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作「不死的癌症」的類風濕關節炎僅僅破壞關節嗎?
說到「類風濕性關節炎」,你是不是有一種「似曾相識」但卻並不深入了解的感覺? 其實現在是不管年輕人還是老年人都會發生這樣的疾病。很多人以為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受涼、受風、受潮引起的。覺得只要注意膝關節的保暖就可以預防。還有些人把類風濕性關節炎和普通骨性關節炎混為一談,分不清楚兩者之間的區別,也不知道該如何診斷和治療。下面就幫大家科普一下這方面的問題。
類風濕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種病因未明的慢性、以炎性滑膜炎為主的系統性疾病。其特徵是手、足小關節的多關節、對稱性、侵襲性關節炎症,經常伴有關節外器官受累及血清類風濕因子陽性,可以導致關節畸形及功能喪失。
類風濕性關節炎又被稱作「不死的癌症」,是一種以慢性侵蝕性關節炎為特徵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病情進程長,初期診斷困難,損害難以修復,最終導致人體關節畸形。類風濕關節炎在不同人群中的患病率為0.18%~1.07%,在我國的總患病人數逾500萬。
類風濕關節炎僅僅破壞關節嗎?
除了關節,類風濕性關節炎還會損傷心臟,心、肺、神經、腎、眼、皮膚等都可以發生因類風濕引起的病變。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關節外的表現,是類風濕關節炎病情嚴重或病變活動的徵象,有時在關節病變出現之前,關節外的全身其他癥狀就已經非常突出。
全身其他癥狀主要表現為慢性間質性肺炎(肺泡之間的組織發炎),可形成肺氣腫、肺纖維化,最常見的癥狀是靜態或活動後,引起的呼吸困難和呼吸急促。此外,類風濕關節炎還可發生陳舊性粘連性心包炎、心肌炎、心內膜炎和全心炎等。若發生全身其他癥狀者,病情都比較嚴重。
有內臟損傷的類風濕關節炎病人死亡率比無關節外表現者高一倍左右。類風濕關節炎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有感染、心血管和腎臟疾病。一般類風濕關節炎的關節病變只會致殘,罕有致死。
類風濕,並非因為「風和濕」
類風濕屬於一種自身免疫系統的疾病,而非因為受涼、受風、受潮等因素引起。但是受涼、受潮等這些因素會誘發疾病發作。
類風濕性關節炎和普通關節炎有何區別?
1.類風濕大多數最先侵犯人體的小關節(如:手指、腳趾關節),而且常常兩側肢體多個(三個或三個以上)關節同時發病,呈對稱性。而一般的關節炎主要是某一個關節發病。
2.類風濕性關節炎另外一個典型的癥狀是晨僵現象。很多患者早晨起床後會有關節僵硬、紅腫的情況,嚴重的甚至會持續幾個小時。而一般的骨性關節炎沒有這個癥狀。
3.類風濕性關節炎在皮膚表面會出現摸上去比較硬的小疙瘩。醫學上稱為皮下結節。而一般的關節炎沒有。
4.如果懷疑自己有類風濕性關節炎,最好是能抽血檢查一下。一般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血沉、C反應蛋白、類風濕因子、抗鏈O結果常常異常。而一般的關節炎化驗結果正常。
如何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
類風濕關節炎治療的主要目的在於減輕關節炎症反應,抑制病變發展及不可逆骨質破壞,儘可能保護關節和肌肉的功能,最終達到病情完全緩解或低疾病活動度的目標。
一般治療
關節腫痛明顯者應強調休息及關節制動,而在關節腫痛緩解後應注意早期開始關節的功能鍛煉僵直。此外,理療、外用藥等輔助治療可快速緩解關節癥狀。
藥物治療
方案應個體化,藥物治療主要包括非甾類抗炎葯、慢作用抗風濕葯、免疫抑製劑、免疫和生物製劑及植物葯等。
(1)非甾類抗炎葯
有抗炎、止痛、解熱作用,是類風濕關節炎治療中最為常用的藥物,適用於活動期等各個時期的患者。常用的藥物包括雙氯芬酸、萘丁美酮、美洛昔康、塞來昔布等。
(2)抗風濕葯
又被稱為二線藥物或慢作用抗風濕藥物。這類藥物起效時間較慢,有控制病情發展的作用,也叫病情改善葯。包括甲氨蝶呤、羥氯喹、來氟米特、柳氮磺胺吡啶、艾拉莫德等和糖皮質激素,如潑尼松。激素之前認為沒有改善病情作用,但近二十年來發現糖皮質激素有一定的延緩疾病發展的作用。
(3)生物製劑
目前國內已經上市的有四大類,第一類是抑制腫瘤壞死因子α的製劑,如阿達木單抗注射液、注射用重組人Ⅱ型腫瘤壞死因子受體一抗體融合蛋白等;第二大類是白介素-6抑製劑,如托珠單抗注射液等;第三類是清除B細胞的利妥昔單抗注射液;還有一類是信號通路抑製劑,托法替尼。
免疫凈化
類風濕關節炎患者血中常有高滴度自身抗體、大量循環免疫複合物,高免疫球蛋白等,因此,除藥物治療外,可選用免疫凈化療法,可快速去除血漿中的免疫複合物和過高的免疫球蛋白、自身抗體等。
如免疫活性淋巴細胞過多,還可採用單個核細胞清除療法,從而改善T,B細胞及巨噬細胞和自然殺傷細胞功能,降低血液黏滯度,以達到改善癥狀的目的,同時提高藥物治療的療效。目前常用的免疫凈化療法包括血漿置換、免疫吸附和淋巴細胞/單核細胞去除術。被置換的病理性成分可以是淋巴細胞、粒細胞、免疫球蛋白或血漿等。應用此方法時需配合藥物治療。
功能鍛煉
必須強調,功能鍛煉是類風濕關節炎患者關節功能得以恢復及維持的重要方法。一般說來,在關節腫痛明顯的急性期,應適當限制關節活動。但是,一旦腫痛改善,應在不增加患者痛苦的前提下進行功能活動。對無明顯關節腫痛,但伴有可逆性關節活動受限者,應鼓勵其進行正規的功能鍛煉。在有條件的醫院,應在風濕病專科及康復專科醫師的指導下進行。
外科治療
經內科治療不能控制及嚴重關節功能障礙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外科手術是有效的治療手段。外科治療的範圍從腕管綜合征的松解術、肌腱撕裂後修補術至滑膜切除及關節置換術。
類風濕關節炎能否徹底治好?
