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區塊鏈真的讓銀行害怕了嗎?

區塊鏈真的讓銀行害怕了嗎?

說到區塊鏈技術與銀行業的關係,不得不提到區塊鏈的特點「去中心化」和「不可篡改性」,主要解決了基本的信用問題。以前互不相識的人達成協議必須依賴第三方,比如轉賬,需要銀行等中介,而區塊鏈技術應用下產生的代幣,比如比特幣,可以不經過任何中介完成轉賬,整個過程高效透明且成本很低、數據高度安全。

於是,有人驚呼,區塊鏈技術的出現讓銀行業者害怕了?真的是這樣子嗎?

實際上,我國銀行業早已悄悄開始布局區塊鏈。2017年1月,中國銀行上線了區塊鏈電子錢包BOCwallet(iOS版),又與互聯網巨頭騰訊在金融應用領域合作測試區塊鏈技術,並重點在雲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慧領域開展深度合作。2017年8月,中國銀行還與SWIFT組織和全球銀行一起加入SWIFT gpi區塊鏈概念驗證,並促進金融科技在SWIFT gpi項目中的應用。2017年2月,招行就宣布在區塊鏈技術上實現突破,首家實現將區塊鏈技術應用於全球現金管理領域的跨境直聯清算、全球賬戶統一視圖以及跨境資金歸集三大場景。農行於去年8月上線了基於區塊鏈的涉農互聯網電商融資系統 「E鏈貸」。 工行的區塊鏈與生物識別實驗室在2017年末正式推出了工行首個自主可控的區塊鏈1.0平台,已助力貴州扶貧、工銀聚等項目投產。建行則完成了首筆國際保理區塊鏈交易,並在業內首度實現了由客戶、保理商業銀行等多方直接參与的「保理區塊鏈生態圈(Fablock Eco)」。

馬雲用支付寶輕輕撬動了銀行業的傳統天平,而對於銀行來說,區塊鏈技術是顛覆性的。信用體系是銀行的核心,傳統的信用評級依賴機械化準則,搜集大量客戶徵信相關的信息之後,還需審核和評定,信息收集環節多、成本高、無法做到面面俱到,最終導致評定存在誤差。因此分散的中小微企業和大部分個人客戶都被銀行體系拒之門外。傳統金融生態依賴核心企業,而生態之間有隔閡,區塊鏈技術實現將多個生態圈串聯並互信,從而實現高效實時清算。銀行業者能迅速布局區塊鏈領域,也是因為區塊鏈或以其低成本實現對「仍未被納入金融體系的人群」服務,看中的是未來更加巨大的金融市場。

從全球來看,全世界各大銀行都在加快區塊鏈領域的布局。自2015年中期,作為澳大利亞的四大銀行之一聯邦銀行便已涉足區塊鏈研究;2017年10月,聯邦銀行與富國銀行集團在區塊鏈貿易金融項目上展開了合作;此後,又與昆士蘭國庫公司合作參與了一個「加密債券」區塊鏈項目。英國滙豐銀行早在2016年開始就進行了一系列的概念驗證(PoC)測試,並於近期宣布即將在實時交易中測試區塊鏈技術。美國的摩根大通、花旗、高盛等銀行都已涉足區塊鏈,這些銀行在R3區塊鏈聯盟(目前摩根、高盛已退出)成立不久後就已加入。

越來越多的銀行正在加入區塊鏈領域,進行實踐及探索。這不僅來自區塊鏈技術帶來的革新,更來自於金融行業本身的競爭壓力。從以上例子來看,你覺得區塊鏈技術真的讓銀行業者害怕了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旋旋看說 的精彩文章:

區塊鏈應用前景,一個驚艷的未來!

TAG:旋旋看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