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李白:不好意思,《靜夜思》您好像誤會了!

李白:不好意思,《靜夜思》您好像誤會了!

中國人的椅子

文 | 明清傢具研習社

但凡知道一首唐詩的人就知道李白的《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我看到的所有解釋大致都是這樣

在一個深秋的晚上李白躺在床上睡不著覺

看著地上的月光不由地升起思鄉之情

(唐寅 李端端圖·局部 縱122.7厘米 橫57.3 厘米 絹)

這首寫進小學課本的詩影響非常廣泛

但這個解釋中有一個大謬

李白詩中的「床」不是我們今天睡覺的床

而是一個馬扎

古稱「胡床」

Chairman

人類的起居方式有兩種

一種叫席地坐

一種叫垂足坐

我們是席地而坐的民族

(唐摹本 顧愷之 女史箴圖·局部 縱24.8厘米 橫348.2 厘米 絹)

席地而坐的起居習慣

究竟給我們後來的生活帶來了什麼

我們的語言就保留了很多席地坐的痕迹

比如我們說席位、出席、筵席

筵席這個詞很有意思

筵是鋪在地上的大席子

席是鋪在你面前的小席子

(小席子的地位比大席子高)

(唐 孫位 高逸圖卷·局部 縱45.2 厘米 橫168.7 厘米 絹)

《禮記》也有這樣一個規定

群居五人,則長者必異席

五個人以上

德高望重者必須另坐一張席子

這就使我們一個偉大的辭彙誕生了

主席

主席的原始含義是指

主要席子上的那個男人或者席子上的那個主要男人

它跟英文chairman完全不一樣

chairman是指椅子上的男人

(清 郎世寧 乾隆帝元宵行樂圖·局部 縱302厘米 橫204.3 厘米 絹)

我們是席地而坐的民族

當時我們的祖先們坐在地上

游牧民族的兄弟們翻身下馬

從馬背上打開一個扎捆的東西坐在屁股底下

這個東西就叫馬扎

至今這種傢具我們還在應用

出去乘涼聊天拿個馬扎最方便

它有一個學名叫做胡床

《後漢書》記載

靈帝好胡服、胡帳、胡床、胡坐,京都貴戚皆競為之

這是我們有關胡床最早的一個記載

胡床

請注意

這裡「胡坐」是動詞其他全是名詞

可見當時高坐是非常重要的變化

高坐決定視野的變化同時也決定傢具所有的變化

這就是為什麼起居方式以坐姿為準

新解

李白《靜夜思》語境非常清楚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李白拎著一個馬扎正坐在院子里在明月下思鄉

馬扎

我們躺在床上是沒辦法舉頭和低頭的

頂多探個頭看看床底下

如果你對建築史有了解的話

就知道唐代的建築門窗非常小門是板門不透光

宋代以後才出現隔扇門

中國現存的唐代建築全國有四座

比如山西的佛光寺

都是現存於世的唐代建築。

而且唐代的窗戶非常小月亮的光不可能進入室內

尤其當你的窗戶糊上紙、糊上綾子的時候

光線根本就進不來

所以李白說得很清楚

我在院子里坐著

佛光寺一景

李白還有一首流傳甚廣的詩

《長干行》

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

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

詩中以小女孩的口吻說

我小的時候拿了一個馬扎子坐在門口

折了一枝花在門前玩耍

小男孩騎著竹馬圍著我繞圈起膩

且不要說當時的床是頂著牆放根本不能繞圈轉

就算可以男孩圍著小女孩很曖昧地轉來轉去

也不是李白的原意

我們對李白最廣的詩的誤解

來自於我們起居的徹底變化

千年之後誰也不知我們民族已徹底告別了席地坐

安身之坐

我們一定要記住這個概念

床在早期是坐具不是卧具

《說文》中解釋

床,安身之坐者

床以坐為它的主要功能

了解中國繪畫史的人都知道《韓熙載夜宴圖》

在這幅畫里韓熙載五次出現

三坐兩站

其中有一次是盤腿坐在椅子上

(宋摹本 顧閎中 韓熙載夜宴圖·局部)