目前,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癒率大概在千分之一到三左右,大部分是不能治癒的,可以通過治療,緩解關節腫痛的癥狀、延緩關節破壞的發展。很多患者都有關節腫痛的癥狀,治療後大部分可以完全消腫、止痛。比如治療前拳頭握不起來、手不能拿東西、不能拎重物,治療後這些癥狀都會好轉。而且經過治療,患者發生骨關節破壞,出現關節炎症、畸形的時間也會延後。
類風濕性關節炎應避免的食物有哪些?
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
類風關引起的炎症會增加患心臟疾病的風險,然而,一些富含飽和脂肪的食物,例如披薩、豬油和油炸食品如薯片等,它們會提高膽固醇含量,並增加患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這些「不健康的脂肪」也與炎症的產生有關。避免食用飽和脂肪對於心臟健康非常重要,類風關病友避免食用飽和脂肪或許可以看到一些疾病癥狀緩解。
乳製品
一些研究表明類風濕關節炎患者能從牛奶蛋白質中產生更高水平的抗體,這些抗體會引發一系列的反應鏈來惡化炎症。這裡不是讓大家完全通過豆奶和椰奶來代替牛奶,因為我們是不能完全將乳製品排除出日常飲食,精益乳製品是鈣和維生素D的主要來源,而鈣和維生素D都是骨骼健康的重要營養素。
鈉鹽
類風濕關節炎引發的炎症不僅會影響關節,還會影響心臟。鈉元素會通過增加額外的液體進入身體而增加心臟壓力,進而升高血壓。同時,用皮質類固醇藥物治療類風濕關節炎會導致鈉元素殘留在身體內。專家建議將鈉鹽的攝入量控制在每天1500毫克。
Omega-6脂肪酸
玉米、大豆、紅花籽油這些富含Omega-6脂肪酸的食物會惡化類風濕關節炎的炎症。研究表明,將Omega-6脂肪酸的日攝入量控制在90毫克以下能夠幫助改善類風濕關節炎癥狀。但是omega-6脂肪酸不能跟有益的omega-3脂肪酸搞混淆。一些油類,如玉米和橄欖油中包含了這兩種脂肪酸。底線是:關於飲食中健康的油平衡,你需要和你的醫生或營養師溝通。
糖
研究表明,高糖飲食也是影響自身免疫疾病如類風濕關節炎的原因之一。例如,一項於2014年發表在《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上的研究發現:忽略其他飲食和生活方式的影響,每天飲用一單位的含糖蘇打水的女性要比那些一個月飲用少於1單位含糖蘇打水的女性患類風濕關節炎的概率高63%。雖然研究結果不能說明糖會導致類風濕關節炎,但是至少說明糖和類風濕關節炎的發生有聯繫。
酒精
儘管葡萄酒中的化合物可能對緩解炎症有幫助,但限制酒的攝入量仍然很重要。如果你正在服用甲氨喋呤,那你需要完全避免酒精,以便減少肝損傷的風險。酒精還會增加無營養卡路里、增加體重,這會增加關節壓力。
最後要提醒大家的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程長,恢復緩慢,患者必須長期服藥治療,配合飲食調理不僅可以增加療效,而且可以彌補藥物治療的不足和抑製藥物的毒副反應,對該病的治療與康復十分有益。患者平日應注意合理搭配飲食,不可偏食,保證各種必要營養素的攝入,從而促進疾病的康復。
幫助傑出的醫院和醫生更傑出
為重症疑難雜症患者導引最好的救治途徑
天天醫訊|就醫搜|名醫說
三甲醫患聯盟|全球醫訊頭條
※風濕性關節炎反反覆複發病,只因沒找對治療方法!
※有這幾個職業、還有超重,都是關節炎發病的因素
TAG:關節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