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沒有人是一個孤島

沒有人是一個孤島

光輝歲月  (粵語)

 香港廣播75年金曲銀禧紀念(Disc4)

BEYOND 

00:00/05:01

「……風雨中抱緊自由,一生經過彷徨的掙扎,自信可改變未來,問誰又能做到……」,Beyond的一首《光輝歲月》曾讓曼德拉聽得潸然淚下。

1990年,Beyond遠赴非洲肯亞,親眼目睹了當地飽受戰爭和災禍摧殘的人民;黃家駒在報紙上讀到了曼德拉的故事,引起了其內心強烈的共鳴,並激發了創作靈感,《光輝歲月》由此而生,這首歌的主旨是傳遞平等博愛的精神,其精神內涵更多的是關於抗爭與希望

曼德拉矢志不渝鬥爭的目的是拆掉種族隔離的鐵壁,但重獲自由的他最大的敵人可能不是白人,而是飽受種族隔離之苦的黑人心中的仇恨。是痛苦地寬恕,還是痛快地報復?常人多會選擇後者,但對於曼德拉來說,只有寬恕,才能換來民主和平等。

曼德拉說:「在我走出囚室,邁向通往自由的大門時,我已經清楚,自己若不能把痛苦與怨恨留在身後,那麼我其實仍在獄中。」

受曼德拉啟發,我們應該明白,在邁向美好生活的大門時,如果不能把來自外界的煩惱和困擾拋在身後,那麼你就會永遠活在自己的心牢之中;因別人的過錯用不良情緒懲罰自我,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

曼德拉堅信:「沒有人是一個孤島,我們不是鐵石心腸的人,我們會被愛、友誼和人類同情的高貴激情所打動。」

的確,沒有人是一個孤島,每個人都與社會發生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有人活得高傲、有人活得卑微、有人活得耀眼、有人活得平凡、有人活得華麗、有人活得樸實、有人活得自我、有人活得拘緊、有人活得瀟洒、有人活得壓抑……

每個人的活法其實都是在現實的擠壓和個人行為的雙重作用下產生的,既有無奈又有可選擇的餘地。

比如,田朴珺在《奇葩大會2》上公布的活法是:「今天這個社會,但凡能活得讓人嫉妒,就別活得讓人同情」,

高曉松回應的活法是:如果能活得讓人喜歡,就別活得讓人嫉妒;

後來,田朴珺在個人微博上修正了先前的選擇:「想要活得讓大家喜歡,前提可能是活得讓自己喜歡」。這是我喜歡的活法——從自己喜歡、喜歡自己開始讓整個世界喜歡、喜歡整個世界,這才是生活的真諦,這才是生活的終極目標。

即使這只是一個夢想,也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相信與感悟 的精彩文章:

誰讓想哭的你露出了笑臉
孩子「聽話」與「有主見」,真的衝突嗎?既有主見又聽話的孩子怎麼培養?

TAG:相信與感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