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想像的世界
越來越多的朋友困惑一個問題,那就是閱讀文學類的書籍有什麼用?
當我們面對朋友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時,可以瞬間給出似乎不證自明的答案,譬如讀書可以使人知禮明理。
可是仔細想一下,書猶葯也,善讀可醫愚,可有說這書讀的是民間小傳,山海異物志?他說的只是詩賦經傳。
詩中教導我們絕知此事要躬行,道德經告誡我們江海所以成百穀王者以其善下之,這些確然是經過檢驗與實踐的道理,可是文學的範圍從古代的經史子集走到今天種類更加繁多卷帙更浩繁,那這種解釋似乎並不能夠放之四海皆準。
就比如說現在大家愛讀的小說,從來不能像做語文閱讀似的拿簡單一句話概括出來它是要知道我們怎麼做。儘管我們可以解釋說在閱讀過程中我們可以在文中學到經驗以作己用,可這些過程中的收穫更多取決於讀者的閱歷及觀念。
結果是我們既不能直接從閱讀中收穫指導,也不能確信閱讀過程中必然有有益借鑒。
這時對知禮明理的答案進行套用時,我們發現這種不證自明站的並不穩當。當再次面對為什麼要閱讀文學類書籍問題的時候,我們不得不重新開始思考。
在《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一書中,作者提到我們迄今為止創造出的引以為傲的文明,其實是人類全體達成共識的群體想像,當這種想像根植於所有人的腦海中並漸漸對人類行為產生影響,就發展到今天我們把這種想像變成虛虛實實現實世界的一部分。
這種觀點無疑是一種對人類文明新穎的解讀方式,那這種觀點與解答閱讀的聯繫又是什麼?
考慮到閱讀的主體,閱讀的對象即是想像的具化。能夠通過想像創造顯示不存在的事物不正是human的專長嗎?採摘現實中的元素與意向進行一定虛構加工,才是我們從小耳聞的故事與神話。
不論是小說還是詩歌,不正是一個個的故事嗎?
在閱讀的過程中沉浸其中的情景,所陶醉的情節,所把玩的句子,就像是浸滿了魔幻藥水的水袖不斷揮舞空中,魔法分子在空氣中四溢,那種柔軟馨香只往鼻子里鑽。
那是想像的味道,是大腦里最原始的記憶被喚醒,那是一幅圍坐閑談圖。男男女女在狩獵之後圍坐,現實談論生活中發生的事情,漸漸地,談話出現了假設,出現了更久遠的古代,出現了神。
在很久很久以前,我們開始思考,儘管我們沒有意識到,在這種思考中我們創造了色彩,創造了美麗,創造了一切曾經的沒有。這種創造過程慰藉了一個又一個飽食後安逸的午後時光,除了打獵採摘,人類得到了迥異且更不可限量的樂趣。
那是最初的想像的樂趣。
在想像中,山的輪廓是動物的形狀,圓圓的太陽就像人的眼睛一樣,月亮陰晴圓缺四時不同,風聲呼嘯而過就像怒號,不同的景象即是他人的喜悲。
沒有想像,山即是山,沒有任何隱喻;海即是海,不帶多餘情緒;這個世界只有是,沒有像,萬物除了其本身再無任何意義。
TAG:菜狗筆記 |