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蒙娜麗莎》好在哪裡?

《蒙娜麗莎》好在哪裡?

達芬奇發現,近處的物體的顏色會顯得明亮且鮮艷,遠處物體則對比很弱且呈現藍灰色。這樣的刻畫會大大增加作品的空間感,這種方法被稱為「色彩透視」和「空氣透視」,這二者都為達芬奇發現並記錄,且在《蒙娜麗莎》中有很好的呈現。而近處的物體畫得清晰而堅實,遠處物體刻畫得模糊而鬆散,被達芬奇稱作「隱沒透視」,這種現在的我們很好理解的「大光圈虛化效果」在繪畫中的確立,也正是達芬奇的創舉。看到這裡我們會有一個疑問,以上描述只能說明達芬奇是個很好的畫家,好像在說明《蒙娜麗莎》的偉大上邏輯並不是很通順,這裡我們就要開始說另外一個故事了。蒙娜麗莎的微笑已經快被解讀成了一個玄學問題了,所以還是先拋棄掉那些玄之又玄的解讀,來看一下為什麼我們如此在意這樣一個微笑。你再翻上去看看那四張肖像,便會頓生疑竇,他們竟然都面無表情。如今的我們實在難以理解,為什麼五百多年前的歐洲畫家們會忽視人類如此豐富的面部表情,寧願去塑造一張張麻木漠然的臉。這是因為在此前的一千年所謂「黑暗世紀」里,繪畫主要是用來塑造莊嚴的宗教神像的,故而在那個時代中的人物繪畫有兩個重要的面部特徵,一是目視遠方,二是表情莊嚴,這種繪畫風格也延續到了肖像畫的繪製中來。

打破觀念限制的便是達芬奇所創作的《蒙娜麗莎》,或者說,達芬奇這一思想在《蒙娜麗莎》上真正成熟。蒙娜麗莎在畫中目光柔和,面帶微笑,展露著繪畫中前所未有的人性。《蒙娜麗莎》再一個動人之處在於她目視著畫外的觀眾,這在之前的肖像畫中也是鮮見的,宗教畫中更是禁忌。為了追求真實的表達效果,達芬奇反覆修改和刻畫這幅肖像,最終被現代X光證實油層達到了二十層以上,畫面中幾乎見不到筆觸——所有的繪畫痕迹都被細緻地抹平了,達芬奇為了追求真實盡了他最大的努力。所以,習慣了高高在上的神像,習慣了扁平的畫面和嚴肅的畫中人物,十六世紀初的觀眾在某一天看到了這樣一幅作品:畫中之人彷彿就坐在畫框後面的空間中,正微微帶笑目視著自己,她真實得就好像自己早上剛打過招呼的鄰居夫人。於是他們被這幅作品徹底得感動了,因為這幅畫中展露的前所未有的真實與人性。那個時代被稱為文藝復興,文藝復興的核心我們稱之為人文主義。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許多歷史 的精彩文章:

蘇軾的書法水平哪裡不如米芾?

TAG:許多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