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曇梵字的由來與發展之印度文字的起源與發展
印度文字的起源與發展
梵字是一種古老的印度文字,因此,要了解梵字的由來,就不能不對印度文字的起源與發展先作一番了解。
印度河谷文明時期(公元前2500~1800年)的文字,是目前發現的印度最早使用的文字,但是隨著該文明的消失,這種文字也隨之失傳了。隨後雅利安人進入了印度,根據現有資料推斷,他們所用的文字有佉盧及婆羅米兩大系統。
(一)佉盧(kharo??hī)字
首先出現的是公元前四世紀左右的佉盧字。佉盧也譯成佉樓、佉留、佉路瑟吒、佉盧虱底、或是譯成驢唇文,因khara意思是驢。摩威(Monier Williams)《梵英字典》說該字取自驢(donkey)的叫聲。
佉盧(kharo??hī)字母表及其例文
佉盧文字是自右向左書寫的字形,是目前所知印度雅利安(Indo-Aryan)人所使用的最早文字。不過佉盧字系統在印度不久就失去傳承而消失了。
(二)婆羅米(Brāhmī)字
其次出現的是公元前三世紀開始使用的婆羅米(Brāhmī)字。這是自左向右書寫的字形,印度現今使用的天城體(Devanāgarī)體就是源於此文字。
婆羅米(Brāhmī)文字的「婆羅米」來自梵天(Brahmin, Brāhmī)一詞,因古代印度人相信這種文字是婆羅門教的創造神婆羅門(Brahman)所創造,因此稱為婆羅米。
婆羅米(Brāhmī)字母表及其例文
佉盧(kharo??hī)字和婆羅米(Brāhmī)字,這兩種字形中目前尚存最古老的資料是有名的「阿育王碑文」。如下圖:
阿育王碑文
印度使用的梵語,自婆羅米字形演變到現在使用的天城體,當中經過了一些變化。簡單的說,婆羅米早起可分為孔雀形(Maurya)、達羅維第形(Drāva?i)、巽迦形(?u?ga)、「前北方系」形及「前南方系」形等五種。
在「前北方系」形婆羅米文字系統里,公元四世紀時,由於笈多(Gupta)王朝的興起,他們發展出一種屬於「前北方系」形的「新笈多」形文字,並在北印度取得優勢,成為現今印度雅利安文字之祖。
笈多王朝代表著印度古典文化最盛時期,此王朝信奉婆羅門教,並制定梵語為公用語,現在的文字學者稱他們使用的字形為「笈多形婆羅迷文字」。
這種屬於北方系的笈多形婆羅米文字,隨著時間與地區的不同,發展結果大約可以分成六種字形:
1. 笈多(Gupta)字形
此字形約用於公元前四至五世紀,但隨著笈多王朝在六世紀初的衰微而逐漸消失,並發展出下列五種字形。
笈多(Gupta)字形字母表
2. 悉曇字形(Siddha-māt?ka):
此字形也就是我們接下來要學習的字形,約用於六世紀初。
悉曇字形字母表及其例文
目前最知名的古代資料,是日本法隆寺所收藏的貝葉寫本,收有梵文悉曇體《般若心經》、《佛頂尊勝陀羅尼》與「悉曇五十一字母」。
日本法隆寺所收藏的貝葉悉曇體《般若心經》寫本
3. 城(Nāgarī)字形:
城字形也有人稱為龍體字。此字形約開始於七世紀。很多人認為:現今印度使用的天城體,即是由此城體發展出來的。
Copper plates in Nāgarī script, 1035 CE
4. 沙拉達(?āradā)字形:
本字形也形成於七世紀左右,主要用於西印度、北印度及克什米爾(Kashimir)地區。
Kashmiri Shaivaite manuscript (17th or 18th century)
5. 原孟加拉(Bengali)字形:
此字大約形成於六世紀,主要用於東印度區,後來發展成今日使用的孟加拉文字。
Bengali字母表及其例文
6. 尼泊爾(Nepal)鉤字形:
此字形是受原孟加拉字形的影響,而於十二世紀左右發展出來的文字,當時主要用於尼泊爾地區,但十五世紀後就已經不用。
歷代字母a的字形變化:
約公元前350年至公元元年間所用的梵字例
約公元元年至公元350年間所用梵字例
約公元前350年至公元800年間所用梵字例
約公元前800年至公元1200年間所用梵字例
北方寫本的梵字字形例
參考文獻資料: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簡易學梵字》2003年1月第1版
(註:本文章不代表本人觀點,參考書籍網路彙集整理,述而不作,僅供大家學習參考了解。)
TAG:菩提梵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