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自自然然——王有政的人物畫

自自然然——王有政的人物畫

王有政,1941生於山西萬榮縣,1964年畢業於西安美術學院附中、1969年畢業於西安美術學院國畫系人物畫專業。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陝西美協顧問、黃土畫派研究院付院長、西安美術學院客座教授、陝西省文史館館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陝西國畫院創作研究室主任。1979年作品《悄悄話》獲第五屆全國美展二等獎;1984年作品《捏扁食》獲第六屆全國美展銅牌獎;作品《翠翠莉莉和姣姣》獲第六屆全國美展優秀作品獎;1989年作品 《倦旅圖》獲第七屆全國美展銅牌獎;1994年作品《母親 我心中的佛》獲第八屆全國美展優秀作品獎;1999年作品《讀》獲第九屆全國美展銅牌獎;2009年作品《紡線線--延安大生產運動》(與楊光利合作)入選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七件作品被中國美術館收藏。

王有政的人物畫

數十年來,中國的美術家們以持久而又巨大的熱情深入農村,以大體趨同的蘇俄模式或年畫趣味表現農民,其動員之廣、規模之大、為世所僅見。王有政的藝術處於這個大潮之中,卻沒有被浩如煙海的作品所淹沒,反而脫穎而出,顯示出了獨立的生命力。

《倦旅圖》 1989年

王有政藝術的活躍期在「文革」後,大陸的鄉土寫實繪畫逐漸崛起,出現了真正的縱深化和多樣化勢態,湧現了一批畫壇新人。但綜觀這股新思潮,幾乎所有的藝術家都取的是居高臨下、由外向內的視角,他們或以歷史沉思的眼光看待農民,或以過客式的驚詫和衝動對待農民,作品一反「文革」結束前的喜慶化和英雄化傾向,翻然逆向了苦澀感和疏離感。王有政獨取身居其中,由內向外的視角,以提升了的農民自身的眼光看待農民,就像看待同樣是農民的自己的父母兄妹一樣。因此作品既不同於喜慶化的,也不同於苦澀感的,他的畫真真切切、自自然然、朴樸素素、實實在在,在平朴親切中揭示了中國農民田園式的人性美。

《讀》 1994年

王有政自幼生長在農村,至今帶著北方農民的品性。1978年,我曾與他一同到陝北寫生了四個月,共事中使我驚異和感動的,不僅在他吃苦耐勞的頑強性格、忠厚俠義的處世習慣、與農民水乳交融的人情關係,更在他獨特的「農民式」的審美觀,這種審美情感滲入在他的骨髓之中。

《母親 我心中的佛》 1994年

他從不迴避農民的新時裝,然而一經成為他筆下的形象,竟比一般畫家著意用羊皮襖、白頭巾、旱煙鍋強化的農民更農民,陝北的確有清秀水靈的姑娘,然而從他的手中畫出,竟比畫壇流行的用粗笨、憨朴、魯鈍強化的農民更入木三分。

藝術是心物共鳴的產物,相同或相似的對象在不同心靈中的感應是不同的。正是在面對同一對象時,我與王有政不同的發現衝動的差異點上,我才十分清晰地看出了兩種視角的分野,米勒與柯勒惠支的差異,便可視為這兩種分野在更高水平上的體現。

《朵兒 》 144x142cm 2012年

一種與眾不同的選擇在其未成熟時總是備受抨擊,「照抄生活」、「自然主義」是王有政受到的最主要的批評壓力。王有政能夠頂住暫時不被理解的壓力,主要靠的是對藝術的篤誠,對「造化」與「心源」的自我感應點的忠誠。現實生活中使他的心靈猛然「咯噔」一動的「那一點」總是使他激動不已。王有政說它是「很普通的」、卻又是「出乎我所料的」。他特別欣賞羅丹的一句話「真正的雄辯是看不出雄辯的,同樣,真正的藝術是忽視藝術的」。另一位理論家的類似的話也總在他中心縈繞:「最高的技巧是看不到技巧」。他二三十年慘淡經營歸結為一句話:「如果自然主義所說的是自自然然,那我寧願信奉這種『自然』主義。」

