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生活,只生歡喜不生愁
GIF
??
今天關於林曦老師的兩本新書,推薦給你(如果想直接看到書的樣子,可以拉到文章的後半段閱讀)
一本叫《只生歡喜不生愁》,是她這些年來,隨著日常而生的隨筆與記錄,關於生活里那些真正打動她的細微瞬間與爛漫時刻,以及那些非歲月不可得的思考與感悟。她在文中說,那些真正打動我們的畫面和句子,會令人回到天真,無憂也無懼。
一本叫《花與童》,收錄了小林老師的170餘幅畫作,以花朵和小朋友為主,並附有一本《談藝錄》,裡頭深度涉及了她關於畫畫與藝術的一些想法。她說畫畫是生活里最愛的事情之一,從幼時握筆到現在,畫了將近三十年,只見她一直在畫著那些打動自己的景象,卻鮮有多說,這算是第一回。
她是一位水墨畫家,喜歡的事情很多,愛畫畫也愛寫字,更愛的是認真儘力地生活,那些令我們歡喜,感觸,並最終落成手中的一切,不論是字,文,畫兒,音樂,各種各樣的藝術形式,莫不都從那裡來。
▼
00
| 關於林曦式的勤懇生活
和愛之不盡的每一刻 |
「對我來說, 拿起毛筆開始畫畫寫字的一刻,整個世界就安定了。
——林曦
舊時和今時
林曦水墨作品
雖然在外界看來,林曦做了很多事,但歸結起來,她還是覺得自己是一個寫字畫畫的手藝人,喜歡傳統,也深受其益,在常年的學習和實踐里,被滋養和充實著。她也因此一直在分享,做了一間教室,教大家寫字、畫畫,一起讀書作文。
她常說,中國傳統里的智慧和趣處,就像一座座大山,身在其中,攀爬也自樂,練著功夫,然後在大山頂上,長出屬於自己的一棵小苗。
她的樣子,她的生活,被很多人喜歡著。因為讀書喝茶,彈琴看花,寫字聞香,這些舊時雅事,是她生活中的日常,與當下的生活,時髦的創新的一切並不違和,在她的生活里,它們協調地共存著。
她與她臨寫的《多寶塔碑》
古代的文人們,發明和找到了這些有意思的事情,用以供養和愉悅自己。寫字打拳,讀書作畫,看流水繞庭,四季都可打掃,四季都好觀花,壁上有畫,案上有茶,窗外有雲氣,心裡有世界,手中有玩具。這是他們對自己好的辦法。
入仕的人,回到居處,在俗務與家國外,自有書齋一隅可以清凈待著。蘇東坡有案上喜歡的石頭陪伴,乾隆皇帝喜歡他在養心殿的那處不到五平米的小書房,回復令他自得的文人身份,明代的袁宏道也是入仕之人,喜歡研究插花賞花,寫成一本《瓶史》,說置花枝於案頭,給自己玩賞,是生活中很好的平衡。
人有俗世之心,也有山林之心。不論今時和古時,人們總是會需要那個屬於自己的世界,不必有外界的牽扯、功利的圖謀,而在對自己喜歡的事情的全然投入中,獲得莫大的樂趣和滿足。令人在熙熙攘攘的世界中疾走征戰,回身也有明月清風的大快樂。
她的書桌
只生歡喜
林曦水墨作品局部
用傳統的生活方式和智慧助力當下,無法僅止於形式。徐復觀先生在《中國藝術精神》里,說中國文人的智慧,是「為人生而藝術」,林曦在她的暄桐教室里,不止一次地講起過這一點。
「為人生而藝術」的意思是,不過多的圖謀和計算,好好對待當下,全然地投入一件事。好的藝術是從我們和生活的真切相處中,自然生髮出的,它的源頭和土壤是生活本身。就像人們說的書法作品中最好的《蘭亭集序》,得來於那個暮春中,王羲之在晴朗的天氣里,突如其來的感悟,他寫就的這一篇字中,便好在有地上的風物,也有與之映照的人心,是純粹的那一刻的自己。
她臨寫的《蘭亭集序》
所以所有的安慰、自得和充盈,來自於我們與生活合一的踐行,而不是把當下作為換取未來的工具。就像喝的那杯茶,是因為它香甜,而不是因為它令人顯得風雅。
