豪感!
※有一支亞洲軍隊兩次入侵清朝,火燒圓明園,毛主席憤怒的說了4個字
※霍去病立志消滅匈奴卻英年早逝,100多年後,夢想被一個惡霸完成
TAG:沉靜的猛男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