《耕讀傳家》 2012年

他不在乎不中肯的批評,還因為他對自己的獨立價值的清醒判斷,以及由此而來的堅定自信。他極崇拜米勒,但並不盲目,他自知自己與米勒的差距,但又感到在使他的心靈「咯噔」一動的那一點上,米勒還不夠味兒,似乎有一層窗戶紙還沒有被他點破。縱覽當代畫壇觸目皆是的農民形象,他更感到沒有一個人發現了「那一點」,他實在看不上那種對農民浮泛的表現。我想,這種「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心態,往往意味著藝術生命的獨立。或者也可以反過來說,在這種心態出現之前,不論藝術家的從藝歷程多麼長,完成的作品多麼多,都還屬於研習和摸索階段。

《耕讀傳家》 122x122cm 2012年

「那一點」是什麼?簡直無法詮釋。王有政稱其為「魂」,有的批評家稱其為「核」,都是一些象徵性的說法,大概也只能用這種象徵性的說法。象徵性的說法以虛指虛,固然有霧裡看花之憾,但將藝術最要害的東西說得越是具體,便越是要承擔離事實更遠的風險。無論如何,王有政的畫一眼即可識別,而使你認出的首先不是形式個性或形式符號,而是形象、情感、氛圍、意味。「那一點」是王有政心物感應的獨特機樞,是他的藝術個性之根。

《耕讀傳家》 122x122cm 2012年(局部)

藝術之為藝術,便不是對生活的照搬,不論它以多麼肖似自然的形態出現,它仍然是心靈的創造,是「第二自然。」王有政的畫看來平易得不能再平易了,然而這平易卻是主觀選擇的結果,他的畫實在到了近乎生活的真實鏡頭,然而,這真實卻 是沙裡淘金的產物。這一點已被明眼的批評家所揭示。

《耕讀傳家》 122x122cm 2012年(局部)

我以為,自「五四」新文化浪潮之後,至突發性的現代浪潮出現之前,是中國現代美術史的第一個大階段。在這個大階段的從多學術課題中,由徐悲鴻、蔣兆和開宗的寫實水墨人物畫,處於重要地位。在這個大家族中,陝西畫家的寫實水墨人物畫以其特殊的鄉土氣息獨具一格。作為陝西代表性畫家劉文西的後繼者,在用通俗化的語言揭示陝北農民的美這一點上,王有政與老師一脈相承,但他大跨度地背離了老師理想化,喜慶化的雅年畫傾向,直接切入了不假修飾的原生形態的自然美,以更地道的風俗畫傾向自辟了一條道路,確立了他在水墨畫整體變革中的獨立地位。

《黃土高原人家》 145x366cm 2014年

王有政不屬於那種靈氣超群的人。無論在處事上還是在藝術中,他都有一種農民式的犟勁。近年來,西方現代藝術思潮湧入大陸,許多寫實水墨人物畫家都在重新調整自己的藝術方位,王有政卻耿倔的出奇,毫無所動,依然故我,頑強地繼續走在他那條「鄉間小路」上。虧得他犟,當擠在一堆的同路人越來越多地離散而去時,反而使他的獨立價值更加鮮明地顯示了出來。看來似乎是個悖論;王有政的「自然主義」恰恰顯示出了強烈的主體性。

《黃土高原人家》 145x366cm 2014年(局部)

隨著中國當代 美術整體水平的不斷提高,沿著自己的方位不斷升華,對王有政的藝術來說成了越來越緊迫的課題,它有待進一步地錘鍛和醇化,有待成熟之後熟極返生。王有政新近的作品,正顯示出這種自我超越的騷動。

這是一個獨立的藝術生命,它長得不太快,卻很頑強。

文/劉驍純

《冬晨》 105x68cm 2013年

《端藍碗的小女孩》 68x68cm 2014年

《姐弟》 (扇面)

《流水清清》 145x366cm 2014年

《流水清清》 145x366cm 2014年(局部)

《流水清清》 145x366cm 2014年(局部)

《流水清清》 145x366cm 2014年(局部)

《妮妮》 136x35cm 2015年

《妮妮》 136x35cm 2015年(局部)

資料由北京一覽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編輯整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松雲堂畫廊 的精彩文章:

君子雅正:康紅光其人其書
鏘鏘2018——首回女藝術家聯展

TAG:松雲堂畫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