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面怪傑」:古代制刀工藝的巔峰之作
+
如有任何疑問,或需要跨平台轉發、引用
請聯繫我們的管理員微信
名稱:歐亞古兵器
在上一講烏茲鋼的焊接工藝——平面焊接中,為大家大致的介紹了相同烏茲鋼材質的平面焊接工藝。
這一講,我們主要來講解一下由不同材質鍛焊而成的刀身製作工藝。
筆者第一次接觸到使用這種工藝的刀劍大約是三、四年前,在一位錫克族藏友的家中,是一把一面為烏茲鋼無槽,另一面為白鋼大瓦槽的塔瓦彎刀。
據那位藏友聲稱,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曾來函,希望收購此刀,但被拒絕了。。。。。
以筆者目前所掌握的資料判斷,這把舍施爾確實為孤品,沒有發現在任何的博古館中有使用類似工藝的烏茲鋼刀劍展出。
第二次見到這種工藝,則是筆者不久前在歐洲收的一把印度「卡德」匕首。一面為烏茲鋼鐵雕,一面為白鋼鋄金。同樣是及兩種工藝與兩種材質與一身。
筆者為此專門致函利茲皇家軍械博物館東方展廳的策展人貝內特女士,以及伊朗學者呼羅珊尼博士,綜合二人提供的資料,大體得出以下結論。
這種工藝主要出現在印度的北部,需要將兩種鋼材分別鍛打成型,大多有兩位刀匠分別完成。之後再進行精密的焊接,必須保證焊縫絕對筆直,才能在刀背和刀刃處將兩種材質清晰地分開。
在沒有電焊工藝的古代手工業,只能使用傳統的鍛焊法,在加熱、錘擊的過程中想要保持焊縫筆直,需要的超凡的耐性、技巧以及經驗。
大致工藝流程如下圖。
根據呼羅珊尼博士的觀點,客觀的講,這種設計實際上對刀身的性能並不會帶來特別大的提成,主要是刀匠展現精湛的工藝,或是使用者展現品味與經濟實力的一種方式。由於成本遠超其他刀劍,所以產量極小,當下存世量則更小。而且使用這種工藝的刀劍在當年多為私人定製,所以幾乎件件都是孤品。
其實這種工藝並非印度獨有。
例如下圖這把雁翅刀,雖然沒有用到烏茲鋼,但同樣是由兩種不同鍛打工藝的鋼材平面焊接而成。
刀背出可以看出,這種工藝對焊接精度的要求非常高,焊縫幾乎筆直。
與中西亞刀劍一樣,使用類似工藝的中國刀劍同樣非常罕見,幾乎件件都是孤品。
很多藏友認為單一的烏茲鋼,或其他花紋鋼(旋焊、團打、大馬士革等等)就能代表古代制刀工藝的極致之作。
如此看來,這個觀點顯然是錯誤的!
這種在一把刀上同時表現烏茲鋼與非烏茲鋼,或兩種截然不同的花紋鋼的「雙面怪傑」,這才是古代制刀工藝的巔峰!
TAG:歐亞古兵器探索與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