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胡適的白話詩

胡適的白話詩

新文化運動中胡適反對文言文,提倡白話文,鼓吹白話文學的「八不主義」:一不言之無物,二不摹仿古文法,三不講求(拘泥)文法,四不作無病呻吟,五不用濫調套語,六不用典,七不講對仗,八不避俗字俚語。他以創作許多白話詩歌實踐著自已的文學主張。1916年8月23日胡運寫了首詩叫《朋友》,據說是我國第一首白話詩,發表於1917年2月號《新青年》雜誌上,詩題改為《蝴蝶》:「兩個黃蝴蝶,雙雙飛上天,不知為什麼,一個忽飛還。剩下那一個,孤單。」這首詩講平仄,講對偶,卻押了韻,句式也勻整,行文自由,意象清新,詩意淺露,格調不算高雅,但在當時封建禁錮幾千年餘威未盡的情況下,的確是難能可貴的大膽創新。所以後來胡適乾脆把他的白話新詩集命名為《嘗試集》。

胡適是一位著名的文字學家,他寫過一首關於文字方面的白話打油詩:「文字沒有雅俗,卻有死活可道。古人叫做欲,今人叫做要;古人叫做至,今人叫做到;古人叫做溺,今人叫做尿;本來同一字,聲音少許變了。並無雅俗可言,何必紛紛胡鬧?至於古人叫字,今人叫號;古人懸樑,今人上吊;古名雖未必佳,今名又何嘗少妙?至於古人乘輿,今人坐轎;古人加冠束幘,今人但知戴帽;若必叫帽作巾,叫轎作輿,豈非張冠李戴,認虎作豹?……」(見《胡適文存》第一卷)這樣深入淺出、詼諧幽默地介紹古今文字知識,將文言文與白話文對照,確實妙趣橫生。

胡適還寫過政治白話詩。1937年「七·七」蘆溝橋事變前後,蔣介石和汪精衛聯名邀請全國各界名流學者到江西廬山開談話會。7月11日談話會上,蔣、汪發言後,胡適慷慨激昂,發表了一通抗日救國演講。在座的胡健中聽後,即席賦詩一首:「溽暑匡廬盛會開,八方名士溯江來。吾家博士真豪健,慷慨陳辭又一回!」言語中頗含戲謔之意。胡適也隨手寫了一首白話打油詩回贈:「哪有貓兒不叫春?哪有蟬兒不鳴夏?哪有蛤蟆不夜鳴?哪有先生不說話?」四句反問,信手拈來,類比生動,饒有風趣。據說後來《中央日報》登出這首詩,蔣介石看了,也忍俊不禁。看來胡適也不無幽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曹氏觀史 的精彩文章:

魏徵與唐太宗的關係
貨幣上的婦女圖像

TAG:曹氏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