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壟斷怎麼破
永恆的是變化本身。最新例子是,數據已類似石油和電力,成為世界上關鍵的戰略性基礎資源。
兩會議程過半,大數據開放成了熱門詞。這一熱點背後,是中國大數據發展處在起步階段,不少基礎性、關鍵性數據仍被眾多部門和機構束之高閣,少數大型互聯網壟斷企業為追求利益最大化,以安全和企業機密等原因拒絕向社會提供關鍵數據,整個國家數據共享開放程度不高。
「現階段所存在的數據平台,主要以政府相關部門、大型互聯網公司為主,具有較強的層級性、區域性和單一性,對於社會治理和企業發展的幫助極其有限。」全國人大代表、蘇寧控股集團(蘇寧)董事長張近東在一份關於數據共享的建議中如此表述。
張近東的建議是,建立國家級跨地域、跨行業的開放數據統一管理平台。全國人大代表、騰訊公司(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也持類似看法,他建議,實現數字資源整合,用好用滿現有的數字基礎設施,加快數字中國建設進程。
開放數據成為政策建議的熱點背後,是互聯網巨頭憑藉著數據優勢,獲得了特殊地位,從而謀得巨額利潤。
正如《經濟學人》在去年5月初發表的「監管數據經濟」一文中指出,互聯網公司對數據的控制,使之掌握了巨大權力,而這一權力,使得巨頭的監控系統覆蓋整個經濟領域。「2018年,將是大數據從技術階段嚮應用階段高速發展的一年。大數據未來在物聯網、區塊鏈、智慧城市、AR、VR、AI、語音識別等領域都值得關注。」關於大數據潛力,張近東以書面形式如此回復經濟觀察報記者。
建議
政務大數據開放已在政策日程之中。
去年5月18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共享實施方案》,方案指出, 推進政務信息化「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有效推進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共享,切實避免各自為政、自成體系、重複投資、重複建設。
在前述方案中,還提出了包括消除「殭屍」信息系統、加快部門內部信息系統整合共享、提升國家統一電子政務網路支撐能力、接入統一數據共享交換平台、加快公共數據開放網站建設、推進全國政務信息共享網站建設等在內的「十件大事」。
此外,上述方案明確,要在今年6月底前,實現國務院各部門整合後的政務信息系統,統一接入國家數據共享交換平台,各地區結合實際,統籌推進本地區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共享工作,初步實現國務院部門和地方政府信息系統互聯互通。
工信部總工程師張峰在去年5月17日舉行的「2017年世界電信和信息社會日」大會上提到,「中國將建設全國一體化的國家大數據中心,推進公共數據開放和基礎數據資源跨部門、跨區域共享」。
政策暖風下,數據開放逐步指向社會數據。張近東建議,國家應加快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中央政府牽頭,參考銀聯、網聯模式,以企業機構為建設和運營主體,將政府、社會的數據匯聚和管理,建立國家級的跨地域、跨行業的開放數據統一管理平台,為數據應用創造有利條件。
張近東還建議,把數據平台的建設作為重要公共基礎設施,引導社會各行各業實現數據開放共享,對於數據資源的管理和供給,參考水電對於國家經濟的基礎,採取低價、充足的策略。
馬化騰則更關注於公共數據的開放。他建議,充分利用現有數據平台,打破部門和地區壁壘,實現數字資源整合,同時,馬化騰建議,借鑒國外先進經驗,制定統一的公共數據開放規則。「在條件具備的部門或地區,示範建設公共數據開放平台和數據產品流轉平台。可以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摸索出適合中國國情的公共數據開放戰略。」
對於數據平台運營,馬化騰亦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建議,加強數據相關市場機制建設,維護健康有序的市場競爭秩序。「建立健全數據市場體系和交易機制,是發揮市場在數據要素配置過程中的主導作用的前提。」
糾葛
海量的數據變化改變了競爭。科技巨頭始終受益於網路效應,例如,註冊Facebook的用戶越多,就越能吸引其他人註冊。而這些數據又會構成額外的網路效應。通過收集更多的數據,企業便可改進自家產品,從而吸引更多用戶,甚至生成更多數據。海量數據可以充當企業的護城河。