這套書中,畫集的名字叫《花與童》,裡面收錄了林曦的部分畫作。花朵和孩童,是她最喜歡的畫畫題材。花朵是人類不需要思考和邏輯判斷,就會覺得喜歡的生命,卻與人的生存無關,在周而復始的繁盛和敗落中,它們提示著時間的流逝,應對當下珍惜。
林曦繪畫作品局部
她也很喜歡畫小朋友,畫他們的失神、茫然、專註的可愛樣子,那種純粹的樣子中,有著令人可以放鬆的天真。豐子愷先生說孩童天生有一種能力,叫做「絕緣」,就是可以摒除掉前因後果,去掉外界的牽繞,單單純純地活在當下,專註在這一刻里,眼前一顆糖果,就值得全心全意。
林曦水墨作品局部
另一本生活隨筆文章集的名字是《只生歡喜不生愁》,是清人編著的《養真集》里,她很喜歡的一句話,「自古神仙無別法,只生歡喜不生愁」。之於她而言,「只生歡喜不生愁」的意思,不是世界上沒有愁,而是給自己的一種選擇,神仙也無法只得歡喜,我們能做的不過是給自己存儲更多的快樂和甜蜜,減弱外界的影響和時代的焦慮。
所以要專註也勤懇。有筆墨隨身,自成一隅的快樂,也要紅塵奔騰,好好享有一花一飯的熱鬧。如同她喜歡的《遵生八箋》,明代人高濂博覽群書後,事無巨細,從衣食住行,玩樂清賞,列舉了各種方法和講究,著成了厚厚一書,對於生活,愛之不盡,儘是認真和看重。
因為唯有把自己交給自己,好好對待貴重的自己,專註這隻此一次的生命中的每一刻,才有花好月圓的世界。才有讓我們喜歡的觸動的,那一張畫,那一段字,那一本書。
林曦的生活與片刻
▼
畫 畫
野 餐
山茶花是最喜歡的花之一
在書店
夏天的櫻桃
天空,後來她把它畫了下來
櫻花樹下
是文具,也是玩具
芍藥真好
拍一樹花
喜歡京都
天兒好的時候,要出門逛逛
寶寶和綠蔭
每一頓飯都要好好對待
暄桐教室的一次作業,同學們畫的鴨子貼滿了一面牆
在暄桐教室上課
一期一會,有甜蜜,有清香,還有友伴
日影的斑駁會讓人想起水墨畫
寫 字
暄桐教室同學們的作業展「文墨可愛」,同學們在暄桐學習了四年,這個展覽是歲月結出的一個小果子
平日里畫的畫,那些讓人心悅的,都值得認真描繪
就像大俠的劍,毛筆是她最稱手的工具
在暄桐教室的課上,給同學示範如何畫石頭
《蘭亭集序》是時常會寫的帖,王羲之在裡面說,世上許多事,是「欣於所遇,暫得於己」
春天的花樹不可錯過
家
前些日子,元宵那天,林曦用自己的方子做了湯圓,很好吃,於是把它們畫了下來
和最愛的那個小朋友在海邊
也要常常去宮裡逛逛呢,看看那些字和畫
秋天的時候,各種顏色的花
可愛的人生
關於林曦
●水墨畫家,生於1983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
●從小深入學習體驗中國傳統,尤其喜愛書法,並有幸與諸位大德名士結緣,被教導,並熏習其中
●擅長描繪當下的生活,筆墨師法古人。畫兒有樸拙天真的樣子,也細膩靈動,尤其喜畫花朵、孩童、案頭玩意等美好小景
●少時起便在國內外舉辦畫展,也出版自己的詩文畫集、古琴與音樂專輯
●創辦了教授書畫的【暄桐教室】、美育和文化工作室【小世界工作室】、基於中式文人審美的生活方式品牌【山林曦照】
●在暄桐教室,提倡「寫字是一種生活」,讓許多同好藉由書法的學習,進入中國傳統文化的大門,精進學習,也享受當下
●致力於中國文人傳統美學的轉譯與傳播
●喜歡生活
書:一切來自好好生活
▲
生活藝術隨筆集《只生歡喜不生愁》
水墨畫精選集《花與童》
別冊《談藝錄》
這是一套很舒服,很好讀的書。同時,它也很紮實,有文有畫,有分享,有來自生活里的真切與熱情,也有被時間厚待後的甜蜜與啟發。
