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又有聲聲了了叫

又有聲聲了了叫

關注本公眾號,點擊芾說ba道

你的眼睛

 這小小的葡萄我從來沒吃過

左小祖咒;譚維維 

00:00/03:31

正月,初四清晨,屋後響起聲聲幼稚童音。她話語天真爛漫,似黃鸝鳴翠柳,委婉而動聽;元氣十足,像高山,峨峨兮若泰山;清脆圓潤,像流水,洋洋兮若江河。她滔滔不絕地講,間或喊著、嚷著、笑著,了了叫。鮮活的生命力勃勃跳,聽得我感動。

網路圖片

南朝宋的劉義慶,生性簡素,寡嗜欲。劉義慶編輯《世說新語》,記錄了很多魏晉名士的逸聞軼事和玄虛清淡,其中載有一則《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孔文舉年十歲,隨父到洛。時李元禮有盛名,為司隸校尉。詣門者,皆俊才清稱及中表親戚,乃通。文舉至門,謂吏曰:「我是李府君親。」既通,前坐。元禮問曰:「君與仆有何親?」對曰:「昔先君仲尼與君先人伯陽有師資之尊,是仆與君奕世為通好也。」元禮及賓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陳韙後至,人以其語語之,韙曰:「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文舉曰:「想君小時,必當了了。」韙大踧踖。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寫的是孔融,講了孔融的一件趣事,聰慧機智的小孔融形象躍然紙上,陳韙為小孔融抬了一回轎子,自然局促不安。魯迅評價《世說新語》,「記言則玄遠冷峻,記行則高簡瑰奇」,是一部名士的科教書。現在生活中,口語用到「了了」兩字者,極罕見。然而,潮語中卻常出現,常用「了了叫」這一口語。「了了叫」表示聰明伶俐,能言善辯,講起話來天花亂墜。也許,這與漢字發生幾次發音大改變有關,中國語音有上古音、中古音和現代音,而粵閩方言大量保存古音,出現「了了叫」這樣的口語,也算平常了。

薄明中,屋後的她聲音宛如空谷傳來足音,我跫然色喜,久違了,久違了,在這屋後,很久沒聽到這般純凈的陽剛的孩童聲。

日子過得快,如梭,似箭。這間瓦房起造時,我小學在讀,這瓦房是斷斷續續地起,隔三差五地造,實在是窮,只能農閑時自己動手,豐衣足食了。過了幾年,終於大功告成,屋後是一片綠油油的水田,蒼翠欲滴,坐在屋內聽取窗外蛙聲一片,透過木樓上的窗戶,一眼便能望見西邊的前石村和後石村,有了窗含西嶺千秋雪的意象。

幾年後,我初中在讀,一排兩層的洋建築圍了上來,擠退綠油油的水田,也擋住了那一片蛙聲,只剩下窗含一線天了。很快,窮閭隘巷間,從廣州來了幾個勃勃跳的學前孩童,了了叫的一片孩童聲取代了蛙聲,講的卻是聽不懂、辨不明的粵語。屋後的媼嫗顧管著三名孫輩,兩男一女,兒輩們遠在廣州討生活呢,鄰里都尊稱媼嫗為漢科老嬸,想必她的丈夫名漢科。從聲音中,能辨出漢科老嬸的幾個外孫也常來玩耍的,幾條鮮活的生命在厝邊後巷遊戲、爭論、追逐,聲聲入耳,粵語很快切轉成潮語,孩童的語言能力好得讓人愕然,更讓人羨慕,就像屋內的調頻收音機,隨便可換個頻道,快得讓人措手不及。孩童們講的潮語,我可全聽進去了,教科書前的我亂了陣腳,被震得索索然,視矍矍,再無法在教科書上聚精會神,心裡全是些了了叫,心煩了,意也亂了。

但凡刻意去忘記一件事,事卻直往心裡鑽,纏著、繞著,揮之不去。為什麼不打開收音機呢?聽聽柔腸百轉的潮劇,不就能抗衡那了了叫嗎?特別是潮劇的鑼鼓喧天,便有鎮壓觀眾叫囂聲的作用。於是乎,瓦房內全是平素讓我膩煩的絲竹管弦之音,此時聽來竟動人無比。收音機時而播著《荔鏡記》、《蘇六娘》,曲調優美動聽;時而播著《鬧釵》、《柴房會》,語言詼諧滑稽;時而播著《楊令婆辯本》、《彩樓記》,劇情蕩氣迴腸。潮劇的管弦樂和打擊樂配合和諧,唱腔輕俏婉轉,相益得彰,終於鎮壓住屋後的了了叫,我喜之。