另一方面,數據也可以成為抵抗競爭對手的方式。在科技行業,人們之所以對競爭懷有期望,是因為某個創業公司可能擊敗老牌企業,也有可能出現意料之外的技術變革。但在數據時代,這兩種可能性都大幅降低。
前述《經濟學人》報道稱,巨頭的監控系統覆蓋整個經濟。比如,谷歌可以看到人們搜索什麼,Facebook知道你在分享什麼,亞馬遜對你的購物習慣了如指掌。「他們擁有應用商店、操作系統,還向創業公司出租計算資源。他們可以監控自己的市場和其他市場。他們能夠看到哪些新產品和新服務受到追捧,因而能夠及時模仿,甚至直接收購,避免遭遇更大的威脅。」
張近東的建議背後,就是這一趨勢的持續發展。他直指,應開放數據,讓廣大中小型企業,能夠與部分已經具有領先優勢的巨型企業,在數據領域站在同一起跑線上,「打破數據壁壘,杜絕數據壟斷。」
對中小型企業,大數據確實起著重要作用。有零售行業創業者向記者坦言,想在這一行創業,只有去巨頭們看不上的細分市場,「數據的事繞不開,所以只能打造小領域的小生態,我們有跟BAT談過,目前保持獨立,至於未來(是否接受巨頭入股),也不知道。」
另一頭,不惟中小型企業,巨頭們亦為數據之戰打得不可開交,去年中的「順豐、菜鳥網路(菜鳥)之爭」便是明證。
去年6月1日,菜鳥下線順豐旗下快遞櫃系統豐巢的介面信息,同時,順豐關閉了自提櫃的數據信息回傳。最終,在國家郵政總局的調節下,順豐、菜鳥雙方同意於6月3日12時起,全面恢復業務合作和數據傳輸。此次爭議的焦點在於,順豐指稱菜鳥要求其提供非淘系(非阿里巴巴電商平台)數據;菜鳥方面則堅稱,在過去的合作中,順豐大量查詢和使用豐巢中非順豐的數據,遠遠超出了正常使用範圍。
國金證券的一份報告就此分析,此次「豐鳥之爭」的主要核心關鍵在於對數據的爭奪。數據在未來,對於提升快遞服務質量、提升快遞企業盈利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商業競爭的本質是供應鏈之爭,而大數據的獲取分析,是現代供應鏈競爭基礎。 」
行業內對於數據的敏感性,亦深有感觸。去年11月,蘇寧易購副董事長孫為民向經濟觀察報記者披露,蘇寧物流與阿里在物流數據交互上有所保留。「數據的主體屬於消費者自己,每一個企業或者說平台,都有相應的介面。把數據全都給他們(阿里),對消費者權益也是不尊重的。」
去路
基於上述種種原因,數據開放,漸成大勢,但也面臨著種種問題。
其中之一是,數據管理缺少規範和標準,同時,數據開放安全性存疑。張近東的建議是,展開數據領域的立法工作,通過人大立法機構,成立立法推進委員會,加快數據採集、開放、共享、安全、使用和隱私保護方面的立法,建立數據標準、界定數據邊界,確實有效地建立數據領域的法制基礎。「以法律的形式對平台數據進行分級的有效管理,並規範數據資源開放和共享的內容及形式,形成完善的綜合治理體系,提供公平公正安全可靠的環境。」
張近東還提出,在共建社會數據開放共享平台的過程中,可以逐步加大引入人工智慧和區塊鏈技術,推動大數據與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新技術的融合,利用技術融合優勢,提高對風險因素的感知、預測、防範能力。
另一頭,對於可能存在的巨頭數據「壟斷」等問題,《經濟學人》指出,反壟斷官員可以通過企業的數據資產來評估交易影響。「交易價格也會成為一個信號,幫助其判斷老牌企業是否在通過收購排除威脅。」
此外,降低在線服務提供商對數據的控制權,讓數據提供者掌握更大的控制,強迫企業向消費者披露他們所擁有的數據,以及他們藉此獲取的收入等。亦是《經濟學人》的建議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已有企業在數據開放中看到商機。全國政協委員、京東集團(京東)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劉強東就建議,推進政府採購全流程電子化,提升政府採購效率和透明度、發揮大數據技術輔助決策作用,提升政府採購決策水平、加強與電商大數據對接,完善現代化監管手段。
京東本身亦在政府採購中收穫頗豐。京東企業購官網顯示,京東企業採購業務陸續達成了與中央政府採購、江蘇省政府、廣東省政府、北京市政府、上海市政府等眾多大型政府和企業的採購合作,截止2016年底,京東平台現有活躍企業客戶數超600萬。
※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試點意見今年將出台
※長江證券:公司資管業務規模穩定增長
TAG:全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