這套書的來源,並非最初一個念頭,想著能有一個可觀可感可讀的集子,所以開始動筆,而是來自幾年時間裡非歲月不可的感悟和描畫,也來自林曦在生活里不輟的精進和投入的熱愛。
她說:「我的世界很小但很快樂,小花、小鳥、小朋友……把握和打理好自己的小世界,長出花草,生機、輕盈、靈動,這是手藝人唯一能做好的事。」
我們覺得的好,是生活里不虛妄的,紮實真切的每一處,喜歡這樣的如實以待。
願你喜歡這兩本書,也有自己的小世界。
他 們 說
- 對於畫家而言,「兒童節」即是童心未泯的心結,她以青春力挽童年,對抗更具社會性的成年。在小世界裡鋪敘和諷喻細微的興替觀。
——尹吉男 藝術史學者、當代藝術評論家
- 斷斷續續以左右心室和大小腦讀林曦的書畫,像看大河裡慢慢移動的一個草木豐茂的汀洲。
——馮唐 作家
- 林曦的繪畫是平時思考的結晶,也是反映人生百態的視覺日誌。筆墨和琴弦都是林曦恣意縱情卻又能收放自如的遊戲人生。她一直屬於天生的明星畫家,聰慧美麗又才情兼備。她的水墨寫意,描寫眾生百相,是人們的生活審美經驗的提煉,精英小眾文化可以引為知己,大眾也可以在莞爾一笑中找到共鳴感。
——陸蓉之 策展人、藝評家
書的樣子
▼
藝術生活隨筆集 《只生歡喜不生愁》
百般滋味都嘗過,記得歡喜
集子的名字是《只生歡喜不生愁》,是林曦所記錄的日常,一些觸動與感悟。全書按主題分為六輯:「藝可通道」、「觀照世間」、「得自在禪」、「心安之所」、「寫給時間」、「赤子之心」。
書的名字出自清代的《養真集》,「自古神仙無別法,只生歡喜不生愁」。
林曦說,「只生歡喜不生愁」 的意思,不是世界上沒有愁,而是給自己的一種選擇,嘗遍人生中的百般滋味,記取的是令我們甜蜜的那些記憶,也感激路途中的啟發和悟得。
一些《只生歡喜不生愁》的摘錄
「我曾站在一個山頂看過明月當空,遠處的城市像一條閃爍的絲帶,古人也曾在這月下思量這些困擾和問題。我只能月下披雲嘯一聲,然後看好腳下,勇猛精進。
——《得未曾有》
「記得談戀愛的時候,也是這樣的冷天,每天一進門,打開燈,就看見傳真機上已經吐出來兩頁紙,密密麻麻地寫著各種小事。有時候,紙已經掉在地上,還要撿起來閱讀。看得見筆跡的情緒,是一件多麼令人開心的事情。寫信郵遞太慢,電子郵件又很難隨手畫點什麼,所以,傳真剛剛好。
——立冬
「如果有一天我能寫小說了,我很想寫這一幕,可能平時是一個很普通,甚至對生活不滿的人,但他每天穿著這麼厚的衣服在工作,可能除了薪水之外,他得到了一個能敞開心扉,和人擁抱,說我愛你的機會,因為不穿那身衣服的時候,他做不到。
——《維尼擁抱你》
「在朋友圈裡,讀到好幾篇關於女神張曼玉以歌手身份復出唱搖滾的文章。恰好幾個月前,有好幾個相識的朋友聊起這件事,我當時覺得女神以玩票的姿態豈不更好,大眾會更加寬容。
——《滯留在兒童期的青年節》
「給人壓力令人焦慮的亦是香濃甜蜜的。生活大概也是這樣,我們需要一點奶油,以及好的心情與胃口,來記住人生中的好時光。
——《老虎和奶油》
「敢於顯露自己無知的熱情和投入的瘋狂,證明生命透過你鮮活地活了出來,這也許就是赤子的天真。
——《痴絕的快樂》
水墨畫精選集 《花與童》
因為此刻不再來
《花與童》是一本林曦的畫作選集,收錄了她170餘幅畫作,有她畫的花朵和小朋友,也有一些閑散話兒和心得,看下來,是怡悅眼目的好看的書。
林曦說,她所畫的都是生活里真正打動她的微小細節。畫里有柔軟,有甜蜜,有天真,可愛卻也不無憂愁之處,但都是心有所感後,自然而然的落成。
花朵盛開,孩子可愛,都是珍貴且不易再來的時刻。所以投注以深情與熱忱,以一筆一划的用心與記住,惜取這些片刻,也讓生命所遇的所有美好,一一停駐。
▼