盤腿坐是一個習俗

比如在陝北鄉下呆慣的人進了城他總願意蹲著

因為他從小習慣了覺得坐在沙發上不舒服

韓熙載也是這個情況

即使地位很高可以垂足而坐他也不很舒服

所以要盤腿坐在椅子上

(將手機豎屏鎖定,然後旋轉90° )

(宋摹本 顧閎中 韓熙載夜宴圖 縱28.7厘米 橫335.5 厘米 絹)

這幅畫充分證明了我們改變起居習慣的一個中間過程

胡床到了宋代以後宋代人把它改造了

這時的胡床吸收了圈椅上半部的特徵

增加了靠背和扶手這樣就可以倚靠了

所以這時它的名字又改了

叫做「交椅」

西風東漸

交椅分直後背圓後背兩種形式

直後背交椅不是中國的原創

它的使用可追溯到3500年前

1922年發現於埃及的圖坦卡蒙王墓

出土了一把結構複雜、裝飾華美的交椅

但使用的舒適度遠不及圓後背交椅

第18王朝 圖坦卡蒙王墓出土的交椅

圓後背交椅是中國人的創新

這一創新打破了原有的設計理念

顛覆了直後背交椅直來直去的構造模式

這隻有在木作技術極為發達的中國

才會發展出這樣的傢具部件

黃花梨圓後背交椅

在明代馬軾《歸去來兮圖》中車內畫著一個憑几

造型與椅圈十分接近

圖像資料顯示早期交椅的椅圈都很低矮

沒有理由否認它是受了憑几的啟發

(明代 馬軾 歸去來兮圖·局部 現藏遼寧省博物館)

在《十八學士圖》中有兩人坐於榻上桌後

其中一人身後倚靠之物就是椅圈的形狀

(這是目前所見用法最接近憑几,而造型又最接近椅圈的例子)

(宋 十八學士圖·局部 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明刊本《魯班經》中除了圓後背交椅的圖像

還出現了詳細的說明文字

記錄了當時交椅製作的具體尺寸

《魯班經》中的圓後背交椅

明代交椅使用較前代更趨普遍

屢見於著錄圖畫之中

除《魯班經》外

萬曆刊本《三才圖會》中也有交椅的圖像

明萬曆刊本《三才圖會》器用十二卷中的兩種交椅

圓後背交椅的造型在宋代以後就沒有顯著變化

有所改變的只是局部造型和裝飾紋樣而已

明代晚期以後

傢具風格的轉變與硬木的使用密切相關

一胖毀所有

1996年佳士得拍了一隻黃花梨交椅

被富豪以50多萬美金買下

後來捐給美國明那波里斯博物館

博物館因此陳設一個專門展區供參觀

對於美國人來說這椅子太新鮮了

還可以摺疊

美國人對待文物的態度跟我們有點兒不一樣

他們希望能夠更加親近展品

於是就允許每個人坐上去一試

(這是他們做出的一個後來看來很傻的決定)

(2010年南京正大秋拍 明黃花梨交椅 6944萬人民幣)

一天來了一個胖子忽悠忽悠沖著椅子去了

他聽說這椅子能坐就要試坐

工作人員不能攔他

要攔他就有歧視之嫌

可胖子往交椅上一坐椅子咔嚓咔嚓塌成了平地

他第一個反應就是他願意賠償

博物館的人都衝出來扶著他說

這事兒不能賴您

這椅子都400多歲了

沒想到終於毀在了您這兒了

(2010年南京正大秋拍 明黃花梨交椅 6944萬人民幣)

隨後博物館聘請了專家給會診

徹底修復後重新展出

但是再也不允許人坐了

-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正大研習君 的精彩文章:

古埃及人在造金字塔的時候,我們中國人的祖先們在挖河?
洪秀全受刺激造反,變態天王獨享兩千美女

TAG:正大研習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