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說用戶不夠,請大佬多發補貼
外圍企業圍繞場景的次級流量爭奪戰,將會在各個領域全面爆發。
文/貌貌狼(微信公眾號:財經郎眼Daily)
新年剛剛過去,飛奔在無錫大街上的外賣小哥,都收到了來自東家美團外賣的簡訊,簡訊內容很簡單,美團讓騎手們必須二選一,究竟是加入剛剛上線的滴滴外賣,還是繼續留在美團。
發出這條信息的,正是此刻身處無錫總部的美團CEO王興。從去年開始,美團推出的網約車服務讓滴滴深感不安。不久前美團出行想入駐北京,但因為解決不了網約車牌照,只能鎩羽而歸。現在,報復來了。
就在六天之前,滴滴發布了「騎手招募令」,開始在無錫挖人。滴滴外賣的騎手分為「忠誠騎手」和「自由騎手」:忠誠騎手每周在線48小時,月保底10000元;「自由騎手」可以自由接單,訂單收入翻倍。
六年之後,滴滴的地推人員發現推廣變得更容易了,他們用來釣騎手的「餌」也沒什麼特別的,還是「燒錢」補貼,但這招很管用,只要有更多的補貼,騎手都願意去試試。
另外有消息稱,滴滴外賣首批將進駐部分二線城市,包括無錫、南京、長沙、福州、濟南、寧波、溫州、成都和廈門。而2017年2月美團出行宣布進駐北京、上海、成都、杭州、溫州、福州和廈門,可見成都、溫州、福州、廈門四個二線城市將會成為爭奪的焦點。
「爾要戰,便戰。」
滴滴的程維下給美團的「戰書」里,用了成吉思汗的這句話。本來,美團做點評和外賣,滴滴做自己的網約車,兩家秋毫無犯。現在美團要來網約車市場分杯羹,非要捅破窗戶紙,把手伸到別人的碗里,這是滴滴不能允許的,就像成吉思汗不能允許花剌子模這樣羞辱他。
從大哥到小弟
生氣歸生氣,可這不是簡單的報復的問題。互聯網企業的底層邏輯還是獲取用戶,這是一場次級流量爭奪的局部戰爭。
以前人們剛剛接觸互聯網的時候,企業面對著廣闊的藍海,沒有人定義模式,那個時候只要有想法,都可以先行動起來。所以我們看到盛大、百度、騰訊、搜狐、網易這樣的企業在21世紀的頭個十年最先崛起。
隨著流量入口被開發,巨頭企業漸漸有了緊迫感,各自行業可以開拓的潛在市場不多了,於是大家互相入侵對方的產業,開展同質化競爭,甚至逼迫用戶二選一。
比如現在中國互聯網的雙塔騰訊和阿里巴巴,早年一個做電商金融,一個做社交,到後來阿里也想到做社交,騰訊也滲透電商和金融,不管是參股、合作還是自己組建事業部,幾乎所有領域的流量在互聯網的第一梯隊層面,都被兩家分割完了。
滴滴和美團,屬於抱緊阿里和騰訊這兩棵大樹的第二梯隊,現在到了它們來爭奪互聯網次級流量的時候了,通過相互進軍非核心產業來擴大盈利點幾乎成了一件必然的事,而這一次,滴滴和美團聚焦的是「出行+外賣+短途配送」的場景。
有觀點認為,如今阿里和騰訊成了互聯網基礎服務平台,外圍企業圍繞場景的次級流量爭奪戰,將會在各個領域全面爆發。
沒什麼不一樣
滴滴和美團兩家企業吹鬍子瞪眼,架勢擺得都挺足,想必又是一場好戲。但對於吃瓜群眾來說,滴滴做外賣和美團做打車,也沒什麼不一樣。同賽道競爭做到最後,可能都是同質化競爭。
就拿外賣市場來說,如今看來外賣市場幾乎沒有什麼短板,滴滴也沒有用滴滴出行的司機來兼職送外賣的想法,所以可以想像滴滴外賣的未來:用的是美團O2O的模式,僱傭的是原來美團的騎手,接的是原來美團的商家和客戶,送的是原來美團的外賣。用「混口飯吃」來形容,一點兒也不為過。
這種同質化競爭幾乎是整個互聯網消費領域的共同特徵,還有一個明顯的例子是共享單車。
共享單車是一項偉大的發明,有了它,人們解決了城市生活「最後一公里」的問題。這是一個關鍵需求,所以它才讓人如此著迷。在人類歷史上,你很難看到這麼多人懷著一種「無私奉獻」的精神,把錢投到幾個公司,去開展一場規模空前的實驗,一邊花錢買實驗器材,一邊還要補貼老百姓,眼看著自己的錢一點一點被「燒掉」,然後還拍手叫好。
但所有類型的單車品牌所提供的服務基本上都差不多,可能押金有的多有的少,自行車有樁或者無樁,開鎖的方式有所不同,僅此而已。一個供給過度的市場,最後剩下的只能是堆積如山的單車和壞賬。最近ofo「賣身」給了阿里巴巴,把布局在一線城市的單車作為抵押,借到了17個多億的續命錢,可問題是ofo還能撐多久?
還有什麼可能?
如果獲取用戶仍然是滴滴和美團的邏輯,那麼這種同質化競爭就很成問題了。
滴滴和美團提供的外賣服務如果沒有區別,用戶就沒有明確的指向,那最後就只能靠補貼。當然對用戶來說,享受補貼感覺非常好,但補貼對企業是個實實在在的負擔,大家都想賺錢,最後只能都沒錢賺。等到補貼戰打到兩家都沒有力氣了,大家心想算了吧何必呢,就乾脆合併,這就是滴滴和Uber中國的結局。
還有一種可能,是兩方中有任何一方,能夠讓自己的服務比對方更加高效、體驗更好,然後吃掉對手的市場份額,逼對方出局。不過在外賣市場沒有明顯短板的情況下,靠抓管理已經很難實現了,需要有供應鏈模式的創新,這是很難的。
如果想要兩方都能活下來,並且活得挺滋潤,就要做差異化服務,分別針對不同的細分市場,激發新的需求,去找市場的增量。但外賣市場需求層次比較低,需求量大,要做到細分恐怕比供應鏈創新還難。
想要進入一個零和博弈的遊戲,永遠都得做艱難的決定,這需要極大的雄心和能力。滴滴和美團在相互伸手之前,還是要想清楚,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麼結果。
而消費者的邏輯只有一個:如果有一天,新一輪流量爭奪戰真的全面爆發了,請大佬們一定要多發補貼!
聯繫我們
財經郎眼Daily
※馬云:我們膽戰心驚,如履薄冰
※2018年什麼新經濟會爆發?
TAG:財經郎眼Dail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