▲ 以上來自林曦水墨作品局部
一些《花與童》的摘錄
「見到那種像鮭魚一樣的粉紅色的天空。曾經看到一顆這樣顏色的鑽石,但是沒有這個天空的顏色美。
「生命中那些令我們感到幸福的瞬間往往都不是設計預謀出來的,常常都在不經意放鬆的一刻出現。我用水墨畫了很多記憶中的觸動我的一瞥:花朵、天空、孩子的眼睛、小鳥的羽毛......我相信時空是平行的,能量是守恆的。所有的美好都在原地,所以我們不用擔心美好逝去。
「很久之前看過一本書,裡面有四個字對我影響很大——『人到心到』。我一直用這四個字檢查我對人、對事是否盡心。世間無常,四大皆空。我們能做的,唯有人到心到地投入當下,問心無愧,讓自己在有限的時間創造出更豐富細膩的空間。
「保持和當下的正向關係,就是保持和生命的正向關係。一個不夠喜歡自己、不夠享受此刻的人是不會了解快樂的。不要企圖追尋快樂,因為追尋這個動作和快樂相悖。
「前陣子去故宮看海棠,樹旁邊,看見好多隻喜鵲。 在它們展翅的一瞬間,翅膀底下是令人難忘的藍顏色。
「擁素雲黃鶴,與君遊戲,遊戲的心情和春天一樣, 可賞不可停。
別冊 《談藝錄》
唯一畫而已,無法作偽
《談藝錄》是林曦關於水墨畫這件事的一些記憶和想法,附在畫集《花與童》一書中。
她常說,自己是一個手藝人,畫畫是最讓她開心的事情了,所以總是畫得多,說得少。雖然也在做著不同的事情,有著各種各樣的喜歡,但讓自己安身立命的,還是手裡那支毛筆。作為一位水墨畫家,鮮少得見她討論太多關於自己畫畫的事,雖然是薄薄一冊,但也深度涉及了關於她畫畫與藝術的一些想法,要特別地與大家分享。
一些《談藝錄》的摘錄
「我覺得這種對生活的態度,和畫一張畫是一樣的。你畫了一個東西,它的旁邊該放什麼,畫了旁邊那個,上面應該是怎麼樣的——當你好好地做完每一步的事情,一個總貌就自然呈現出來了。
「人如果活得表面,就會去找各種各樣的形式,來佐證和壯大自己,但這個『一畫」始終都不是你自己的那『一畫』。
「天分是重要的。不管哪一門藝術,你都不可能全部靠努力去完成,但你能反觀自照,知道自己在當下的境況中,能做什麼,以及什麼最有效、最有力,能讓理性、客觀、認真的思考不妨礙你感性的投入,這種能力本身就是很好的天分。
「看石濤的時候,我會有一種艷羨,就是作為一個畫畫的人對另一個畫畫的人的欽慕:筆墨在你手上怎麼能這樣,在我手上怎麼就不能這樣呢?八大山人給我的感覺就是棒喝,它一棒子先把你的那些俗事功利之心全部打幹凈。
「每個人的那 『一畫』的來源,也莫非自己與自己的生活,是你自己這個個體,能夠在外觀世界、內觀自心之後,真正接受並且表達的那個自己。
「小時候聽了《海的女兒》的故事,很感動,就按照自己的想法畫了一個小美人魚,高高興興地給她畫了一張大餅臉, 覺得特別得意。其實我現在的心態和小時候畫出來一個美人魚的心情,是完全一樣的。
《只生歡喜不生愁》 序言
畫面和句子
「問問自己的心,留下些什麼最好」
我的腦子裡常會出現兩種東西,一種是畫面,一種是句子。
語言文字和畫面,是兩種表達方式,它們的抵達路徑是不一樣的。語言的表述,是一個在鋪墊、營造中慢慢到達的結果,並且需要時間來釋放和鋪展。但繪畫的語言,總是一瞬間的,是一眼望過去、一剎那的觸動中,瞬間激發出來的呈現。
我是個畫畫兒的人,對我來講,最順手的表達方式是畫畫。那些在腦子裡瞬間出現的畫面,可能是一種更天生的東西。但我不是一個天生的寫作者,所以也會很羨慕會講故事的人,羨慕那些寫出漂亮舒服的文字、在一個較長的篇幅中慢慢道來的能力。但在許多的時刻,比如吃飯、工作、運動、讀書、見到不同的人、望到不同的天色的時候,在畫畫之餘,腦子裡也會出現一些句子。
