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楚國發動五國攻秦,出了叛徒,我敢說你絕對猜不到是哪國叛變!

楚國發動五國攻秦,出了叛徒,我敢說你絕對猜不到是哪國叛變!

公元前318年,著名縱橫家蘇代在楚懷王熊槐的支持下,促成了楚、魏、韓、趙、燕五國的合縱同盟。五國共推楚懷王為「縱長」,聯合攻秦。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五國伐秦」。

不過《史記》中關於這段歷史的記載卻紛繁錯亂、前後矛盾。這給我們後人造成了很大的困擾。我翻遍各種史料和研究性文字,晁福林先生的《五國攻秦與修魚之戰考》一文是最合理的分析論文。

所以,關於「五國伐秦」這一事件的主要事迹和爭議點,我都採用了晁福林先生的說法。

晁福林先生在這篇文章中,充分分析了五國聯盟之間的內部矛盾,尖銳地指出,楚國和魏國在戰爭還沒開打之前就已經背叛了同盟,他們雖然加入了同盟,實際是貌合神離。

早在幾年以前,魏國就表現出遊移不定的態度。他們是想向秦國示好的,也願意接受秦國的「連橫」。但是秦國想把魏國樹立成首個「事秦」的榜樣,這一點使得魏國產生了羞辱之心。所以,魏國參與了「五國伐秦」,想要表達對秦的反抗。

但歸根到底,魏國是不願意與秦國為敵的。所以在戰爭還沒開始的時候,魏惠王就派惠施出使楚國,目的是約楚國一起跟秦國講和。

按理說,楚懷王熊槐是「縱長」,是五國伐秦的發起者,他不可能答應魏國的要求。但實際情況卻與此完全相反。

楚王不僅完全接受,而且還在跟魏國的外交活動中,矢口否認是自己發起了攻秦倡議,反而稱呼魏國為發起者。

接下來的事情,更令人瞠目結舌。

楚王趕緊派人去魏國請和。

什麼意思呢?楚國想要演戲給秦人看,告訴秦人,五國伐秦的真正發起者是魏國,是魏國的公孫衍。楚國特地跑到魏國來,苦口婆心地勸說魏國,趕緊停止不理智的行為,去和秦國講和。

魏、楚兩國在對待秦國這件事上表現出爭先恐後的諂媚之態。

太可笑了!發起國第一個背叛了同盟。

這就好比皇帝本人居然叛國通敵一樣的可笑。

也有很多人認為魏國才是這次事件的發起者。我們在上面就說過,楚國方面曾經誣陷魏國是發起者。這種誣陷實際上確實有依據。依據就是公孫衍。

公孫衍此時就是魏國的國相。曾經的「五國相王」就是他的傑作,他發動此事是為了對抗秦國。所以,秦國有理由相信,類似性質的「五國伐秦」也同樣是公孫衍所倡導。

實際上,魏相公孫衍確實有行動。他說服了義渠人(匈奴)進攻秦國的側後方,配合五國的伐秦行動。

秦國和義渠相鄰,秦惠文王即位後奪取了義渠的二十五座城池。所以,秦國在與義渠的交戰中是佔據絕對優勢的。

但,這一年,也就是公元前318年,秦國主動給義渠送去巨額資產和大量美女,跟義渠講和。

游牧民族的單純使得他們喜出望外,就同意了。

狼對羊的熱情,背後往往都藏著不可告人的秘密。

秦國就是這頭狼,為了穩固後方,為了把所有的力量都用在對方東方各國上,他主動向義渠請和。

但這一切都瞞不過魏相公孫衍,於是公孫衍向義渠君揭示了事情的真相,並且勸義渠君趁機攻秦。

義渠君知道秦國一旦解決了東方各國的進攻之後,還是會掉頭來攻打義渠,所以,他權衡再三,還是決定趁機襲擊秦國。

終於,義渠人在李帛這個地方取得大勝。

義渠的勝利來得很容易,因為秦國知道他們的主戰場絕不在這裡,而是在東方的函谷關。

公元前318年末,根據《史記·楚世家》的記載,攻秦的諸侯聯軍抵達函谷關。根據考證,名義上的「五國伐秦」實際上只有兩國來了——趙國和韓國。

楚國和魏國正在偷偷跟秦國講和,背棄同盟。而燕國很有可能還沒有來得及出兵。

這樣一來五國聯軍的兵力和戰鬥力都大打折扣。

對於五國聯軍,秦國是有所畏懼的,對於兩軍聯軍,他們根本不放在心上。

秦王派庶長樗里疾迎戰。

韓趙聯軍勢單力孤,不敢與秦軍交戰,就向後撤退。

秦軍緊追不捨,終於在修魚這個地方追上。

雙方展開大戰。

結果,秦軍大勝。《史記·秦本紀》記載:樗里疾「虜其將申差,敗趙公子渴、韓太子奐,斬首八萬二千」。韓趙聯軍被殺八萬二千人,韓國將領申差被俘,趙國的公子渴戰敗。

韓國迫不得已向秦國請和,並且派太子倉去做人質。他們本來的太子奐很有可能在修魚之戰中戰死了。所以,韓國實際上是修魚之戰的最大受損國。

趙國的趙武靈王對於楚、魏、燕在此次「五國伐秦」行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消極態度非常憤怒,他直接取消了自己的王號,降回原來的君,表明自己不同流合污。

這就是「五國伐秦」和修魚之戰。也有人稱之為函谷關之戰。

這一戰在戰術上沒有太多有價值的東西。但卻在戰略上給了我們後世非常深刻的教訓。所謂的同盟,根本就不足以依靠。亂世之中的生存法則只有使自身變強這一條路可走。想要完全依賴盟友,顯然是幼稚可笑的。這種聯盟沒有統一的指揮,各自為戰,明爭暗鬥,互相掣肘,根本就是烏合之眾,是難以成事的。

後世也有過類似的事情發生,那就是三國時期的諸侯討伐董卓之戰。名義上是十八路諸侯,聲勢浩大,但他們組成同盟之後置酒高會,毫無進取之態,為了保存自己的實力而各懷鬼胎,不願出力。整個同盟軍中真正進攻的只有曹操和孫堅。等到董卓撤退到長安之後,同盟軍居然自動解散了。這簡直是滑天下之大稽!曹操通過這件事徹底看透了這些表裡不一的人,自此之後一心發展個人勢力,終於成了北方的霸主。

其實,這樣的事情對我們的生活也有所啟示。我們常常會因為各種原因而組成一個小團體或戰隊,但這隻隊伍的凝聚力到底有多強,能辦成什麼樣的事情,誰是真正的精英,誰又是濫竽充數,這些很值得我們去深深思考。

我想,這才是五國伐秦事件和修魚之戰給我們帶來的最大收穫吧!

《中國古代戰爭100場》系列之修魚之戰(函谷關之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劉弘文 的精彩文章:

敵軍武將被俘處斬,此人割下自己大腿肉讓他吃下,義氣超越劉關張
哥哥怪弟弟擁他造反,弟弟說:當初享樂都歸你,如今背鍋都我來?

TAG:劉弘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