《尚書?堯典》記得清清楚楚,「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詩是用來表達人的志意,歌永言,永,長也,歌是延長詩的語言,以突出詩的意義,聲音的高低又和長言相配合,律呂用來調和歌聲。潮劇歷來尊「正字戲」為師,稱「正字戲」為大戲。潮汕俗話說:「正字母生白字仔」。潮劇中很多「正字」,用中州音韻官話來唱,去說。此處的「正字」就是正音,採用的是明朝時的中州官腔,聽(看)戲者麻煩隨之而來,我不知其然,更不知其所以然,在潮劇的背景聲中看書,恰好。

例如《彩樓記》的男主角呂秀才(蔡植群飾),名蒙正,字聖功,蔡植群的唱腔略帶蒼涼硬氣,「蒙正」兩字發音,聽起來就是潮語中的「茂政」,名字雖是聽錯了,劇情卻聽得略略明白,「茂政」唱道:「提筆續詩寄深意,方知陋巷有英奇。問誰堪作護芳使,自有蟾宮折桂人。」當然,「折桂人」也錯聽成「接貴人」了,反正就是「茂政」有才,很牛。聽著,聽著,半懂不懂,似懂非懂,懵懵懂懂。

又幾年後,看到《易經?蒙卦》才恍然,《彖》曰:蒙以養正,聖功也。大悟。原來《彩樓記》的男主角呂秀才,名蒙正,字聖功。驟然失笑,原來「茂政」是蒙正啊。潮劇聽著,聽著,明朝時的中州官腔中常用的「正字」竟也略懂,那已經是很多年以後的事了。

收音機是好物件,廣播電台卻不能隨時播放《潮劇》,鑼鼓管弦絲樂一停,了了叫又嚷得我心亂如麻,頭重腳輕,教科書是看不下去了,只得變換頻道。初中三年級時,竟收得廣東電台音樂之聲,On Music 993開播了,全是些靡靡之音,主要是粵語歌曲,間以一小段聽不懂的粵語,是主持人在廣播,大概是一些音樂感慨,起承上啟下的介紹作用,好就好在聽不懂,鎮壓住屋後那一片生命力勃勃跳的孩童聲,了了叫模糊起來,我稱心如意。

自此,放了學,進屋的第一件事便是扭開收音機,音量最大,不是潮劇,便是粵語歌曲,充斥在瓦房內,繞樑不絕,餘音裊裊。特別是,周末晚上有兩個小時的古典音樂,從收音機喇叭中傳出一把沙啞低沉的男聲,此時,我必閉目養神,留心傾聽,努力猜測那個老男人講哪些了了叫。大概是,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響曲如何的悲愴了了叫,貝多芬的第五交響曲命運的敲門聲了了叫,卡拉揚又如何處理了了叫,弦樂四重奏如何優美了了叫,約翰?施特勞斯的圓舞曲如何表達了了叫,比才的卡門又是些什麼了了叫……如些這般等等了了叫,及其他很多的了了叫。我不知其然,更不知其所以然,我更悅之。

正因為不知不懂,我倒是聽得津津有味,然莫名其妙。

春秋時期的孔子,在齊國遊學時,有一日於郊外散步,仲尼聽到一陣悅耳的音樂,仲尼便循聲尋去。那時,仲尼看見一位老者在樹林里演奏著,仲尼辨出是《韶》樂,悠揚的樂聲瞬間將仲尼心中煩悶驅散開去,心境澄明。於是乎,子曰:「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正是,子三月不知肉味也。收音機播著,播著,三年中忘記屋後有了了叫之音啦,真乃三年不知了了叫。後來,我念了大學,寒暑假回到這間瓦房,奇的是,竟極少從屋後聽到了了叫之音了,那時幾歲的孩童忽長成青蔥少年了,他們早靦腆到欲說還休啰。何來再了了叫呢?

二十幾年後的今天,屋後那片阡陌交通綠油油的水田,完全消失了。蒼翠馥郁的農地矗立起一棟棟洋房,屋舍儼然,雞犬相聞,把這間瓦房圍得水泄不通。卧在床上,我仔細傾聽。應該是一名三歲左右的女童,正與父親、姑姑、奶奶伴著嘴,計劃著大年初四一日的行程。女童是任性的,頗有主見,展示著滿腔熱情的表達欲,講得頭頭是道,長輩唯有連哄帶教,應付她。

新一代的了了叫橫空出世啰,鮮活的生命力勃勃跳,皆是生命的律動,基因十分強大,了了叫得我感動。小時了了,大更了了,佳哉。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三五年,又有聲聲了了叫。

往期導讀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芾說ba道 的精彩文章:

TAG:芾說ba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