它們出現的時候,不會很有情節或邏輯,也總是一些單一的畫面。
記得有一年在名古屋的火車站台上,一列火車在慢慢開過。在兩節車廂的中間,正對著我站著的,有一個長得很清秀好看的男生。他和我對視的一刻,我發現他的目光穿過我,投向我身後的虛空。那個時候,我突然意識到這個長著一雙梁朝偉一般深情的大眼睛的男生拄著一根細細的盲杖。我無法忘記那一刻的四目相對,因為其實並沒有所謂的四目相對,那一刻的對視是一種幻象。
那個「不存在」 的對視一直留在我的腦海里。我擅長記住和描繪這樣的定格。它們是你在與那個場景相遇時的第一反應與感受,和思索、判斷、經驗都沒有關係。尤其是那些句子,不是經過推敲的表達,而是和那些畫面一樣,在那一瞬間,就已經完全生成了。所以我想,文字對我來說也是一種畫面吧。
這本集子里的文字是在日常生活中陸續寫的。它們的源頭,都是一個個瞬間里的觸動和成像,所以會覺得這些文字還是有些生,並不熟練,但在畫畫之餘,也總想要把一些感想記錄下來。
集子的名字是《只生歡喜不生愁》,這句話出自清代的《養真集》。
只生歡喜不生愁,聽起來像是一個很難抵達的狀態。在這個世上,歡喜與愁苦總是參半,日子裡好壞相依是最恆常的道理。但其實我們不會記得每一件事情,有時候人的回憶就像一個剪輯系統,那些留下來的,往往是我們願意記得的,那些滋味,那些完成我們記憶拼圖的碎片,其實是我們自己的選擇。
我也一直在想,什麼是一件好的藝術作品,我們該如何去選擇和判斷。後來得出了一個很簡單的結論,一件作品能激發出我們的天真,便是它的成功所在。比如一個人看到一張畫兒,他可能是一位高冷人士,或者在職場和生活的歷練中已經滴水不漏,建立了萬水千山的城府,但那張畫兒讓他想起來兒時的某個時刻,或者某個溫柔的瞬間,如果有人在旁細細洞察,會看到那一刻他臉上的神情、說話的聲音都變得不一樣。
這樣的記憶令他柔軟,這柔軟來自心裡某種最原初的本能和需求,和漫漫人生中附著在他身上的鎧甲與行頭沒有關係。
所以張岱會說「人無癖不可與交」,因為人在面對自己心之所好的時候,會天然地歡喜,他的內心是柔軟的,也更接近真實。所以我覺得,人活著就要盡情投入,不辭親為,百般的滋味難免都要嘗過,但在處理它們的時候,也要有所選擇。問問自己的心,留下些什麼最好。
我想「只生歡喜不生愁」 的意思,不是世界上沒有愁,而是給自己的一種選擇,比如願意去記得人生當中那些幸福的、令你覺得甜蜜的時刻,感激那些啟發和悟得。那些畫面和句子,令人回到天真,無憂也無懼。
- 林曦
你知道的,我們又要
送禮物啦
小林老師在書里說,「只生歡喜不生愁」,是我們盡情投入地活著,也不辭親為嘗遍百般滋味,也願意選擇記取那些令我們歡喜的記憶與滋味。
你一定也是這樣,什麼都有的生活里,也喜悅,也憂愁,但時間淘洗後,也一定為你留下了值得回味、也讓你歡喜的記憶。請你分享給我們,可以是一段話,一幅畫,一件東西,也可以是一張照片,關於生命里那些讓你覺得甜蜜喜悅的瞬間、風景與人事。我們將從中選出三位小夥伴,各送出一套有林曦老師簽名的書。
活動時間
2018年3月10日——2018年3月15日
公布中獎名單
2018年3月25日
禮物的樣子
另外,對這本書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點擊文末的「閱讀原文」了解和查看
- E N D -
內容為 Lstudio 原創,皆為過心愛惜之物
合作轉載等事宜,可以聯繫我們
TAG:林曦的小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